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為何要讓潘巧雲去阻止宋高宗跟趙嬛嬛的聯姻?嬛嬛是懿肅貴妃的親生女兒,過去的主子顯肅皇後——鄭氏與懿肅貴妃——王氏是不共戴天、誓不兩立的死對頭,為了主子顯肅,靈寶曾經計言獻策、籌劃謀略,做下許多對懿肅貴妃不利之事,是如今,懿肅的女兒嬛嬛離金返宋,即將是為高宗之妾,趙構、嬛嬛青梅竹馬、情投意合,若是當上了皇後,掌管了後宮的大權,而身為鄭皇後寵信過的太監靈寶,必將會成為嬛嬛為母報怨的主要對象。
現在的靈寶乃是皇宮裏的總管太監,是趙構最為寵信的宦官之一,為何他自己不向皇上奏疏,反而讓潘氏出麵,陳述嬛嬛是妾的弊處?
靈寶此番的謀計是出於多方麵的考慮,靈寶失去鄭、孟二氏之後,為了顯示自己對主子的忠心,博高宗的同情,得知高宗與大臣們在徹夜商談國事,便趁夜深人靜之時,取來七尺白綾,欲自縊而死。後被總管太監馮益發現,見靈寶還有點兒弱氣,就連忙喚來太醫救治,靈寶檢回了一條性命。救醒之後的靈寶,馮益不但認他做了幹兒子,還將自己的總管一職,懇求高宗,讓給了靈寶。
靈寶對鄭、孟太後全心全意、忠心耿耿,而馮管家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還不如答應馮益的請求,讓他的幹兒子做皇宮裏的總管太監,既能讓老管家安逸休息,又能完成孟太後的臨終囑托,何樂而不為?基此,趙構便將靈寶升至為宋廷皇宮裏的大管家。
靈寶心想:馮益最早是“寧安宮”裏的管家,對懿肅貴妃耿耿忠心、披肝瀝膽,若由靈寶出麵幹涉皇上的婚姻,怕是幹爹心中不快、耿耿於懷。
且說,王靜善領著嬛嬛、小花來到了京城臨安。見到嬛嬛,趙構像似回到了從前,他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地打量了一番,爾後十分悲切地說道:“嬛嬛定然是受了不少的苦難,都怪九哥不好,沒有能力解救皇室宗親……”話語至此,高總已然嗚咽悲戚、哭天搶地。
“皇上就別太難過了,有誰不想自己的親人?有誰會讓自己的妻兒受辱?且不說是宋朝的皇帝,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不會置身事外、袖手旁觀,而會拚死相搏、舍命相救。”
高宗沒有想到趙嬛嬛會說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話語,起初還認為嬛嬛一定會撲向自己的懷裏抽抽噎噎、哽哽咽咽,卻不知嬛嬛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叫九哥,直呼皇上。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除去外貌沒變之外,哪有過去的半點情趣?
趙構示意他人離開,看看嬛嬛有何變化,嬛嬛眉頭緊鎖、依然如故,她心情十分沉重地拿出了憲節皇後——邢秉懿,留給高宗的一隻耳環。
這耳環太熟悉了,睹物思人,高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看著熟悉的耳環,他奇怪地問道:“為何是一隻?”
“太上皇在世的時候,曾暗中命令承信郎曹勳逃回南方。臨行之前,邢秉懿摘下了一隻金耳環,命侍者交付曹勳,請他轉交宋高宗,望高宗能雪靖康之恥,直搗黃龍。”
趙構一聽,十分驚訝,連連說道:“朕根本沒有見到承信郎曹勳回宋,難道說曹勳沒能逃出金人的魔掌……”
“邢皇後去世後,金熙宗下詔以一品大禮祔葬,足見皇後的品格崇高。”
趙構讓嬛嬛進駐“瑤雲宮”,嬛嬛深歎曰:“嬛嬛已不是昔日的多富,將邢皇後的遺物呈給了皇上之後,不日便同小花郡主離開京城臨安,前往山東臨泉蜈蚣嶺山寨與叔父、姨媽一起,度過殘缺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