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目的除了視察一下臨安河兩岸工業區發展的情況外,便是參與在工業區上遊不遠處的臨安檔案館剪彩。檔案館從登岸初始便在東岸人國立建築的計劃表上名列前茅。但因為規模、選址、政策等一大堆問題反複撕逼,一直都沒能在委員會內部達成共識。直到幾月前記載著各種新來移民和新開發地區的環境信息的大量檔案資料開始對本就難堪大任的市政府檔案室造成威脅時,委員會終於下定決心在開發區的北部新建一棟領先時代不少的半現代化檔案館來承擔一未來一段時間可見的檔案大爆發工作。
提到檔案館,除了就職於偶爾會和它打交道外的工作外,恐怕檔案館在在如今的社會中基本屬於存在感為負的小透明,尤其是和他的兄弟圖書館一比,對於我們一般人的利用率來說真是不高。但是對於一個現代社會、現代政府來說,科學現代化的檔案係統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檔案可以說就是我們那張細化的身份證,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在檔案中明確的指出,各種合同、法案也都會有檔案作為記錄,可以說檔案既是東岸各種組織機構或個人的簡曆,也是後世看待現今的社會現狀最客觀理性的方法。不過建造一個檔案館的成本也著實不低。首先,檔案對於氣溫和空氣濕度的要求較為嚴苛,放在後世這自然都不是什麼問題,不過對於現在並不能頂出空調這種天頂星科技的東岸人來說,如何保證紙質檔案的有效保存就是一個擺在麵前的技術難關。利用古代現成的冰鑒吧,無法保證房間內空氣濕度保證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於是東岸人隻能采用土方法,直接把大部分的檔案館放在了地下,所以一般人從表麵上看上去,檔案館隻是一棟兩層小樓而已,根本不會引起什麼注意。但殊不知在地麵建築一下,檔案館在地下還有三層深的地下長城。這也牽扯到檔案館的效用,地上部分基本上是查閱區和私人檔案辦理處,而地下則承擔了大部分真正儲存資料的職能。不過地下建築的防震、防火等問題便又冒了出來。首先地下建築部分的施工重逢按照後世的教科書行事,加厚出入口、多使用彈性節點等各種方法不一而足;而麵對棘手的火警,東岸認隻得在各個屋子中都放置了大量的防火沙,建起了一堵堵堅實的防火牆和防火門。並設計了一套報警係統,即在任意一個物中,隻要這個報警器被人觸動了或被火焰燒灼,都會自動向管理辦公室發送一封報警信息,然後再派出專業的消防隊員來滅火。
而檔案館的建成對於東岸人的意義卻還遠遠不止建築技術的進步和檔案工作的推行。這還關係到東岸人一直未能確定基調的憲法,從開始的《臨時憲章》到後來的個批次憲法,無一不早到了大家的質疑,最後隻能灰溜溜的打道回府。但這次司法部來真的,一定要在15年前製作出初稿。而檔案館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自然成了製憲雙方的先鋒棋子。對於憲法,東岸人中一直是有兩派實力存在的,一種便是保障穿越眾的權利,搞元老院寡頭貴族政治,這一派認為一般來東岸工作的歐洲佬呢,是沒有機會獲得查閱一切這些資料權利的機會的,也就是說,這一切都成了東岸人專享,移民想要真的獲得公民權必須與東岸人通婚,並從小接受東岸人的教育。這一明顯的民族主義卻如今依然在東岸議會中占的了上風,道理也很簡單,大部分人想然這個國家變成另一塊中國,很多人腦中更是被灌注了非我族者,其心必異等理論。但也不乏有識之士認為民族主義的弊端也深重無比,給予外來者這麼大的壓力,勢必會降低移民的數量,而東岸人現在最缺的便是數量。而且多民族合作也勢必會加快東岸人點亮自己黑科技樹的速度。然而這一政黨的意見卻也觸犯了東岸人目前臨時憲章中極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動搖了東岸人的統治基礎。他們認為為了保證社會穩定,終有一天,東岸人會解散特權會議,還政於民。長痛不如短痛,不如在********還未激化前就主動避開這一問題,建立一個像美國一樣的已國家而不是民族作為國家核心靈魂的社會。所以這一黨派認為,隻要在東岸工作十年以上或接受了東岸人大部分教育,都可以獲得東岸人的公民權。這一想法雖然是對東岸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的,但卻實實在在的對現有的利益階層進行了嚴重的衝擊,所以想要在東岸真正實行這中法令,難度可見一斑。而如今建成的檔案館,正好吸引了正反兩方的注意力,於是怎麼存,誰能看,怎麼看都成為了檔案館一出來就麵臨的嚴峻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