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昉果然答應了海陵王的請求,他向金帝力陳改善漢族與女真矛盾的重要性。完顏亶先是納悶、疑惑。心想:帝師、國師向來不和,力主法辦國師的人是他,替國師求情的也是他,老師的葫蘆裏究竟裝著什麼藥,為何突然間會來了個大轉彎?讓朕還一時難以適應,摸不著邊際。
韓昉看出了金帝的疑慮所在,奏疏道:“宇文虛中就是漢人文化的一麵旗幟,他為金廷的漢化做出了貢獻,收監關押隻是起到一種警示作用,目的是讓他忠於金廷,知道皇上的威嚴所在,使之丟棄那目空一切、傲睨自若的狂妄思想。”
完顏亮也站在一旁幫腔,他說道:“父親的過逝,讓宋室宗親們孝子侍奉,引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若是在這節骨眼上再羈押國師……”
“海陵王為了金國利益,即使是大孝在身,也能放下仇恨,替國師求情,朕乃一國之君,豈能為了幹爹的去世,而對國師耿耿於懷呢?傳朕的旨意,即刻放人。”完顏亶十分生氣地打斷了海陵王的話語。
見皇上不滿,韓昉連忙說道:“要怪就怪韓昉,隻有近憂,沒有遠慮。”
見老師一臉的沮喪,完顏亶隨即轉換了態度,安慰道:“老師又何必自責?此一時,彼一時,本想按照漢地習俗為幹爹下葬,讓宋室宗親們孝子侍侯,哪裏想到漢人的反映會如此之大?”
完顏亶雖對老師態度的轉變有所不滿,但對海陵王的話語更為憎惡,因為之前悼平皇後裴滿氏在他的麵前說過了同樣的話語。
裴滿氏在進宮之前就和海陵王有過同眠之情,不久生下了兒子濟安,而二十四歲的熙宗認定兒子是自己的,他非常高興,宣布大赦天下,並祭告天地、宗廟。濟安才滿一個月,就被冊立為皇太子,然而還沒有過上一年,太子就夭折了。
看著死去的兒子,裴滿氏傷心欲絕、,淚如泉滴,半夜裏竟然傷心得號啕大哭了起來,完顏亶親昵撫慰,卻聽見了裴滿氏的夢吟之聲:“迪古乃是裴滿氏對不起您,沒有保護好我們的兒子。”
完顏亶一聽,悲憤至極,剛想發作,斥責問罪,卻見皇後呼嚕熟睡,看見她那美麗的臉盤,完顏亶心慈麵軟、菩薩心腸。
之後的完顏亶並沒有深究皇後和弟弟過去的所作所為,而裴滿氏也足不出宮,遵守婦道,可是她的內心裏始終裝有完顏亮。
女兒長期不回娘家,父親裴滿達頗有不滿,為此,完顏亶擬任嶽父為金廷太尉,封徐國公。
裴滿達,本名忽撻,天輔六年,從蒲家奴追叛寇於鐵呂川,力戰有功。熙宗娶裴滿達之女,是為悼平皇後。天眷元年,授世襲猛安。
海陵王表麵上遵從金熙宗完顏亶,暗地裏卻為自己培植勢力,為日後的奪位登基做好準備,帝師韓昉便是他的助手之一。
完顏亶做夢也想不到韓昉是聽了海陵王的話後才改變初衷的,他對帝師毫無防範,此次若不是韓昉幫國師說話,僅憑皇後和海陵王的求請,完顏亶是不會輕易釋放宇文虛中的,身為帝王卻沒有幾個知心大臣願意幫他,眾人皆是怕完顏宗弼的蜂目豺聲、殘虐不仁,個個漠不關心、無動於衷。隻有老師不昧良心、挺身而出,若是韓昉也不能相信,朕還能相信誰呢?老師不是神仙,當然也有失策之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海陵王和皇後皆是昔才之人,興許二人是不想大金的才子宇文虛中關押問斬,才碰巧前後來奏疏的,再說,多年過去,也沒有跡象表明他(她)們有私自約會、藕斷絲連之舉。皇後的話可信,那是因為有駙馬、公主的求情,才會力勸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