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葫蘆島市八家子經濟開發區前石門村黨支部書記郭寶記(1 / 2)

——記葫蘆島市八家子經濟開發區前石門村黨支部書記郭寶記

當我們走進葫蘆島市八家子經濟開發區前石門村時,迎麵走來一個黑黝黝的漢子。他把我們領進了蔬菜大棚、施工工地,向我們介紹起了前石門村的發展曆程。從他的話語中、從他剛毅的麵龐上,我們讀懂了一名躬身奉獻、奮力前行的村黨支部書記的心路曆程。

1998年8月,郭寶記毅然辭去讓人羨慕的企業管理工作,回到小山村,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幹就是14年。這14年,他用自己的青春見證著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誓言。這14年,他在默默的奉獻中,用自己的奮鬥換來前石門村今天的輝煌。

談起剛到任時,郭寶記說:“1998年8月28日,我由八家子鎮選礦廠副廠長的位置來到前石門村做村黨支部書記,看到村部破爛不堪,部分院牆倒塌,院裏長滿了雜草,辦公桌椅壞得不能使用,村裏欠外債15萬元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我任職期間抓緊時間多為村民做實事、做好事,帶領全體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我先從自家拿來8000元錢維修了村部,更換了辦公桌椅,開始了我村黨支部書記的生涯。”

要想富先修路,而在前石門村,修橋就是解決老百姓致富的首要問題。前石門村地處六股河沿岸,2007年以前,這裏的人們祖祖輩輩冬天履冰、夏天蹚河、汛期不能出行,這條河成了製約沿途群眾種植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交通瓶頸,同時也影響群眾的日常生活。2007年,交通部門計劃在前石門村六股河段建一座大橋,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計劃瀕臨流產。郭寶記與開發區黨工委領導多次到省、市、縣相關部門爭取,最後才重新敲定建前石門大橋。郭寶記帶領村幹部多方籌措資金40餘萬,其中建設前石門大橋投入30萬元,修築橋頭路壩工程投入11萬元。與此同時,郭寶記帶領村民,積極配合八家子開發區的瓦西線路基改造工程,將芹菜溝嶺劈下20米,期間共搬運土石方20萬立方米,出動機動車3000餘台次,自發組織勞力4200餘人次。郭寶記與村幹部沒白天沒黑夜整整大幹了60多天,貫通了芹菜溝嶺。六股河兩岸的上萬名群眾在心裏感激郭寶記,“郭寶記,真是個好樣的書記”,“夠格”,“我們就佩服這樣的村官,擁護這樣的人做官”,敬佩之言,誇讚之聲,不絕於耳。

要想帶領老百姓致富,必須找到符合老百姓致富的路子。前石門村位於八家子經濟開發區西北部,全村土地麵積1540畝,發展傳統農業的空間有限,但土地肥沃,水利配套設施完備。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向單位土地要效益,從上任之初,郭寶記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2010年初,八家子經濟開發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遼寧博海集團投資1000萬元紫蘇深加工項目,並與沈陽博海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農業合同,開發區總共種植紫蘇1000畝。他抓住這一機會,積極爭取,種植麵積達到了500畝,農民種植紫蘇一畝地可收入4000元到5000元,一年下來經濟效益相當可觀。他還帶領村“兩委”班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截至2011年底,興建溫室大棚500座,占地1000畝,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根據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麵積培育玉米雜交良種,增加玉米的畝產價值。炎熱的夏季,郭寶記拖著有病的身軀,帶領村幹部,頂著烈日來到玉米地人工去雄,保證雜交玉米的純度。十多年來,農民人均收入已由當初的幾百元,達到現在的9000元。廣大村民的的確確嚐到了甜頭,沒有一個人不對郭寶記挑起大拇指,都稱讚他是個好村官、好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