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靜善進寺避難金太傅喪事隆重(1 / 2)

五日後,百姓基本南移,正當嶽飛要返回臨安之際,昭武校尉王靜善卻不翼而飛。高宗已派張俊、秦熺監督撤軍,若是再次耽擱,後果就不堪設想,張用建議道:“王將軍的離去,興許就是件好事,若返京城,高宗、秦檜還指不定會找出什麼理由再次將她關押,若進大牢,必死無疑。”

嶽飛覺得在理,便帶上大軍急返駐地。

路上,秦熺悄悄地對著旁邊的張俊,遺憾地問道:“此次回去,皇上會不會責罪大人?都怪下官一時疏忽,讓王靜善趁著大軍南返之機,逃之夭夭。”

“靜善逃跑,豈不是更好?可把責任推給嶽飛,讓他又多了一項罪責,上次皇上擬任萬俟卨為朝廷欽差,冀萬大人能從蜈蚣嶺山寨的賊人中,提供出對嶽飛不利的證據來,結果呢?山寨賊人集體自殺,氣得皇上嗷嗷直叫,高宗當著秦相和本官的麵,說是要讓他回家種地,萬俟卨靈活,連忙跪地,希望皇上再給他機會。在秦相和本官的一直請求下,高宗這才令他限期找出嶽飛圖謀不跪的有力證據,否則,讓他滾出朝廷。”

秦熺故作恍然大悟地說道:“按照張大人的意思,是皇上要想方設法修理嶽飛,若是這樣,嶽飛回去,一定是死。”

“皇上不想殺他,隻想消消他的傲氣,嶽飛憑借著自己的能力,沒有把皇上看在眼裏,請問有哪個軍隊的主帥不是要遵從皇上的意旨行事?他可好,總跟皇上作對,一次又一次地拖延時間,就拿此次來說,皇上一天之內連續下發了十二道金牌,前所未有、聞所未聞,而嶽飛為了滿足老百姓的要求,竟敢延誤五天的時間,他把軍隊的離開,歸咎是因為皇上的聖旨。百姓的話,在他看來要比聖旨來得重要,哪是為人臣子的應當行為?為了洗脫自己的罪責,竟然聽從吳貴妃的建議,與皇上射箭比武,讓皇上蒙羞、詬恥。當皇帝看上了昭武校尉時候,女匪頭卻說自己是嶽飛未過門的妻子。”

“既然是這樣,遲早都是個禍害,不如殺了嶽飛,一了百了。”

“年輕人說話太衝動了,殺他,誰來抗金?要是此次沒有嶽飛的大軍北上抗金,兀術的金軍就會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韓世忠、劉光世的部隊,頂不了個啥用。試想,朝廷如此的窘況,皇上還敢殺嶽飛嗎?”

秦熺點了點頭道:“皇上也有皇上的苦衷,作為臣子應當理解才是。”

靜善被父親王道仙安排在汴京附近的相國寺裏,道仙雖是個道人,但與寺裏的住持關係非常密切,在當宋廷國師的那段時間裏,他沒少幫助寺裏的和尚。

住持有情有義,答應收留靜善,為了安全起見,住持讓她女扮男裝。

靜善起初不肯,他對父親說道:“女兒已是嶽家的媳婦,哪能離開自己的夫君?”

父親把自己的一切和她叔父、母親及其山寨弟兄為她犧牲的經過,全部告訴了女兒,靜善泣不成聲、心如刀割。

“女兒出走遠方,嶽飛隻受處罰而已,因為高宗還需要嶽飛。若是女兒回到臨安,自己性命不但不保,還要連累夫君嶽飛。為了女兒,嶽飛必然會以死拚搏,而高宗為了皇室的尊嚴,也一定會痛下狠手,殺死嶽飛。”

為了嶽飛,靜善聽從了父親的教導,但她也深深地知道此次與嶽飛離別,或將沒有聚首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