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死勁地搖了搖頭,說道:“朕已向百官明了,不日便娶嬛嬛過門,臨時變卦,讓朕如何圓說?叫朕威信何在?”
“這就是皇上自己的事情,嬛嬛並沒有答應,若是強娶進門,嬛嬛心裏不服。”
“我的好妹妹,以前的妹妹可不是這個樣子,嬛嬛不是一直愛著九哥的嗎?現在如何會變成這樣?”趙構實在不能理解。
“您是皇帝,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嬛嬛堅決不能……”
夠了,你沒有了選擇,告訴嬛嬛,殺死郡主的不是別人,正是你的表姐王靜善。”
“哪是表姐殺死了郡主?皇上到底想做些什麼?”
“鐵證如山,要是不相信,嬛嬛可去問問“瑤雲宮”裏的太監、丫鬟。”
表姐為何要這麼做?沒有理由呀?可是人證、物證皆在,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見嬛嬛沉思不語,趙構安慰道:“也不是說沒有辦法,隻要嬛嬛答應嫁給九哥,那王靜善就是朕的內姐,是皇室宗親,看在她為朝廷英勇抗金的功勞分上,便可將功抵過,無罪釋放。若是嬛嬛不給朕的麵子,表姐的下場,就可想而知。”
為了表姐,嬛嬛已經沒有了選擇,她隻能答應嫁給高宗。
且說,潘賢妃聽從了靈寶的建議,好不容易等到高宗寵幸著自己,待該做的事情全都做完了之後,賢妃疏曰:“聽說皇上即將舉行婚筵,急納嬛嬛為妾,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朕與嬛嬛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原先是忌諱同父異母的兄妹身份,現在不同了,嬛嬛的父親乃昔日國師王道仙,朕與嬛嬛壓根就沒有什麼血緣關係。”
“臣妾以為不妥,若是皇上娶了嬛嬛,道德倫理敗壞不說,還會朝綱盡失,威信全無。”
“愛妃就好名不副實、誇大其辭,哪有這麼嚴重?莫非愛妃是妒能害賢、吃醋拈酸?”
“既然說到了這個份上,皇上就別嫌巧雲羅嗦嘮叨,說臣妾妒能害賢也好,爭風吃醋也罷,皆是女人之天性,亦無可厚非。而皇上則不同,您是一國之君,豈能帶頭亂宋朝綱,敗宋倫理?趙嬛嬛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是皇室宗親,是大宋的公主,雖說生父是王道仙,可畢竟叫了“太上皇”,近二十來年的父親,本來就不是什麼光彩之事,為了皇室的名譽,宗親們掩藏都來不及,可皇上倒好,非要與她婚禮,還說什麼青梅竹馬,深情厚誼,要是徽宗在世,皇上的行為,會讓父親作何種的感想?又將父親的名譽處在何地?臣妾所說的這些,還都在其次,更為重要的,嬛嬛是金太宗的女人,難道皇上非要和已逝的金太宗共妻不成?要是那樣,北邊的金朝會取笑皇上,宋廷的百官會看不起皇上。皇上,臣妾的肺腑之言,皆是為了大宋皇帝,皆是為了大宋朝廷,此事絕非兒戲,希冀皇上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