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3)

當這本書的寫作快要結束時,我拿到了中倫2012年的業績報表。在這個經濟形勢並不太好的年頭,整個事務所2012年實現了近10億元的創收,這意味著在整體經濟形勢下滑的情況下,中倫實現了10%的增長。

1993年,五位合夥人們齊心協力創造了不到200萬元的業績。20年間,這個數字翻了500倍。

毫無疑問,經過20年的努力,到2012年中倫已經成長為一家頂級的中國大所,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大”並非虛胖,而是既有緊密的合作機製,又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競爭力。競爭力不是靠想象,而是表現在實實在在的指標上。

從規模上來看,到2013年年初,合夥人總人數達到161名,另有授薪合夥人41名,事務所員工總數超過1 000人。合夥人數量團隊的擴大與員工匹配度的優化,本身就是中倫競爭力的體現。

服務網點布局方麵,2012年5月倫敦辦公室正式掛牌開業,使中倫的法律服務地域延伸到歐洲,尤其是進入倫敦這樣一個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張學兵說,“這一舉措不但充實了中倫的合夥人隊伍,提升了我們在國內外同行中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更擴充了我們的業務板塊和服務範圍。這是中倫貫徹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和持續建設已經得到合夥人的高度認同。在IT建設方麵,視頻會議係統的完善使得空間溝壑被更好地填平;數據備份安全措施逐步到位,針對案件管理係統的各項優化工作進入更加精細化的階段。這種軟硬件的持續升級,有效提高了中倫的信息化水平,對業務開展、風險控製、知識管理及事務所管理等工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意味著,更好的團隊協作、更高效率的聯動作戰、更具標準化的統一管理能夠得以持續推進。

此外還有專業化的持續提升。2012年,此前已經沿用10年的“大部製”四大部門改為七大部門,並在此基礎上細分為18個業務板塊。這是形式上的變化,實質意義的改革涉及每一個人:要求每位合夥人隻能選擇3個專業領域,一主兩輔,並且3個專業領域也隻是過渡,3年以後將被壓縮到隻能做兩個專業,要求更精更專。這意味著,真正意義的專業化開始了,額外的收益是,在這個改革之後,合夥人自己選擇的專業以外的任何業務,自己不再直接負責,而是要強製性地轉給相關業務領域的合夥人經辦,製度將保障這種專業化分工與進入利益深層次的協作實現良性循環。

改革之初,張學兵為了給大家打消疑慮,打了一個比方,“我給大家講我們要做醫院,醫院就有科,你隻能到某個科去當科室主任,主治醫師不能做保健室的醫生,保健醫生永遠當不了名醫。中倫要發展成綜合性醫院,每個合夥人要努力成為主任醫生,當中倫的合夥人都是主任級醫生,中倫就成了律師界的協和醫院。”

到現在,這個目標可以說初步實現了。在2013年錢伯斯評價榜單上,錢伯斯從20個角度評價中國律所,除去精品所和區域所兩項中倫不適用,其餘18項中倫共獲得了15項提名15項提名分別為:Banking & Finance(年度最佳銀行金融律師事務所);Capital Markets: Securitization,Derivatives & Structured Products(年度最佳資本市場:資產證券化、衍生品和結構性產品律師事務所);Competition/Anti-Trust(年度最佳競爭法/反壟斷律師事務所);Construction(年度最佳建築工程律師事務所);Corporate/M&A(年度最佳公司/並購律師事務所);Dispute Resolution(年度最佳爭議解決律師事務所);Employment(年度最佳勞動法律師事務所);Energy and Projects & Infrastructure(年度最佳能源、工程和基礎設施律師事務所);International Trade(年度最佳國際貿易律師事務所);Investment Funds and Private Equity(年度最佳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律師事務所);Real Estate(年度最佳房地產律師事務所);Restructuring/Insolvency(年度最佳重組/破產律師事務所);Tax(年度最佳稅務律師事務所);TMT(年度最佳科技、媒體和通訊律師事務所);PRC Law Firm of the Year(年度最佳中國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