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高宗不解抗金心(2 / 2)

蔡鞗十分嚴肅地說道:“木咢皇子的說法實在欠妥,與金廷目前的國策和利益完全相悖。且不說徽、欽二帝曾是大宋的皇帝,光就親情而言,他們是你的父親、是你的兄長。尊一聲父親,道一聲兄長有何不可?”

大殿裏一片嘩然,此時台下的完顏宗英大聲說道:“誰沒有父母?誰沒有兄弟?不認父兄之人,乃畜生不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一些人衝了上去,朝著木咢身上拳打腳踢,見是這般亂象,完顏希尹連忙喊停。而劉彥文卻乘亂逃出了大殿。

此時,餘小花、阿爾古、邱八趕來了,完顏昌急忙讓他(她)們走進大殿。

辯論會改成了批判會,餘小花含淚傾言,講述了自己悲慘的過去,阿爾古、邱八也一起控訴了劉彥文、趙木咢的卑鄙行徑。

趙木咢一聽,攤倒在地,他全身顫抖、戰戰兢兢,褲襠裏流出了全是渾濁的臭水。

完顏希尹走到金帝麵前,輕聲說道:“辯論還沒完呢,誰輸?誰贏?”

“就你個滑頭,不是明擺著的嗎?按協議照辦,由魯國王負責處理。”

見金帝放話,完顏希尹大聲宣布:“此次辯論正方勝出,正、反雙方須履行協議。”

趙木咢被金兵五花大綁地抓進了監獄。而劉彥文卻跑出大殿,躲進了豳國公完顏宗賢的府裏,可是還沒躲上兩天,完顏宗賢不但上繳了劉彥文賄賂的金條,還親自押他送進了監獄。

話說,李綱來到了洪州,見是災民遍地,他連忙開倉賑濟災民,將大批的災民從死亡線上拯救下來。李綱不忘抗金大業,向高宗寫奏折,奏折裏毫不客氣地批評朝廷一味采取的退避之策,“可暫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則失一步,退一尺則失一尺”。他告誡高宗:“勿以敵退為可喜,而以仇敵未報為可憤;勿以東南為可安,而以中原未複、赤縣神州陷於敵國為可恥;勿以諸將屢捷為可賀,而以軍政未修、士氣未振、而強敵猶得以潛逃為可虞。他建議,朝廷應將淮南、荊襄建成東南抗金基地。在兩淮及荊襄置三大帥,各領重兵,以圖恢複。有了這些措置,則大宋中興之期,指日可待。”可惜,這些透徹之論,不可能入高宗之耳。這位膽小皇帝即使偶爾挺起了腰板兒,也是為了掙脫一時的困境,從來沒有收複幽燕之誌,他不希望自己忍辱負重得到的皇位為此失去。既然如此,李綱的苦口婆心,也就完全無用。他的奏折就像石頭扔進深潭裏,無聲無息。

高宗要是能采取李綱的建議,宋朝早已恢複原來的疆土。可是高宗就是一個十足的利己分子,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拋棄疆土。拋棄宗親,是一個十足的賣國投降派。他利用李綱皆是權宜之機,用完就拋棄,而且再不敢讓他主持抗戰大局,隻是將他放到地方任職。而李綱不管做什麼都能為民著想,他到哪裏,都會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為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他生不逢時,扶持的皆是不想作為,心胸狹窄的皇帝,但是李綱依然保持著豁達的心胸和良好的心態。為此,受到後人的景仰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