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糖尿病中醫簡易調養法(1 / 3)

按摩調養法

【按摩法釋義】

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按、揉、壓、點、推、捏、掐人體的穴位、經絡等,起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環,調節身體代謝的作用。

【調養法舉例】

1.取穴:關元穴(臍下3寸處)。

操作方法:取站姿,雙手相疊,放在關元穴上,先順時針再逆時針各按揉20~40次。

作用:適用於有尿頻、尿淋濁症狀的糖尿病患者。

2.取穴:期門穴(在臍上6寸、巨闕穴旁開3寸5分處)。

操作方法:取站姿,兩手分開放在肋下,將手掌心放在期門穴上,兩手均先順時針再逆時針各按揉20~40次。

作用:可以起到平衡血糖的作用。

3.取穴:睛明穴(位於麵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取坐姿,用兩手的拇指指腹按揉雙側的睛明穴各1分鍾。

作用:防治糖尿病眼病。

4.取穴:太衝穴(位於腳背大腳趾和第二結合前凹陷處)。

操作方法:取坐姿,用兩手的拇指指腹按揉雙側的太衝穴各1分鍾。

作用:防治糖尿病性高血壓。

5.取穴:神門穴(腕橫紋尺側端)。

操作方法:用兩手的拇指指腹分別按揉雙上肢兩側的神門穴各50~100次。

作用:調節體內的脂肪代謝,調節糖尿病合並肥胖者的內分泌。

【注意事項】

按摩時用力輕重適當,由輕到重,操作頻率不宜過快,以防過多地消耗體力。患有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肺結核等患者不宜按摩。皮膚破損或有皮膚病者,病變處禁用手觸摸。骨折初期、骨髓炎、骨腫瘤、骨關節結核、重度骨質疏鬆症等不宜按摩。患有急性傳染病、急性炎症和胃及十二指腸合並急性穿孔者,以及所有腹痛難以忍受者不宜按摩。患有嚴重的心、腦、腎疾患或腫瘤,以及體質極度虛弱者不宜按摩。懷孕3個月以上的婦女和月經期禁按合穀、三陰交及腹部、腰骶部有關穴位。

拔罐(抽氣罐)調養法

【拔罐法釋義】

將罐具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氣筒將罐內的空氣抽出,使罐內形成負壓,從而將罐具吸在皮膚表麵。這種拔罐方法比火罐操作簡單,且不易燙傷皮膚,即使拔背部也可以自己操作。

【調養法舉例】

1.取穴: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操作方法:被拔罐者取俯臥位,取口徑合適的罐具,用抽氣法吸拔在雙側的脾俞穴處,留罐5~10分鍾。

作用:改善口渴症狀。

2.取穴:腎俞(兩手叉腰,大拇指向後按處即是)。

操作方法:被拔罐者取俯臥位,取口徑合適的罐具,用抽氣法吸拔在雙側的腎俞穴處,留罐5~10分鍾。

作用:改善多尿症狀。

3.取穴:血海(大腿內側,膝眼內側,股四頭肌隆起處)、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操作方法:被拔罐者取坐位,取口徑合適的罐具,用抽氣法吸拔在血海和陰陵泉穴處,留罐5~10分鍾。

作用:改善下肢麻木、疼痛等神經症狀。

【注意事項】

拔罐以皮下組織豐富、肌肉豐滿及毛發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印未消退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拔罐數目多時,罐具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宜太近。拔罐時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具脫落。過饑、過飽、過渴或過度疲勞時不宜拔罐。有出血傾向者,或患有出血性疾病者禁止拔罐。皮膚有水腫、潰瘍、過敏以及大血管相應部位不宜拔罐。

艾灸調養法

【艾灸法釋義】

將艾條點燃後懸在穴位上方兩三厘米處靜止不動地施灸。也可以把艾條點燃後懸在穴位上方兩三厘米處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著施灸。

【調養法舉例】

1.取穴: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旁開1.5寸處)、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神闕穴(即肚臍)、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足三裏穴(膝眼下3寸處)。

操作方法:用點燃的艾條分別懸在脾俞穴、肺俞穴、大椎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裏穴施灸,每個穴位每次灸30~40分鍾,每天灸一兩次,10天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休息3天。

作用:一般堅持灸三個療程可收到較好的降糖效果。

2.取穴:脾俞穴、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肚臍在同一水平處)、身柱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大都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魚際穴(位於拇指本節後凹陷處)、少府穴(位於人體的手掌麵,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然穀穴(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湧泉穴(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操作方法:用點燃的艾條分別懸在脾俞穴、命門穴、身柱穴施灸,每個穴位每次灸20~30分鍾,隔天灸一次。容易饑餓者加灸雙側的大都穴和胃俞穴;口渴嚴重者可加灸雙側的內關穴及魚際穴、少府穴;多尿者可加灸然穀穴、湧泉穴、複溜穴(在小腿內側,跟腱的前方)。

作用:增加胰島素分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注意事項】

艾灸後30分鍾內不能碰冷水,20~30分鍾後可以洗熱水澡。女性經期忌灸,孕期下腹部和腰骶部忌灸。眼球、大血管處、心髒部位忌灸。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處忌灸。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醉酒、情緒不穩時忌灸。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頭、身後四肢,先背部後胸腹的順序進行。初次進行艾灸,應先小劑量或灸的時間短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