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光
有勇有謀的小小少年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誕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姚坪裏(今協興鄉牌坊村)。輩名鄧先聖,乳名賢娃兒。童年的鄧小平就膽識過人,不信邪。離鄧小平家半裏之遠有一石壩,從協興到廣安的大路穿石壩而過,路旁有兩塊神道碑,是清朝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兩名廣安籍高官鄧時敏和鄭人慶的功績而賜造的。石碑高3米,寬1米多,鑲立在兩個巨大的石烏龜背上。當地村民對這兩個大人物是尊崇的,流傳著一些敬畏兩人的神話,連兩塊神道碑似乎也摸不得、攀不得。
有一次,鄧小平與幾個小孩在石壩裏玩耍,他看著碩大的石烏龜,對小夥伴說要爬到烏龜背上去耍,小夥伴都嚇住了,紛紛拒絕,說爬石烏龜會肚子痛!得罪了神碑家裏要招災的!鄧小平不信一個石頭打的烏龜有那麼大的本事,要爬上去試試!他走向神道碑,爬到石烏龜伸出的腦袋上,坐在上麵踢打著兩腿喊:“快來呦!好耍!好耍!”其他小夥伴見了都驚叫著跑過來勸說,讓他快下來。鄧小平還是若無其事地玩著,扭轉身來向烏龜背上爬去,最後爬到神碑上坐著,小夥伴們是又驚怕又羨慕地注視著鄧小平。以後鄧小平經常爬到石烏龜及神道碑上去玩,其他小夥伴慢慢地膽子也大起來,跟著鄧小平一起爬到石烏龜背上玩。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充,鄧小平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動腦筋,越來越講究科學。在他讀高等小學堂時,班上曾發生過一件轟動全校的奇事——和鄧小平要好的同班同學李再標要割肝救母。李再標出身廣安一個富商家庭,是個深受母親寵愛的孩子,對母親十分孝順,母親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令他十分焦慮,他讀了不少舊書,受傳統封建禮教的毒害比較深,受這些孝子離奇古怪的行孝故事的啟發,認為隻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給母親吃,便會治好她的病。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挽救病重的母親,李再標決定割肝救母,幸好被及時發現阻止,刀子隻在胸脯上劃了一個口子。
鄧小平聽說後馬上去探望,問明了事情的原委後嚴肅地對李再標說:你是有點科學知識的學生,膽子是藥物嗎?能治好你母親的病?你割了肝後還能活命?既然你母親很愛你,她又重病在身,如果你割肝而死,你的母親一定為你的死而傷心,以致命歸西天,結果是你想治母病而適得其反。鄧小平這番直率而又入情入理的話說得李再標又羞又愧,鄧小平耐心地安慰他:作為新學的學生,要相信科學,今後再不要做這樣的蠢事了,先請幾天假回家請醫生給母親治治病,好好照顧她老人家,這才是兒子的真正孝心。李再標醒悟了,請假回去侍候母病。鄧小平相信科學、能言善辯,開導李再標的事受到了普遍讚揚,一直被縣立高等小學傳為佳話。
鄧小平的“不信邪、不怕鬼”的性格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外交戰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美國是幹涉、製裁中國的頭號叫囂者,反華行為一度猖狂,而鄧小平的態度則是:“中美關係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沒有用的,中國人應該有中國人的氣概和誌氣,我們什麼時候怕過人?……中國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最終中國頂住了壓力,美國不得不主動向中國示好。
鄧小平一生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勤奮刻苦的讀書郎
鄧小平5歲時,被父親鄧紹昌送進離家約一公裏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啟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舊宅,一座很大很氣派的四合院,因鄧時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們尊稱為翰林院子。鄧時敏有子無孫,香火延續中斷,族中公議將翰林院子辟為義塾,用以招收鄧族子弟學經讀史,期望著為鄧家培養出幾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私塾老師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鄧小平入私塾時,名字為鄧先聖。老先生一聽這名字就拉長了臉,認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為“聖人”,小小孩童,怎麼能“先聖”呢?於是給鄧小平改名為“鄧希賢”,希望他成為一個賢德之人。
那時的私塾,實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書”、“五經”一類;修習的功課主要有三項,即讀書、習字和作文。在私塾讀書時,鄧小平非常聰明,又很用功,老師講過的功課,他很快就能記住,課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歡他。他的毛筆字寫得也很好。當時老師對寫得好的字就在字上打個“○”,學生們把它叫做“雞蛋”,鄧小平的毛筆字作業每次都得很多“雞蛋”。
一次回到家裏,母親看到兒子得這麼多“雞蛋”,非常高興,就到廚房真的給他煮了一個雞蛋,作為鼓勵。在當時這是不錯的獎勵了。鄧小平在翰林院子隻讀了一年多私塾。宣統二年(1910年),協興場開辦了一所新式小學堂——北山小學堂。學堂設在協興老街一個叫劉吉生的大地主莊園的側院裏。鄧紹昌又將鄧小平送到北山小學堂接受新式教育,整個學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個班,鄧小平分在丁班。這時開設的新課有國文、算術、修身、體操等。國文老師鄧俊德是一個不滿封建禮教、思想激進、曾參與過一些維新變革活動的新派人物,他經常拋開書本進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講述像黃巢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史事,這種啟蒙教育對幼年鄧小平思想影響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