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位中國共產黨人的異國情結
王明,生於1904年5月23日,逝於1974年3月27日,人生曆程70年。
王明,在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被稱為“左傾教條主義分子”;在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被稱為“左傾冒險主義領導”;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最新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一卷)中,被稱為犯有“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由此可見,無論在革命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乃至今天,王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都是以“左傾教條主義”而聞名。
以“左傾教條主義”而聞名的王明,尊奉的是哪些教條呢?
答案並不複雜,他經常引用的是馬列的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決議,實質上近似於狂熱地崇拜的是蘇聯共產黨的路線。
為什麼王明會如此信奉蘇聯共產黨的路線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他認為蘇聯共產黨的偉大可以用“四個最”來概括:最先進、最有經驗、最有權威、最強有力。
對此,王明在他撰寫的《中共五十年》中有明確的論述:
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生動體現,是行動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
蘇聯共產黨是最先進、最有經驗、最有權威和最強有力的共產黨,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工人的先鋒隊,而且它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具有最豐富的經驗、最偉大的成就、最強大的威力和最崇高的威望。
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是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爭取和平、民主、民族獨立,爭取社會進步和社會主義的最牢固的支柱;而在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靠的同誌和戰友。①
在王明看來,既然“四個最”的“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是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爭取和平、民主、民族獨立,爭取社會進步和社會主義的最牢固的支柱”,當然應該奉為神明了。
筆者在這裏要提醒大家,王明對蘇聯共產黨的上述評價,並非是中國共產黨尚在成長階段對蘇聯老大哥的盲目崇拜,而是他在1971年時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國家的認識。
此時,王明早已經度過了知天命之年。
而且,王明的這種信念,在他即將走完人生曆程之際,也沒有改變。
1973年7月29日,來日無多的王明在詩中寫道:
我,
為中蘇友好,
為世界和平,
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為世界社會主義陣營,
為反帝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
為民主進步和社會主義事業,
一定,
用盡一切力量,
擠出我的一點一滴血汗,
吐出我一絲一毫的肝心,
直到我一息尚存!②
為什麼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共產黨人,曾經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裏控製著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權力的中共領袖,卻有著如此深厚甚至可以稱之為頑固的異國情結呢?
原因固然很多,但存在決定意識肯定是其基本因素。
當我們打開王明的人生畫卷時,一個奇特的現象立刻呈現在我們的麵前:這位有著49年黨齡的中共黨員,住在異國他鄉莫斯科的時間竟然有31年。
也就是說,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王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蘇聯。
為什麼一位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要在異國他鄉待如此之長的時間?
31年的莫斯科經曆,與“左傾教條主義代表”的稱謂,有無必然的聯係?
讓我們運用新的檔案資料,通過解析王明的人生軌跡,來回答這些曆史謎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