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洹初遇(1 / 3)

三月十日夜晚,京洲城中京畿衛全體出動,在城中挨家挨戶大肆搜查。

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華相國家中的寶貝孫子華玉至今未回家中,跟隨他的家仆小福、小丁的屍體在離南城門不足百米處的暗街中被發現,估計華玉也是凶多吉少了。

這個華玉乃朝廷重臣宣威將軍華秋崗之獨子,華太師的愛孫。據說,到了華將軍這一代,已是四代單傳,卻是婚後幾年無子,且不論華太師怎麼愁上眉梢,就是身為當朝的華太後(華相的妹妹),也幾度求神問佛,遍尋靈丹妙藥。迫於無奈,華將軍於婚後5年納妾室柳氏、於氏,華府接連有了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七小姐,直到華夫人鍾書蘭終於生下華玉——華家唯一的小少爺。作為華府的第五代單傳,華玉的兒時自然是在家中親人的寵溺下渡過的。

華將軍統領西軍,駐守西部邊疆,華太師和夫人對這個得之不易的孫子可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抗在肩上怕摔了。在華府的當仆人接受的第一次訓話,就是教導如何以小公子華玉為中心,如何更好地服侍小公子。這個華家小公子6、7歲時還以鬥雞、摸狗、鬥蟋蟀為樂。到8歲時,就以整人為樂了,他在家中宴請賓客時,將辣椒粉往菜裏倒上好多,賓客發現告知華太師,華太師不僅不責罵他,還一個勁兒誇獎他聰明伶俐。那些來賓見壯,也隻能自認倒黴。華玉還把賓客的衣角與座椅綁與一起,客人起身,一不小心就容易連座椅一起摔倒。華太師見了也隻是哈哈一笑了之。來賓們見到華太師如此寵溺孫子,也隻能作罷。看在華太後和華太師的份上也不敢聲張,隻能自認倒黴。

華玉到了讀書的年齡,,華府怕小公子在學堂被人欺負,特地請了夫子來府裏教習。華玉整人的興趣就轉移到了夫子身上,他將夫子的凳子腿讓家仆鋸斷大部分,僅留下一點相連,夫子剛坐上凳子,就摔了四腳朝天,趴在地上半天起不來。他卻帶著幾個家仆在旁邊拍手稱快。夫子好不容易從地上爬起來來後打了他一戒尺。結果是夫子被趕出華府,並被勒令今生永不得返京洲。從此再沒夫子敢管教於他。他更加肆無忌憚、名聲大噪,連幾個皇子都高看他幾分。誰知道他從十三歲開始迷上了練武,家裏請了武師,還到處找高手比試,別人不肯與他比試。他就叫人衝進他們的家裏,砸壞人家的家什……要說華家小少爺頑皮惡劣之極,可畢竟是個孩子,即使有人恨其頑劣,也不至於敢冒與華家做對的風險去招惹這個小祖宗吧。

天啟皇帝鍾愛的秋悅皇後並沒有留下子嗣,太子之位故此虛懸。時至天慶朝野非常時期,天啟皇帝病危,太後華氏一族的支持尤為關鍵,此時華家小少爺華玉的失蹤,更是讓京洲皇位爭奪戰添加了神秘色彩。

天下紛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諸國爭霸。經過幾十年的戰火鐵蹄洗禮,以西方的西岐,東方的風陵,南方的蒼國,北方的羌國,還有最中間的天慶五國鼎立,分庭抗禮。五大國的當權者均是梟雄人物,野心勃勃,無不夢想開疆辟土,吞並其它國家,一統天下,成就帝王不世霸業。然五大國間兵力相仿彼此牽製,誰亦不敢輕舉妄動,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局麵。多年來,盡管暗中波濤洶湧,表麵仍風平浪靜。

風陵雖有海業,但地多丘陵,並不適合耕種和養殖;蒼國雖物產豐富,卻多螻蟻毒蟲,外族不易生活;西岐、羌國更是苦寒之地;隻有天慶國地大物博,可說是這個大陸上最富戍的國家了。

天慶國當今皇帝冷鬱鯪為天慶第三代皇帝,繼位後改元天啟,是為天啟帝。

天啟元年二月,天慶國第三代皇帝冷鬱鯪下聘相國華醞罡之女華秋悅為天啟帝正後,賜金冊寶卷,謁宗廟告祖,配享宗祠。

皇後華秋悅出身天慶豪門華家,其父華醞罡為當朝相國,姑母華醞萌為當朝太後,其兄華秋崗驍勇善戰,戰績卓越,被先皇封為宣威將軍,駐守西部邊城。

帝後尚算是琴瑟相諧。唯一的遺憾,則是皇後體弱,立為中宮不到五年就病逝,至死無出。

天啟二十二年三月,自開春以來,京洲朝中就一直動蕩不安,內廷有消息傳出,天啟皇帝自冬月以來就一直纏綿病榻。

天啟皇帝共生有十九個皇子十個皇女。現尚在人世的還有以下幾位:

長公主冷天玉,嫁與蒼國皇帝夜蒼淩為妃。

二皇子冷天淩,時年28歲,為德妃柳雲儀所出。柳氏乃風陵國公主,現風陵國王柳罕山之妹。

六皇子冷天玄為已故的淑妃陳夢蘅所出,六皇子冷天玄時年25歲,陳夢蘅的兄長陳夢平現為兵部尚書。

七皇子冷天寒,時年24歲,為已故的容妃劉芝蕾所處,劉氏乃天慶豪門劉家之女,其父劉聆為吏部尚書。

八皇子冷天聿,時年22歲,為已故的麗妃所出。

八公主冷天媛為玉淑媛所出,時年16歲,玉淑媛乃淑妃陳夢蘅之妹。

九皇子冷天景和十公主冷天蓉為貴妃林偉蓉所出雙生子,時年10歲。林偉蓉的長兄林偉成為天慶相國。

十九皇子冷天廉,時年不足一歲,其母沈悅晴出身不高,原為宮女,生下皇子後封為修容。

三月十五日未時,天慶國第三大城市北洹城。

碉堡狀的城門還是與以往一樣的雄偉壯觀,隻是多了許多喜慶的氣氛,看起來便好似柔和了許多。高約十米的青灰色的城牆往城門方向鋪滿了各種顏色的條幅,上麵什麼樣的話都有,除了“XXX祝才藝比賽順利舉行”這類官方慶祝文字之外,還有更多的民間人士表達自己立場的文字,像什麼“祝XXX公子取得才藝比賽勝利”、“祝XX公子奪得桂冠”、“祝XXXX小姐更上一層樓”等,甚至還有什麼“希望夫君XXX旗開得勝”、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