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 第十三章農民運動之王
(一)
通過在家鄉韶山開展的農民運動,毛澤東在領導農民運動方麵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此後,他無論在黨內黨外都有了一定的影響,或出任農民運動的領導職務,或起草農民問題的決議案,或講授農民問題方麵的課程。
1926年2月5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發出第1號通告,提議國民黨中央設立農民運動委員會,並擬定組織大綱及委員名單。經國民黨中央第2次常務委員會決議批準,陳公博、毛澤東、甘乃光、宋子文、譚植棠、蕭楚女、林祖涵、阮嘯仙等為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同時,農民部決定開辦廣州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擴充名額,全國各省黨部送300名學生來粵訓練。
2月6日,農民部發出招生通告,招生條件是:1.決心做農民運動,並無他項思想者;2.中學程度,文理通順;3.年齡18歲以上,28歲以下,身體強健無疾病;4.富有勇敢奮鬥精神;5.不招女生。隨即,向各省黨部彙去學生來粵旅費。
2月8日,毛澤東出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3次常務會議,討論農民部提出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會址問題,選定廣州市番禺學宮為農講所地址。
3月19日,國民黨召開第13次中央常委會,會議討論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問題,批準毛澤東任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4月10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指派毛澤東、林伯渠、高語罕、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組成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考試委員會,對20個省區選送的學生進行複試。在口試時,毛澤東還向學生詢問各地鄉村情況及農民生活狀況等。
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和廣東革命政府,對日益開展的農民運動持積極態度,設立了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共產黨員林伯渠被任命為部長,共產黨員彭湃任秘書。彭湃根據自己從事農民運動的經驗,深感農民運動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農民運動幹部缺乏的問題。1924年6月30日,他向國民黨中央提出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建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39次會議討論通過了《農民運動第一實施方案》,決定組織農民運動講習所,每期講習時間為一個月。並委派彭湃籌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由彭湃任主任。
1924年7月3日,第1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學,所址設於廣州惠州會館。學員為來自廣東的38名誌願從事農民運動者,其中有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20名。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宗旨是“養成農民運動之指導人才”,“養成衝鋒陷陣之戰鬥員”。彭湃、廖仲愷、譚平山、劉爾嵩等和蘇聯顧問鮑羅廷都曾給學員講過課。
第2屆至5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主任分別由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彭湃擔任。第3、4、5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地點設在東皋大道1號,是商團頭目陳恭受的私房。
1926年5月3日,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舉行開學典禮,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長林伯渠主持,所長毛澤東報告農民運動講習所籌備經過和招生情形。參加開學典禮的有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譚延闓,青年部長甘乃光,婦女部長何香凝,廣東大學校長禇民誼、文科學長郭沫若,國民大學校長陳其瑗,廣東全省農民代表大會代表彭湃,共產黨員彭述之等。5月15日正式開課。這一屆農講所的學生327人(畢業318人),來自20個省區,蕭楚女為教務主任,高語罕為政治訓練主任。
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課程以階級鬥爭為主課,以研究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問題為中心。全部課程分25個專題,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等課程,蕭楚女講授《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等課程,周恩來講授《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惲代英講授《中國史概要》,李立三講授《中國職工運動》,彭湃講授《海豐及東江農運狀況》。
6月3日、8日、25日,毛澤東為農講所講授了《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等課程。毛澤東指出,農村教育是現社會很大的問題,今後的教育要適合於農民的需要,適合於農民經濟的發展,並使農民得到解放。關於中國農民問題,他在講到地主的產生問題時強調:地主的土地和錢不是天上落下來的,也不是命裏注定就有的,是從佃戶、農民身上剝削來的。前清的官僚和現在的政客、軍閥,用其刮地皮之金錢購買土地,成為大地主、劣紳、匪首等,用霸占、搶奪取得金錢、土地;族長、會首、教長等利用祠堂、廟宇等各種地方公會以祀祖祀神等方法集資購買土地;城市及鄉村商人與其他自由職業者集資購買土地等。中國農民遭受的剝削最多,受的壓迫最厲害。而帝國主義是壓迫、剝削中國農民的最大禍根。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剝削花樣繁多,主要是傾銷商品、廉價收購、借款收息、戰爭賠款等方麵。
毛澤東還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地理課,講述學習地理與革命工作的關係,要求學生除對全國性的地理概況有所了解,主要對本省的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習慣等都要了解。
6月23日,毛澤東同農講所的全體學生一起參加廣州沙基慘案一周年紀念大會。毛澤東率領全體學生走在最前列,高呼口號,冒雨行進。
在學習期間,毛澤東還組織了一批學員到粵北韶關實習一個星期,並參觀考察了當地農民運動的情況。在即將畢業之前,毛澤東又組織全體學員專赴海豐縣實習兩個星期,讓學員親身參加那裏農民的鬥爭活動,深入群眾做宣傳工作,調查了解農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學習積累農民運動的工作經驗。
1926年9月,隨著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運動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為適應形勢需要,第6屆農講所的學員便提前結業了。9月11日,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舉行畢業考試。隨後,毛澤東在結業式上作了長篇講話,總結了農講所的工作,指明當前農民運動的迫切任務,勉勵學員要拜農民為老師,同農民做朋友,脫掉知識分子的外衣,放下架子,敢於同反動勢力作鬥爭;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為農民求解放,為農民謀利益,這才是我們的好學生。
學員畢業後,或直接參加北伐戰爭,或返回家鄉發展黨團組織,壯大革命力量,或創辦地方性的農講所、農訓班,培訓農民骨幹,為中國革命曆史增添了光輝的篇章。
(二)
第6屆農講所結束後,毛澤東雖然暫時不再擔任農講所所長,但他對各地的農民問題非常重視。通過間接的調查,毛澤東了解到崇明、江陰、丹陽、無錫、青浦、泰縣、徐州、慈溪等縣的農村階級矛盾和鬥爭情況後,於1926年11月25日,在《向導》周報上發表了《江浙農民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他指出,江浙兩省是工商業發達地區,工人、商人的地位容易被人忽視,而對農民則少有人重視其地位。批評了那種“以為兩省乃太平富庶之區,農民並無多大痛苦”的錯誤說法。
1926年11月,毛澤東離開廣州到上海就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毛澤東主持中央農委工作後,很快將重點從對中國農民問題的研究轉入到對全國範圍內發展農民運動作出通盤部署。他專門製定了《目前農運計劃》,於11月15日得到中央局批準。該計劃提出,農民運動要首先在那些具有有利條件而又在國民革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大力開展起來。全國除粵省外,應集中在湘、鄂、贛、豫4省發展,因為這4省是北伐戰爭準備首先推進的地區,發展這裏的農民革命可以從根本上瓦解軍閥統治的基礎。其次,就是陝西、四川、廣西、福建、安徽、江蘇、浙江7省也應該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