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完美收官的攻殺法(10)(1 / 3)

很多一線銷售經理想明白第一種管理方式對個人的潛在危險後,就有了變化,這個算是第二種管理方式,即銷售經理也劃一個片區,自己也負責客戶。從理論上來看,這個管理方式也不錯,一線銷售經理既當管理右,又當一線員工,流血流汗,很能豐嘛。問題就出在這裏,我們現在抱怨有些政府部門是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這裏是同樣的道理。你想,這個一線銷售經理既然手握權力,自然把資源傾斜到自己負責的片區,這樣對一線銷售人員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平,太豆豆能服你嗎?有人說,你不服也得服,誰讓我管你呢。你牛,你狠,不過這種管理方式讓你有了廣泛的客戶基礎嗎?也就相當於同樣的一個一線銷售人員的客戶基礎,算不上好辦法。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病在於會讓一線銷售經理付出極太的精力,既要當好一個一線銷售人員,又要當好一個一線銷售經理,一個人要做兩個人的話,做好不容易啊!而且很多公司也同樣知道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病,並不允許一線銷售經理這樣操作。

第三種管理方式,銷售人員也劃分片區或者客戶群,但銷售人員隻能做某個層級的客戶或某幾個層級的客戶,核心層級的客戶則由一線銷售經理來做。製度管理參照第一種管理方式。

這種管理方式的好處是一線管理人員能掌控每一張關鍵訂單的細節,對訂單的掌控能力最太化,畢竟能做到一線管理職位,能力在整個團隊裏應該是比較優秀的,而優秀的銷售人員對訂單的掌控力最太化,對於整個團隊銷售指標的達成是有利的,這個好處是對公司而言;對一線銷售經理個人而言,整個區域的核心人脈都掌握在手裏,也就是說手頭有了很重要的籌碼,你對公司而言不再是隨時可踢掉的小卒子,有這些人脈在手,無論出去單幹還是跳槽都有了底氣。

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是你要有充足的精力和能力掌控每張訂單,作為一項製度,你不能讓有些人可以接觸核心層級,而有些人不能接觸,這個劃分的原則是什麼?是出單到一定數量,還是工作時間有一定年頭?但肯定是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接觸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第三種管理方式慢慢就演變成第二種了。有人說,我沒能力去掌控每張重點訂單,讓有能力的人去談,最後的事情我去做就好。這個想法很好,說明你已經足夠厚黑了。不過你違背了第三種管理方式的核心技巧,這個核心技巧就是隔離,徹底隔離一線銷售人員與客戶核心層級的接觸。如果沒有這種隔離,一線銷售人員哪還會讓你去摘這個桃子?他們全麵掌握做下一張訂單的能力後會迅速跳槽或者飛單,天下沒有傻子,不是嗎?

十九、與渠道代理商共舞

問:渠道代理商對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業績和金錢,還是意味著搶奪利益的對手?答:這就要看你在公司的位置以及公司銷售部門的結構。簡單來說,有以下幾種位置了第一種,你管理這個區域的渠道和直銷。這種架構比較常見,因為,在這樣的架構下渠道和直銷之間的內耗最小,容易把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第二種,公司的直銷和分悄分開,各自有團隊。在同一個區域的直銷和分銷的地盤怎樣劃分,就看誰先報備,也就是說誰先掃出汀單來,這張叮單就歸誰,這種架構的好處是容易最大化發悍直銷和渠道代理商的銷售能力。

第三種,公司以分銷為主,你的任務是支持和監督渠道代理商。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掌控市場,又能在資金回籠上沒有負擔。

在這3種位置下,渠道代理商對你的意義各不相同。第一種,你管理這個區域的渠道和直銷一般而言,這種位置對你最有利,原因很簡單,你是這塊區域的決策者,你有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代理商對你意味著業璜和金錢,代理商和你的利益基本一致,你好我好大家就都好了。矛盾還是有一點的,你拿得多了,代理商吃得就少了;代理商吃得多了,你就拿得少了,不過這都屬於內部矛盾,肉都是爛在鍋裏有人說了,肉爛在我鍋裏和爛在他鍋裏,區別大了,這能一樣嗎?別急,他鍋裏的肉多了,你鍋裏自然有肉,不然,你馬上就要砸爛他的鍋;你鍋裏肉多了,他的鍋裏也得分點,不然他這個鍋不是搬到你對手那裏就是砸向你的上級。

怎樣處理你與渠道代理商的這種關係呢?首先,你要做到能掌控你區域的渠道代理商,掌控不了的話什麼都無從談起。如果這些渠道代理商根本懶得理你,那你就要分清楚情況,他們是和你的上級領導有勾兌還是看你嫩不睬你。如果是和你的七級有勾兌,那就要謀定而後動,時機成熟了再收拾他們,如果是看你撤不睬你,那就好辦,熟悉市場情況後,扶植新代理商,打壓一下老代理商,如果還不服營,直接廢掉了事。

其次,在月民營的前提下,把渠道代理商納入你的戰車,全力以赴奔向你的目標,既要完成銷售額,又要搶占競爭對手的陣地和份額,還不能讓你的渠道代理商朝秦暮楚,這就需要你草握好大棒和胡蘿卡齊下的分寸和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