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1 / 1)

我的幸福豈又不是你們所賜?

不搞什麼名人序,因為我不認識他們。但左思右想,總不能不寫點什麼,因為已經讓讀者朋友們等得有點過久,再這樣,我就不但是一個不近煙火、也是一個毫無人情味的人了。

那,說些什麼呢,唏噓一下自己如何的寡水?標榜一下自己作文的大道理?想必都是索然無味的,就連自己也不屑一言。因而,就《隻因吾心》中收錄的文章做一說明,恐怕才是讀者們最願喜見的。

首先,我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作文不多,非產能極強的人,這其中有一最主要原因就是疏懶,其二便是非以作文而文、非以謀錢糧而文和非以為文學而文學。這常常是我用來偷閑與疏懶的堂皇理由,也是我為文之道。因而,在我的文章中往往失去了當下的喧囂,過多的是《晨》《冬月》《月下獨酌》《落葉》《海棠賦》的寧靜與唯美,就連鄉土中本該熱鬧的《燈火》也是看盡"安靜"。是的,這正是我作文之根本。

我何以作文?我作文為了啥?既然不謀錢糧。我作文一是自認承傳文學之本貌,給後來者們以甄別何謂真正的文學與語言;二是帶人皈依"安靜",在當下不能改變的喧囂塵世裏無須做任何準備地去奢享一次久違的心境深處最原本的平和、安靜。我很清楚,這些言辭讓人聽來有點抵觸,但這確實為我內心之想,除此,我便沒有理由在十多年中堅守純文學的創作,或是說以近乎苛刻的自律導致產能之低,或是說從不作迎合市場的應景之文。

說到這,朋友們大抵已經感覺到,我為純文學而文。純文學,對於當下許多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來說,精神負擔似過於談虎色變之重。其實,這種負擔皆來於社會訛之傳訛所致,為商業而對純文學的惡意中傷、歪曲與打擊所致,為錢糧謀而推銷快餐式文字而展開的營銷攻略所致。至於純文學作為一種最為正統的文學,它比之當下快餐式文字更具有在慢生活的節奏中培養優雅、唯美和修心的品性。雖然它在形式與精神訴求上是高蹈遠引的,但它的敘述、它的語言卻是最完美的,它是一切快餐類文字所為之形穢、自慚與黯然失色的。一篇純文學就能讓所有閱者生出各異的共鳴與收獲,更是他山之不及。

事實上,我並未想要出《隻因吾心》,唯實也是對讀者朋友們這些年來對我拙文的諸多愛憐而做出的一個回應。"我為知音文",因而我一向被友人們戲謔為"最幹淨文人""寡水""苦行僧",對於這些戲謔,其實正是我一直努力要達的境地,因為若我果能帶給讀者們那古拙、正統文學中為當下所缺失的唯美、安靜,我又有何求?老耽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我的幸福豈又不正是你們所賜?

在《隻因吾心》中,基本收錄了我近十年來的主要代表作品,主要由三類題材的作品組成,即風月、人事、鄉土鄉情。其中風月一類題材的作品托物言誌、寄物寓情較明顯,注重細節刻畫、描寫與哲理思考;而鄉土鄉情一類題材的作品,除去追求文學語言上的美感與閱讀魅力,我並沒有采用常見的敘述手法,而是同樣將"鄉土鄉情文化及鄉村社會變遷"這一常被弱化處理為簡單背景的元素也提升為"主線",使之與文中主線幾乎不分伯仲,由這種寫作手法產生的新氣象,不乏一觀。此外,書中還收錄我有關人生情懷的姊妹係列"三賦(《海棠賦》《落葉賦》《落花賦》)",以及充滿人類與自然色彩的作品《呼吸》《雪候鳥》等。現謹將它獻給我相惜的知音們。

最後需要做一點聲明的是,這個小序寫得有點嚴肅,但你必須得相信我《隻因吾心》是感性,唯美,哲理,安靜,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