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爆發了,清政府和日本軍隊為了爭奪朝鮮的控製權,引爆了戰事。故步自封的滿清帝國仍然以****上國自居,完全沒有不知道,就在眼前的日本國經過了一係列現代化改造,儼然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綜合國力悄然無息的超越了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然而中國卻茫然無知,以為日本還是那個東瀛小國。
戰爭一開始就呈現一邊倒的局麵,日本軍隊在朝鮮國迅速推進,以武士道和效忠天皇為精神支柱的日本軍隊,在戰鬥力上大大超過以鴉片為精神支柱的中國軍隊。所以幾番會戰日本人陸路直接打到了旅順,在旅順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比賽,將中國人作為牲口,進行比賽屠殺。
水路上也是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將號稱亞洲第一海軍的北洋海軍,一舉殲滅,可氣的是中國英雄的海軍準備跟日本人決一死戰時,才發現炮筒裏的彈藥已經打不出去了,隻能含恨開足馬力準備和日本人同歸於盡。
這時候,日寇扣關,另一路海軍直逼台灣,滿清政府已經慌作一團,沒有一個人拿得出主意,大清國的孤兒寡母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這時候,腐敗與無能的清政府官員想到了被裁得隻剩下幾百人的對他們完全沒有半點威脅的英雄部隊黑旗軍。
一道詔書很快就從北京十萬裏加急的送到了閑賦在家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的手中。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家危亡,倭寇犯我大清,日進百裏,威脅京城,台灣列島也生戰事,望卿戮力殺敵,匡扶皇室,保我萬裏河山不減,再建抗法興國之功,欽此!”一麵詔書上繡著一條紫金黃龍,栩栩如生,張牙舞爪,仿佛要舉霞飛升一般,裏麵寫著這樣的話,字跡遒勁有力,撲麵而來一股皇道霸氣,顯然是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所寫的。
“飛鴻,你說說該怎麼辦。”一間簡單的小屋子裏,劉永福看著下麵的黃飛鴻問道。手裏麵的帝王詔書讓他有些悲涼也有幾分熱血和悸動,和平年代就罷黜他的兵權不重視他,戰爭來了國家危亡,無可用之能力又想到了他。
“大帥,在下認為國難當頭,我們當拋下成見,放下過去,捐軀赴國難,馬革裹屍還。”黃飛鴻慷慨激昂的說道,聲音洪亮,感染了身邊的所有人。
“將軍,在下請命出戰,滅殺鬼子,拯救國家於危亡之中。”一個青年軍官站起來大聲說道,聲音沉重有力,嚴肅而又端重。
“屬下請命出戰!請命出戰!”一陣嘹亮的齊喝聲響起,小屋子裏的幾個軍官都單膝跪地說道,神色嚴肅,虔誠而又真誠。
“好好好!大好男兒當飲血疆場,殺敵立功,蜷曲於彈丸之地,庸庸碌碌,豈能快意。”劉永福大笑道,這才是鐵血雄師該有的精氣神。
“這個世界,國家與國家間就是叢林法則,隻有鐵與血才能解決問題和糾紛。”黃飛鴻說道,他意氣風發,渾身戰意繚繞,顯然是想要為國立功。
“既然這樣,我們收拾東西,即刻出發,盡早到達台灣與我的老搭檔唐景崧會師。”劉永福說道,他行事不拖遝,馬上就做出了決定,立
刻準備以便快速達到台灣。
日隱月出頭,時間過得很快,朝夕更替,很快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就開拔到了寶島台灣。協助唐景崧防守,這時候後一個重磅消息傳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寶島台灣仿佛炸開鍋一般。賣國求榮的清政府跟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將包括台灣澎湖列島在內的很大一片土地割讓給了日本人,一時間台灣民眾憤怒,要求抗日。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清政府官員,唐景崧被推舉為寶島台灣的大總統,領導台灣軍政,組織抗日行動。
台北一處大宅院裏,這個宅院很大,金碧輝煌,門口有兩個巨大的石獅,莊嚴靜肅,栩栩如生,擁有大威嚴。
在這個宅院的大堂裏,黑壓壓的坐滿了人,這裏集中了軍隊高層和社會名流以及來自台灣各地的民眾代表。
“鄉親父老們!今天大家難得在這裏濟濟一堂,但是卻不是因為什麼喜事,而是為了我們寶島台灣的命運,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吧,清政府那當權的孤兒寡母無恥的拋下了祖先的領土,將台灣島割讓出去了,你們同不同意?”唐景崧有些嚴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