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決策高??喂牛場村展新貌(1 / 2)

第一書記決策高??喂牛場村展新貌

——記葫蘆島市連山區沙河營子鄉喂牛場村第一書記王軍

作為區委選派的包扶“後進村”幹部——葫蘆島市連山區沙河營子鄉喂牛場村第一書記王軍,在他上任僅僅3個月的時間裏,走村串戶,了解村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與村委會一道積極尋求改變村發展落後現狀的途徑,並取得下派單位區檢察院的支持與幫助,喂牛場村出現了新變化:建橋修路、引進農業新品種,重建廣播站、改善村落後辦公條件……

“這下好了,以後下雨天孩子上學、大夥兒出門再也不用為過河發愁了!感謝區檢察院,感謝第一書記為我們修的2座橋……”

這是4月15日,連山區沙河營子鄉喂牛場村黨支部書記王佐存和幾個村民代表來到區檢察院,將20多位村民自發製作的錦旗送到檢察院領導手中的一幕。

村民口中的“第一書記”,就是連山區檢察院辦公室主任、現任喂牛場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王軍。

年初,連山區委決定從負責包扶的區直部門和有關鄉鎮選派18名素質高、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的副科級幹部到“後進村”擔任第一書記,王軍名列其中。

受命之際,王軍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他來不及思考太多,交待處理完機關工作,就在第一時間到喂牛場村上任。

他走村串戶,通過與村幹部和黨員群眾的交流溝通,很快就掌握了村裏的基本情況。喂牛場村有3個自然屯,3200多口人,

土地麵積3200多畝,80%是山坡地。這裏地理位置較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主要生活來源靠種大田和外出務工,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000多元,是全區有名的“後進村”。

麵對這一現狀,王軍暗下決心,堅定信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幫助村裏早日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既然組織上把我派駐到咱們村任第一書記,我相信喂牛場村被定為‘後進村’隻是暫時的。我希望我們村‘兩委’班子能夠密切配合,盡快將這個落後的帽子摘掉。”這是2月21日王軍在他到喂牛場村後組織召開的第一次“兩委”班子聯席會上講的一番話。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王軍和他的助手共同努力,接連幹了對於這個山村來說屬於第一次的幾件事。

建立健全黨建的各種規章製度。王軍和村委會成員一道,多次組織召開“兩委”班子和黨員大會,認真分析查找落後原因,並研究製訂了後進支部整頓轉化實施方案。同時,建立了黨支部議事、民主理財、黨員活動和“兩委”班子聯席會議等規章製度。至此,支部開展工作、黨員開展活動都有章可循。尤其可貴的是,通過與班子成員進行思想交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如今,“給錢給物不如一個好支部”已經成為支部成員的共識。上述這些,對喂牛場村來說實屬第一次。

籌資架橋。村裏有一條河,每到雨季河水上漲,村裏的大人孩子出門上學很困難,村民企盼早日修橋。王軍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區檢察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王軍帶領村民一齊努力,投資10多萬元在小河上建了兩座橋。從此,村民們告別了望河興歎的日子。這件事在喂牛場村也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