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王和憫王謀反落敗,被關押在大理獄中。如何處置庸王和憫王,成為了景興帝要思考的大事,朝臣們也都在觀望著,這個事情的最後結果,會怎樣。
????大永有鐵律:君親無將,將則必誅!
????如今,皇上會遵照這個鐵律行事嗎?還是……會看在長泰帝新崩的份上,對這兩王網開一麵?
????朝臣沒有想到,他們在觀望的事情,最後會兜轉落到他們手中。
????早朝之上,景興帝發話了:“諸位愛卿說一說吧。庸王和憫王謀反之事,如何處置?”雖則庸王之前就被褫奪了封號,已經被貶為庶民了,但是景興帝自己都口誤了。當然,沒有朝臣會指出他這一點。
????如何處置庸王和憫王?朝臣們麵麵相覷:這不是皇上要做的決定的嗎?依鐵律而行還是論親情而做,作為臣子的,哪裏敢對這樣的事情置喙?
????是以諸臣,無一人敢率先出列,生怕說出來的話語,不合景興帝的意思。如今兩王已經被囚,在朝臣看來,威脅全無。可是帝心難測,他們怎麼會知道景興帝心中所想?誰也不願意當出頭鳥。
????見到朝臣這樣的表現,景興帝麵上沒有表情,心裏卻頗為滿意。當年長泰帝教給他的帝王心術中,就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永遠都不要讓臣下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隻要這樣,他們心中才會驚懼,帝王之尊威,才能極致。
????盡管他心中對如何處置兩王,早有決斷。但是他還是要把這個事情拿到朝堂來說,一是為了帝心難測。二也是為了知道朝臣的風向。
????對於庸王和憫王,他們是持什麼樣的態度?
????沈華善站在宣政殿上。微微低著頭。景興帝對兩王是什麼樣的態度,早就明示了。無非,是為了所謂的仁名而已。若是景興帝想要兩王的性命,在始伏大街的激戰中,這兩個人早就被金吾衛士兵殺了,如今怎麼還能在大理獄中?
????沈華善正這樣想著,忽而聽到景興帝直接點他的名字了:“沈大人,對於庸王和憫王,你以為如何?”
????聽得景興帝這麼說。朝臣一下子將目光都移到了沈華善身上。
????沈華善是曾經的太子詹事,又是長泰帝留下來的顧命大臣。對於皇上的心意,他必定能知一二的,某種程度來說,他的奏言,就代表著皇上的心意。知道了皇上的心意,那麼就好回話了——這是絕大部分朝臣的心思。
????聽到景興帝這麼說,沈華善心裏“咯噔”了一聲,忽覺有一種危機感。雖然他能猜得到景興帝的真正心思,但是在朝堂之中說出來,這是絕對不能輕忽的事情。一個弄不好,說不定會留下什麼把柄。
????想到這裏。沈華善躊躇著說道:“皇上聖明燭照,所慮所思非臣等所能知道。謀反之罪,定必誅之。對於庸王和憫王的處置。臣定當遵照皇上的旨意。盡心竭力,敢不辱命。”
????他這一番說辭。聽得戶部尚書江成海心裏默默稱讚:說得真是漂亮!表麵上回到了皇上的疑問,實則什麼都沒有說。禦前應對的最高技巧。就是這樣啊,說了等於沒有說!
????而景興帝,聽了沈華善這一番言辭,心裏卻是不滿意。如今,他就是要沈華善在朝臣麵前表一個態度,不然,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都沒有個台階下。
????“那麼依沈大人之見,究竟如何?”景興帝這樣問道,他的語氣沉了下來。這就表示,他要從沈華善口中得到一個明確的回答了。
????在景興帝看來,沈華善就是他選中的一隻棋子,棋子的作用,就是執子者想讓它移向哪裏,它就必須移開哪裏。如今景興帝要借沈華善的奏言,把自己無法直說的話語說出來。
????景興帝想要仁名,他不能在朝臣和百姓中間留下逼殺手足的惡名,是以一定會暫時留著庸王和憫王的性命。但是,他不能直接這樣做,因為兩王犯的是謀反的大罪,若是他不追究,朝臣和百姓必定會想著效樣,這對於他的威嚴來說,是一種損害。
????所以他才遲遲未有對庸王和憫王進行處置。帝王遇到這樣的兩難,當然是要臣下從中調度了,沈華善,就是他選擇的最合適人選。
????隻要臣下陳情,以皇家骨肉至親之名、又以先帝新崩之名,他才能順著台階下,才能留下善待兄弟的賢仁之名。
????帝王心術,不僅僅體現在和稀泥,更體現在這種應對處置之中。
????景興帝語氣中的不悅,沈華善聽出來了,自然也清楚知道,景興帝這是什麼意思。看來,蒙混過去是不行的了,皇上想要聽的,不是他之前的那一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