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學兵看來,自己與潘石屹合作中最大的滿足感,不僅是替這家成長中的房地產企業解決法律難題,還包括其親曆並參與了將SOHO中國從一家私營企業變為一家公眾公司,將潘石屹從一位私營企業家推向具有聲望的商業領袖的過程。
在過去20年中,中倫已經越來越深入地介入到這樣大規模的商業活動中,如果把這種足跡用圖譜描繪出來,毋庸置疑,將與中國當代商業史中某些重大節點出現驚人的重疊。同樣,這也是中國法治進步的軌跡。
在很多人眼中,中倫天然擁有一個標簽:房地產法律服務領域毋庸置疑的中國第一所。而其他方麵的過人之處,在這個光環之下被掩蓋了。
我曾經在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
2009年4月8日,選舉後(北京市律師協會第八屆代表大會選舉張學兵為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的第10天,北京,建外,SK大廈36層。我被中倫前台小姐領到一間朝北的會議室,張學兵未係領帶,卻意氣風發,顯得隨意而富有親和力。他的背後是象征著北京的長安街和CBD核心商務區。
向北眺望,CBD裏的大樓盡收眼底,華貿中心、朝外SOHO、國貿、財富中心,無一不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商業化進程聯係在一起。它們的另一層隱喻是,這些在中國具有頂尖知名度並代表財富的建築物,多與中倫有著密切的聯係——它們的存在都有中倫的法律智慧凝聚其中。以至於,在早先的辦公樓、距離SK大廈不遠的招商局大廈中,張學兵用“從這個路口出發,往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走1 000米,都會見到中倫的業績”來表達這種自信。
SK大廈這座精致而氣派的大樓,早先的名字是北京凱德大廈,為新加坡凱德置地集團所擁有。在2008年的一次交易中,韓國SK集團將其買下並更名為SK大廈。這個著名的集團也是中倫的客戶之一。2008年6月,中倫接受韓國SK集團的委托,為SK認購的某大型國有企業旗下公司的股份提供全程法律服務,服務範圍包括進行法律盡職調查、提供交易方案等法律谘詢、起草合同文件、參與商務談判等。該項目涉及此大型國有企業及其旗下20多家子公司、190多家門店和40多家維修中心,中倫的團隊實力可見一斑。
成為中國房地產法律業務的領跑者,還要得益於1993年前後的經濟起飛。當時,中倫第一個借鑒香港律師為房地產商服務的模式,將律師服務引入房產銷售環節。從北京第一批外銷樓盤預售的律師業務,到國內第一個按揭貸款的標準化流程,中倫保持了多項創新紀錄,開創性地實施了工程建設、房地產投資全過程、各環節、深層次的法律服務。在房地產業方興未艾的時候,張學兵為律師業開拓了一個富有潛力的新市場,甚至“搶了”公證部門的“飯碗”。
就市場額度而言,在2003年、2004年北京房地產“高峰年”的時候,每年的房屋銷售額在1 000億元左右,按照七成的貸款額度與千分之三的律師費計算,僅這一項就使律師行業有逾2億元的收入。與此同時,它也為房地產業務成為中倫的核心業務奠定了基礎。張學兵與中倫由此成為房地產業的“圈內人”。
有江湖就會有傳說,有傳說才成其為江湖。律師界也不例外,以至於對中倫的認識,都願意停留在這些傳說的一般描述之中,津津樂道於用這種極具傳奇色彩的詞語描述這個讓人想一探究竟的中國大所。中倫能成為頂級律所,一定有更多的秘密。
與SOHO中國的合作,僅僅是過去20年裏中倫諸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例。美林集團、德意誌銀行、瑞士銀行、摩根士丹利摩根投資、嘉裏集團和記黃浦等一流國際地產投資企業也均由中倫引入中國房地產市場。
除了房地產業,在資本市場、公司並購重組、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與金融等諸多領域,中倫亦進入領先位置,張學兵用20年的時間,將中倫帶入國際化、綜合化的中國頂級律所行列,並率先為國際客戶提供高端的法律服務。
事實上,國際上具有公信力的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在2013年2月28日發布的評級結果顯示:中倫14個業務領域被評為第一級別(Band 1),領先於其他中國律所。中倫被錢伯斯評為中國頂級律所,共有23個業務領域獲得其推薦級別。同時,中倫共有46名合夥人被錢伯斯評為中國大陸領先律師(Leading Lawyers),人數位列中國律所榜首。這是中倫連續第二年在錢伯斯亞洲法律指南中獲得最多第一級別業務領域推薦、最多業務領域推薦和最多領先律師推薦,與2012年中倫獲得的12項第一級別推薦、18項總體推薦的成績相比,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無論是規模還是競爭力,中倫都已經進入中國排名前三位的頂級律所行列。
然而,這樣的排名並沒有消除中倫成長過程中的神秘感,反而有更多的好奇被激發出來。
2012年春天,我決定探尋中倫的成長之路,希望弄清楚一些困擾許久的問題,而這也是很多律師、法律人所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