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了董卓(1 / 2)

“砰”一聲槍響,冰冷的槍口冒出一縷青煙,絲絲嫋嫋,如夢似幻。“啊”,陳靖呼的一聲醒來,滿身大汗。“將軍,您醒了。”聽到董卓驚呼一聲,兩個婢女跪在床下,戰戰兢兢,神色中帶著一絲畏懼。陳靖並未理會,睜大眼睛看著眼前明顯是古代臥室的畫麵,‘自己不是中槍而死了嗎?怎麼會......難道是穿越?這怎麼可能?’刹那間,腦海中湧出許多不知名的信息,數量越來越多,陳靖隻覺大腦似要裂開,慘叫一聲便幹脆暈了過去。兩個時辰過後,陳靖終於接收了這具身體的記憶。原來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東漢末年,而這具身體,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董太師。董卓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何況是熟讀三國的陳靖。董卓惡名昭著,結局悲慘,死後還被點了天燈。雖然陳靖自己就是青幫成員,也殺過幾個仇家,但對書中董卓的殘暴還是有些反感。殺人最起碼給個理由,沒理由就殺人,還以殺人取樂,這樣的心態陳靖自認為接受不了。陳靖好不容易撿條命,當然不想自己和董卓一樣的下場。雖然自己是青幫成員,但卻不是那種隻知道打打殺殺的愣頭青。能夠坐上青幫分舵舵主這個位子,靠的不僅僅是心狠手辣,還有過人的權謀手段。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陳靖也算是比較了解的。雖然董卓最後的命運比較悲慘,但是陳靖卻沒有沮喪。自己的這條命本來就是撿來的,雖然平白無故老了十來歲(本書假定董卓出生於公元149年),但穿越成董卓起碼不用擔心自己在這個東漢亂世的生存。況且董卓之所以會落到後麵的悲慘結局,和他自己的暴行有很大的關係。陳靖相信自己能夠扭轉董卓的命運。哪個熱血男兒不渴望能夠像劉寄奴那樣‘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如今自己死後重生漢末亂世,而且還是擁兵十萬的一方霸主,這正是上天賜予自己的機會。而且,乾隆皇帝還活了八十九歲。雖然現在董卓已經四十歲了,但隻要自己注意保養,還是有幾十年好活的。想到這裏,陳靖頓覺胸中生出一股豪氣,不自覺的睜開了眼睛。“將軍醒了。”跪立左右的婢女脆生生的喊道。董卓(以後不再稱陳靖)心情大好,隻覺聲音清脆悅耳,看那婢女的容貌,又是清秀可人,董卓正欲調戲一番,想到今後的愜意生活,心中自是一陣舒暢。“將軍可算是醒了。”李儒急忙走上前來說道。剛才聽到婢女通報董卓驚呼一聲後昏睡,李儒心中焦急萬分,一直守在董卓房中。此時正是千鈞一發之時,萬一董卓有個三長兩短,那可就麻煩大了。看到麵色焦急的李儒,董卓頓時心中有些慚愧,急忙收斂神色。“將軍身體安否?”李儒小心問道。“文優不必擔心。”看著這個忠心耿耿跟隨自己多年的謀士,董卓擺了擺手說道:“文優可是著急兵進洛陽之事。”李儒看到董卓麵色紅潤,聲音中氣十足,才放下心,答道:“正是。昨日何進密召主公入京除賊,沒料到主公忽然昏倒,來不及商議。何進與十常侍火並在即,此事宜早不宜遲,以儒之見,當速率三千飛熊軍,直奔洛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剪除何進及宦黨,主公即可入主中樞,把持朝政。”董卓聽的連連點頭,飛熊軍乃是董卓最精銳的部隊。個個身經百戰,雄壯彪悍,對付洛陽城內的士兵,足以以一當十。有這支軍隊在,董卓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隨即對李儒說道:“文優可即招眾將,擺宴商議此事。吾另有一件大喜事,要與眾將宣布。”說完董卓哈哈一笑,起身穿衣,不再理睬一臉疑惑的李儒。河東郡安邑縣府內,董卓高居主座,帳下文有李儒,賈詡;武有牛輔,李傕,郭汜,張濟,徐榮,樊稠,李蒙,王方,李肅,華雄,胡軫,楊定;親屬有侄子董璜。董卓看眾人到齊,輕咳一聲道:“何進小兒欲召吾入京掃除閹患,吾納文優之言,欲率三千精騎先行趕赴洛陽,意圖大事,文和以為如何?”董卓說完看向賈詡,對於這位多智近妖的謀士,董卓內心可是熱切的緊。賈詡看了董卓一眼,感覺董卓和往日有所不同,少了一份粗野,多了一份真誠,賈詡雖然心中怪異,但不敢怠慢,捋須道:“明公欲成大業,此時是最好的時機。十常侍與何進不和,已到生死不容的地步。何進無謀,猶豫不決,本一隊兵馬即可剪除元凶之事,竟至於此,十常侍必當反擊。依詡之見,何進恐有旦夕之危。明公宜立即進兵,乘其內亂之際,一錘定音。何進若是僥幸未死,明公可自決之。何進若死,則可名正言順誅殺十常侍,入主中樞,匡扶漢室。”“善!”董卓大喜,賈詡肯為他出謀劃策就好,像賈詡這樣既知進退,又有智謀的人才實在是不多。董卓根本不介意賈詡是否忠誠自己,隻要自己始終保持強大,相信沒人會傻的背叛自己;而若是自己實力傾頹,那麼即便原來忠於自己的,也會背叛自己,這點曾經作為青幫分舵舵主的自己,可是遊刃有餘。董卓心中疑惑盡掃,心中頓覺暢快,拿起酒杯,向眾人道:“我與諸君先飲一杯。”酒畢,董卓笑道:“今日還有件一大喜事,要與諸君共享。”座下諸將紛紛私語,麵帶疑惑道:“不知主公所言何事?”董卓笑道:“諸君可知昨日吾暈倒之事?”牛輔等人紛紛答道:“昨日主公暈倒,吾等心中大為焦急,實在不知主公喜從何來?”董卓捋須道:“昨日昏睡,夢中見關伊子,授我治國安邦之法,言漢室氣數將盡,吾上應天命,可取而代之,當上敬天神,下安庶民,勿失上天所望。”眾將一聽大喜。想到董卓平日身體甚是強悍,怎會突然暈倒?今日看董卓麵色紅潤,雙目炯炯有神,聲音洪亮,言談之間明顯比往日少了幾分粗野,多了幾分儒雅。眾將皆信服董卓之言,紛紛拜倒道:“恭賀主公得仙人指點,他日必能成就帝業。”董卓見自己計策成功,哈哈大笑道:“借諸位吉言。但有一事,當與諸君約法三章。”諸將皆言:“請主公示下。吾等定當遵從。”董卓環顧諸將,深色嚴肅道:“我西涼兵馬,久經沙場,曆來悍勇,此是吾等的長處。但是軍紀廢弛,士兵驕縱不法,時有**擄掠之事,亦是事實。關伊子於我言,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今天下即將大亂,民心所向,方能順利招募兵馬,士氣充足。守城,則能萬眾一心;攻敵,則能勇往直前;耕田,則能糧草充足。吾誌在平定天下,必收民心為我所用,方能成就帝業。此去洛陽,諸將必當約束士卒,號令三軍,言明軍紀,若有違者,則是壞我大業,必不輕饒。諸將隨我征戰十餘載,切莫恃功自傲,貽誤自身。將來若成就霸業,必當與諸將共享榮華富貴。”牛輔,李傕,郭汜等人紛紛應諾,言道:“謹遵主公號令,必不敢壞主公大事。”賈詡心中大為驚異,沒想到原本粗野凶狠的董卓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莫非真是仙人指點,上應天命。若董卓真能照他自己說的去做,或許真有可能成功。李儒心中亦是驚奇不已,但董卓能有這種改變,意味著成功的概率會高出許多,心中寬慰不少。董卓很滿意眾人的態度,對賈詡說道:“文和以為如何?”賈詡不慌不忙,答道:“明公此言大善。”董卓當即下令:“李儒,賈詡,李傕,郭汜,李蒙,王方,華雄聽令。”七人當即出列,“賈詡,李儒隨我左右,其餘五人各率六百飛熊軍,明日卯時準時出發,趕赴洛陽。”“得令。”“其餘諸將聽令”,眾將紛紛抱拳出列,“吾走之後,以牛輔為首,董璜為輔,徐榮負責軍紀,先斬後奏,整備軍馬,率大軍趕赴洛陽,當嚴明軍紀,加快速度,但勿有疏漏。”眾將哄道:“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