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三十六章 賞畫(3 / 3)

“老先生不僅僅在繪畫上一枝獨秀,是個了不起的大畫家,而且在生活上還是一個大智之人,見解獨特,他的心境我隻能望塵莫及。他的一生,平平淡淡,卻逍遙自在,不貪慕虛榮,更不追求功名利祿。愛恨貪嗔癡,在他眼中,皆為浮雲。卻試問,世上還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無欲無求,處處為別人著想的。我剛剛居然問出那樣的問題,真是羞愧萬分。”天宇飽含深情的看著銀聰先生,強忍著淚水不落下,他總是這麼一個容易感動的人。

此時,又有人來這取走了兩幅畫,滿滿的笑臉,高興的離去。

銀聰先生又怎麼會沒有意識到他尷尬汗顏的神色,忙轉移話道:“傻小子,來來來,你說你對繪畫十分的愛好和癡迷,那我給你看看這牆上的幾幅畫,你說說自己的想法,有什麼說什麼。”

“嗯,好的。”天宇點點頭,便跟隨他往左手邊的牆壁走去,上麵掛滿了畫。

銀聰先生隨手指著一副畫,說道:“你先看看這幅。”

天宇淡淡道:“我以前隻是在書本上看過小小的縮略圖,今天能夠看到老先生你按照原大小臨摹出來的,真是覺得賞心悅目。雖然不是真跡,在我心中卻更勝真跡。這副北宋大畫家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把當時的青山綠水描繪的栩栩如生。看到這畫中岡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真是雄偉萬千。依山臨水,布置以漁村野市,水榭亭台,水磨長橋,茅簷草舍,還有趕腳、行路、小舟都非常的精湛。形象入微,刻畫巧妙。畫麵上江水浩蕩,應該是南方水鄉之色;但緊接著危峰高聳,懸崖峭壁,卻是北方的山景。山水相互結合,真是天衣無縫,充滿了作者對美好和諧生活境界的向往追求。”

“很好很好,你能有如此見解,已是難能可貴。”銀聰先生豎起大拇指。

“我隻是胡亂說說而已,什麼都不懂,隻會紙上談兵罷了。”天宇謙虛道,緊接著又指著旁邊的一張長五米之多,分成五段,寬約二十四公分的畫,“老先生,我想請問你關於這張家喻戶曉的巨作《清明上河圖》,我隻知道他把當時的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卻不懂得其中更多的藝術水準和曆史價值,你能不能給我講講?”

銀聰先生滿臉的笑容,看得出這是他極為得意之作,“這幅畫我花了一個多月才完成,也是我晚年的作品。如今回想起來,記憶猶新哪!《清明上河圖》真跡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著,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一副精品。可謂是傳世名作,一級國寶。他畫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通過這幅畫,我們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麵貌和當時各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況。所以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天宇又問道:“但畫實在過於複雜,其中光人數就達到五百之多,不知道當時作者是如何構造出來的?我至今看到這幅畫,都覺得‘剪不斷,理還亂’。不知道老先生你怎麼看?”

銀聰先生續道:“我們先要理清思路,其實它並不是一氣嗬成的,而是分成三段。前段描繪的是汴京郊野的風光:看到沒,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三五家茅舍、老樹、草橋、流水和扁舟。還有柳林,花轎,貴婦,騎者等。人物和環境的烘托下,點出了清明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做鋪墊。”

“我們再看第二段,繁忙的汴河碼頭:這是商業交通要道,人煙稠密,糧船雲集。有在茶館休息聊天的,也有算命先生,還有在飯鋪用餐的。這座橫跨汴河的宏偉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稱之為虹橋。還有船夫,有撐竹竿的,有用長竿勾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橋上的人,也探頭伸腦的為過船的艱難捏了一把汗。這裏是婦孺皆知的虹橋碼頭區,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足以證明它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銀聰先生邊比劃著邊說,神采奕奕,津津樂道。

天宇跟著他聚精會神的聽著,心馳神往,把自己已經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後端就是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房屋鱗次櫛比。有酒店、肉鋪、廟宇、茶坊等。商店門口懸掛著市招旗幟,目的是為了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擦肩接踵,川流不息,人潮人海,有騎馬的官吏,有看街景的紳士,有問路的外向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百姓,有酒樓中狂歡的豪門子弟,有乞討的殘疾老人。總而言之,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士農工商,無所不備。駱駝,人力車,牛馬車,轎子,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聲繪形的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五米多長的畫卷,可謂是包羅萬象,堪稱驚世駭俗之作。所以說,這副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頗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天宇讚道:“聽完老先生精湛絕妙的點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勝讀十年書。真的,我剛剛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身入畫中去了,穿越到北宋年間,當時人們的生活境況裏,真是無限享受。”

銀聰先生陪笑道:“傻小子,你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