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教育發展方針中,西點明確提出培養學員“理性的勇敢”。勇敢的人才能無往而不勝,西點軍校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把勇敢的培養看得很重要。但是,西點培養的勇敢絕對不是那種有勇無謀的衝動,不是那種不顧後果的莽夫,不是那種簡單的血氣之勇,而是“理性的勇敢”,是那種臨危不懼、沉著理智的勇敢。
西點出身的巴頓被人稱為“鐵血將軍”,在電影裏端著機槍打飛機,顯得十分魯莽。其實他的勇敢之中雖有“血氣”成分,但一點也不乏智慧的內涵。他不僅在西點時學習成績不錯,還曾留學法國,主辦過坦克學校,當過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官,他的學曆、閱曆、資曆,是他“血氣”的基礎。中國人說“藝高人膽大”,巴頓是真正學過“藝”的,是在“藝”的基礎上或是在“藝”與“血氣”結合起來後形成的勇敢。
不僅巴頓將軍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在西點,魯莽行事、硬碰硬被視為是一種極其愚蠢的表現。西點人看重勇氣與決心,但也重視智慧和方法。西點人認為一場沒有方法的進攻隻能導致失敗,隻有勤於思考的人才能領導人們走向勝利。
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西點軍校1915年畢業生、五星上將布萊德雷非常注意鬥爭策略,從不逞匹夫之勇硬衝硬打,魯莽行事。在戰鬥中,有時候敵人的力量相對強大,布萊德雷總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從不冒險去攻擊敵人,甚至會做出某些讓步。在一次攻堅戰中,敵軍的力量相當強大,布萊德雷奉命在天黑之前攻下敵人的山頭。在攻打了幾個小時後,敵軍強大的武器裝備使布萊德雷的軍隊難以抵擋。於是,布萊德雷便率兵退下陣來。得知他們撤退的消息後,布萊德雷的長官非常生氣,以為布萊德雷是敗退。晚間,長官正要找布萊德雷訓話,卻聽到了山後傳來槍炮聲。原來,布萊德雷退下來後便率兵悄悄地繞到敵人陣地的後麵,準備給敵人一個突然襲擊。
布萊德雷很清楚,在軍事鬥爭中,隻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快,危險非常大,有時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前功盡棄。隻有具備了長遠眼光和全局觀念,有屈有伸,才有可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最優秀男孩成長法則
很多男孩都以為男子漢就是那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豪傑,是那種有所不屑就會出手相搏的血氣方剛之人,這樣的人才有英雄氣概。其實,魯莽和衝動並不是勇敢的表現,那些有激情、敢於冒險的人並不是那些做事衝動的人,而是那些能夠在理性地分析事情之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的人。
理性的勇敢建立在客觀理性的分析和清晰的頭腦之上,而衝動的勇敢卻建立在主觀失控的情緒和混亂的頭腦之上。
相信作為一個小小男子漢,你具備區分勇敢與衝動的能力,請記住一句話:衝動是魔鬼。在你失去理智的時候,不妨先靜下心想想,事情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在你被人誤解甚至激怒而熱血沸騰、忍無可忍的時候,一定不要毫無理智地動用拳頭來解決問題,這不是勇敢,也不是男子漢所為,更何況,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你必須要考慮和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而自己能否承受這樣的後果?
006 尋求突破,勇敢決策
西點名言
如果一個人一生隻求安定,他可以在監獄裏安穩地過日子。
——西點軍校畢業生、美國第34任總統 艾森豪威爾
該出手時不出手,究其原因,就是怕犯錯,怕“引火燒身”,而這種怕和顧慮卻是一個人最大的弱點。
在曆屆西點軍校的課堂上,都會講到這樣一個案例:
卡納奇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青年。一天早晨,卡納奇到達辦公室的時候,發現一輛被毀的車身阻塞了鐵路線,使得該區段的運輸陷於混亂與癱瘓。而最糟的是,他的上司、該段段長斯各特又不在現場。
卡納奇當時還是一個送信的仆役,麵對此事該他怎麼辦呢?或者立即想法去通知斯各特,讓他來處理;或者坐在辦公室裏幹自己分內的事。這是既能保全自己職業,又不至於冒風險的做法。因為調動車輛的命令隻有斯各特段長才能下達,其他人幹了,都有可能受處分或被革職。但此時貨車已全部停滯,載客的特快列車也因此延誤了正點開出的時間,乘客們十分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