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這不是結束,這才是開始(1 / 3)

人類,地球上的高級物種,經過幾萬年的發展,毫無底線的侵害著星球的資源,大氣汙染,溫室效應,森林砍伐,物種絕滅,核武戰爭......

終於迫使這顆藍色的星球難以承受其重負,慢慢的開始自我清洗,好像在自己尋找著出路......

火山爆發,洪水泛濫,海嘯,颶風,地震......

越來越頻繁出現的災難!短短十年間,已是摧毀了地球上過半的非自然建築.....

公元2066年5月31日淩晨5時40分:

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出現了最大規模的雪崩,人類將此時間定義為:“大自然的洗禮”。

公元2076年,夏,大自然的洗禮啟的第十年:

地球的最高溫度達到了--81度,南極的冰層已經融化的差不多了,地球海平麵上升了接近60米,所有的沿海大城市都已經消失,地球大陸的麵積縮減了將近三分之二。

隨著災難的頻發,地球上剩下的國家,也開始了合作,聯合國的權威終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公元2103年,耗盡了人類所剩的,為數不多的資源,建造了最後一艘太空船,名曰“最後的方舟”,轟然升空,離開地球,滿載了接近10萬人,2萬多物種,以及地球僅剩不多的各種武器,包括中子彈和粒子彈,向已探知的最有可能擁有生存環境的,天馬星座中的一顆行星出發,據說那裏存在與地球類似的生存環境......

而另外一部分人,仍然相信,地球自愈的機會,要在高於去往那渺茫的星球,他們最終留了下來,在南極洲的地下,建立了一座,名曰“最後的伊甸園“的城市,而他們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座,集中了當時最了不起的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所“瑪雅研究院“,這個瑪雅研究院的院長,無疑就是“希格斯粒子”對撞機的發明者--中國的胡牟湘博士。

公元2105年夜,瑪雅研究院深處,幾十塊熒光屏發出淡淡的彩光,隔著一塊巨大的金剛玻璃,一台巨大的“希格斯粒子“對撞機慢慢的進入了準備狀態!通常的粒子加速器需要10-30分鍾的蓄能過程,而“希格斯粒子”的準備遠遠的高於這個時間,需要將近2個小時的蓄能準備。

“院長,自轉周期突破25小時了!”一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年輕人,略帶緊張的說道。

‘知道了,請蘭博士過來’院長眼睛緊盯著這個耗費了他大半生心血建立起來的“希格斯粒子”對撞機,心中若有所思......

500年前,牛頓說地球自轉的力量來自‘上帝之手’,上帝推了地球一把,如果真有‘上帝之手’,那上帝無疑就是太陽,

300年前拉普拉斯說,‘上帝之手’便是‘太陽風’,那太陽風的能量如果不是“希格斯粒子”對撞爆發出的源力,

那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之下,估計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發現更大的原始力量了。

幾百年時間裏,科學家都認為,萬物是由十二種誇克,輕子,以及幾種粒子組成,其中有一種最為關鍵的粒子,它造就了所有粒子的質量,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

這是由140年前,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希格斯提出的,因此,這種“上帝粒子”也被成為“希格斯粒子”,但那時從未有人真正捕捉到過,“上帝粒子”一直是一種預言的形式存在,

直到10年前,這位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順利捕捉到了這種粒子,而且僅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便可進行希格斯粒子的對撞試驗,因此也獲得了可能是最後一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依靠自己在科學界的影響力,說服了近百位各個領域的科學家與他一起留了下來,說服了聯合國,把最後的方舟中的部分資金撥給了他,雖然那與方舟的建立所消耗的資金比起來,有些微不足道,但足以讓他建立起這座最後的大型粒子對撞機。

‘突破25小時了,你知道了吧’一個溫柔的聲音在胡博士耳邊響起。

‘嗯’胡博士轉過頭,宛然一笑‘它越來越不願意使勁了’他指的是地球自轉的源力。

‘你不是正在準備給它加把勁嗎?’蘭博士望著這位不到35歲,便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天才科學家,也是她的導師,她的丈夫,被人尊稱為‘物理界的神童’的胡牟湘博士,

芊芊一笑的說道‘上帝會看到你的努力的,我對你絕對有信心!’她知道他的丈夫有多優秀,也知道他肩上的壓力有多重,所以,她一向以一種極度樂觀的姿態在給他加油,釋壓,雖然說心裏話,她自己作為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按照她的判斷,對目前的情況仍然是非常的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