第一章、國葬與婚約(1 / 2)

夜鶯城:軒轅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國都所在地。莊嚴肅穆的皇宮坐落在城中心的位置,宮殿整體色調為金黃色由1119支紫檀木柱支撐,整座皇宮分為三部份,正殿、偏殿與皇後及嬪妃寢宮。整座宮殿由一棟棟的房屋連接起來,兩翼對稱和諧,主次分明,全長600多米。屋頂鋪滿金黃色琉璃,遠遠望去雄偉壯觀,玉階金瓦,朱碧交映,華麗非凡。

早春的夜鶯城卻缺少了往日的繁華景象,人人都穿著白色的孝服,麵露悲哀。就連平時喧雜吵鬧的市場街道也變得異常的安靜,仿佛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

“駕、駕------”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安寧,人們紛紛向四處躲閃。塵土中一行三人,兩側各為一名黑衣彪形大漢,中間一位青衣少年身跨一匹周身豔紅血汗寶馬,似一團火焰般疾馳而過。引來了周圍百姓的小聲議論。

“這是誰啊?”

“是太子,據說為了皇祖父的病,去蓬萊仙島求醫問藥去了。沒想到藥還沒找到,就傳來太上皇的噩耗了……”

隻見一行三人,一路疾馳來到皇宮門前,守門侍衛連忙大開宮門。白衣少年飛身下馬跟隨早早迎在門口的內仕來到內殿換上雪白的孝服,匆忙來到紫宸殿,太上皇的靈堂。

院內普度的僧人在吟唱著大悲咒,紫宸宮內空蕩蕩的。隻有當朝的皇後帶領著幾位嬪妃跪在蒲盤上守靈,看到兒子回來了,悲傷的皇後眼含熱淚快步上前緊緊的摟住兒子,邊哭邊說道:“信兒你怎麼才回來啊?皇祖父想見你一麵都沒見到啊!”

信緊緊的抱緊母親哽咽著說到:“孩兒為皇祖父的病遍尋名醫仙藥,可沒想到皇祖父卻沒能等到兒臣回來啊。”信緩緩來到棺木旁,看到太上皇安詳和藹的儀容,想起平時的點點滴滴,淚水忍不住從臉龐滑落。

轉眼大葬的時候到了。72名侍衛將棺木抬出皇宮大門,走在最前麵的是64位引幡人,後麵是1888人的鹵薄儀仗隊,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棺木後是全副武裝騎兵隊,在後麵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車轎連綿不斷。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裏,道路兩旁是身著孝服的農家百姓,從皇宮到陵地,沿途幾百裏,每走十幾裏停靈和送葬隊伍要在蘆殿休息片刻。

大半天的功夫,來到皇陵大門。隻見大門用整塊的漢白玉石雕鑿而成,沿著一條縱向的中軸線分布著三個大殿:前殿、中殿和後殿。隨葬品裏各色奇珍異寶數不勝數。

經過了繁文縟節的大葬後,除了皇陵守衛,大隊人馬悉數返回皇宮。

遣散了眾人,信與父皇、母後來到風鸞宮,簡單的用了些晚膳。飯後皇後命人沏了壺八寶茶,好久不見的一家人才坐在一起聊起天。

信站起身來,對著父皇母後深鞠一躬,強忍著眼裏的淚水說:“父皇、母後,母後,都怪孩兒在外耽擱太久,才沒能與皇祖父見上一麵,都怪孩兒。”

“不怪你,孩子。怎麼能怪你呢?你去為皇祖父尋醫問藥治療舊疾,盡你的孝心,皇祖父都知道。”皇後用錦帕擦著眼睛的淚滴輕輕說道。

“來,信,到母後這兒來,你皇祖父去的太匆忙,其實他想等你回來,還有事情要向你交待。”皇後伸手把兒子拉到身邊坐下。

信急切的問道:“什麼事啊?皇祖父要我什麼?我一定會完成的。母後您告訴我。”

皇後看了看皇上,娓娓道來:“你也知道,軒轅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你皇祖父刀光劍影,戎馬一生打下的。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大戰中,誤入了敵軍的圈套,受了重傷,在貼身護衛的冒死保護下,自己逃了出來,可因為失血過多昏倒在一片樹林裏。等醒來的時候,發現被一個農戶救了,但是敵軍的人馬很快追到了這裏,這戶人家冒死把他藏在儲存蔬菜的地窖中,躲過了敵軍的搜查,等到了自己的援兵。臨走時,你祖父許下諾言,要重賞這戶農家,讓他們世代榮華富貴。可是經過多年征戰,建國立都之後,再去找尋這戶人家時,他們卻搬走了。這麼多年過去了,你皇祖父終於在前幾天得到了他們的確切消息,原來當年那個人的兒子就住在離我們不遠的村莊,並且他現在有一兒一女。”

“皇祖父能在生前知道恩人的消息,對他也是一個圓滿啊。”信沉重的說到。

“是啊,孩子。可皇祖父還想讓你幫他兌現當時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