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年表(1521—1593)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 一歲
二月初四日(公曆三月十二日)生於浙江省山陰縣(今紹興市)。
《徐文長逸稿》(以下簡稱《逸稿》)卷首《徐文長自著畸譜》雲:“渭生觀橋大乘庵東。時正德十六年,年,為辛巳,二月,月為辛卯,四日,日為丁亥,時為甲辰。”
《徐文長三集》(以後簡稱本集)卷二十八《告先主》雲。“自觀巷之宅失,而我考妣若兄嫂之主,至於今凡八遷。”失宅,參看本譜嘉靖二十四年。文長生於斯,至二十五歲而離去。
五月望,父卒。
《畸譜》雲:“是年五月望,渭生百日矣,先考卒。”
本集卷二十六《自為墓誌銘》雲:“生百日而公卒。”
世宗嘉靖三年甲申(1524) 四歲
十三嫂楊死,罷迎送吊客。
見《畸譜》。按十三兄即長兄淮。
嘉靖五年丙戌(1526) 六歲
入學,師管士顏。
《畸譜》雲:“六歲入小學。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所。刀又雲:“初學於管先生,字士顏,即讀唐詩‘雞鳴紫陌曙光寒’。”按,此為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首句。
嘉靖七年戊子(1528) 八歲
師陸如岡。
《畸譜》雲:“八歲,稍解經義。師陸先生,名如岡,字文望,教為時文。墊中群弟子試朔望。渭文滿二三草,而後入早飯。師奇之。批文雲:‘昔人稱十歲善屬文。子方八歲,校之
不尤難乎。噫,是先人之床也,是徐門之光也。所謂謝家之寶樹者,非子也耶。’府諸學官三先生陶曾蔚聞之,令兄潞引見。各有贈。”原注:“潞,渭兄也,時為府學生。”
嘉靖八年己醜(1529) 九歲
習時文
初見蕭鳴鳳。
《畸譜》師類雲:“蕭先生鳴鳳,弘治十七年甲子解元,正德九年甲戌進士。嘉靖八年己醜,鄭守漳(璋)故歸自東府,餘始見之。”據《紹興府誌》卷四十八,鳴鳳字子離(1480—1534),山陰人。在廣東學政任,憤撻肇慶知府鄭璋,是年考察罷官。生卒據薛應旂《東提學副使蕭公鳴鳳墓表》,見焦竑《獻徵錄》卷九十九。
嘉靖九年庚寅(1530) 十歲
受知於縣令劉昺。
《畸譜》雲:“十歲,考未亡時,分予僮奴婦及其兒子共四人,夜並逃。知山陰者為風陽劉公昺。十四兄潞引我往告奴。劉一見,謬賞其姿,曰:‘童年幾何?今學做些甚麼?’潞曰:
‘亦能舉業文字兩年矣。’夕劉更奇之。命題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公理告書不二十紙,文不草而竟。公讀之(至)‘天不言而星之拱之,非天諄諄然以命之拱也’雲雲,對股‘星亦不言而眾星拱之,非眾星諄諄然以約之拱也’雲雲,大賞之。取佳劄兔管,令送童於歸。且問渭:‘童子何師?’曰:‘姓王名政。’‘教女作文,教讀何書?’曰:‘湊隉文。’公取卷餘紙批曰:‘小子能識文義;且能措辭叮喜,可喜。為其師者,當善教之。務在多讀古書,期於大成。勿徒爛記程文而已。’”
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 十四歲
罕琴於王攻。
《畸譜》雲:“王廬山先生名政,字本仁。十四歲,從之兩三年。先生善琴,便學琴。止教—曲《顏回》,便自會打譜。一月得廿二曲,即自譜《前赤壁賦》一曲。然十二三時,學琴於陳良器鄉老。”按,前雲十歲時已就學於王政。記憶參差,不強為一律。嫡母苗宜人卒,依於兄淮。
卒年據《畸譜》。本集卷二十六《嫡母苗宜人墓誌銘》雲,宜人卒年五十九。
《畸譜》雲:“苗宜人卒。病漸劇時,渭私磕頭,不知血,請以身代。請醫路,卜人語以讖語惡,不食三日。嫂憐渭,好
語之,稍粥。宜人竟不起。是年兄淮歸自燕,宜人訃遲,妨兄潞丁酉貴州之科。”據同譜,仲兄潞去年往貴州,伯兄淮似前年歸自四川,繼娶奚氏。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 十六歲
擬揚雄《解嘲》作《釋毀》。
作年據本集卷十九《贈婦翁潘公序》。學劍不成。
《畸譜》雲:“十五六時學劍於彭如醉,名應時者,偽不成。”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 二十歲
旅杭,上書浙江提學副使張嶽。秋試落第。
《畸譜》雲:“二十歲,庚子,謂進山陰學諸生,得應鄉科。”
贅於潘家。隨往廣東陽江。
《畸譜》雲:“汪先生軫簡婿不果,至從臾馮天成。據《紹興府誌》卷四十八,汪應軫字正宿,正德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官戶科給事中。嘉靖三年出為江西僉事,二年後引疾歸。汪欲以女字徐渭,當在許婚後,結婚前。
妻潘氏,時年十三。本集卷二十六《亡妻潘墓誌銘》雲:“君姓潘氏,生無名字,死而渭迫有之。以其介似渭也,名似,字介君。介君慧而樸廉,不嫉忌。從其父官於陽江。時時拾無所記潔之錢銀以還其繼母(羅氏)。渭贅其家者六年,終不私取其家之付藏者一縷以與渭。父自陽江升趙王府奉祀,還過梅嶺。開匣取十金與之,戒勿泄於母。介君怯焉,即以投與兄……介君始病瘵,產而病益加,逾年而死……死其家,年才十九。”銘曰:“生而贅其夫,死而不識其姑。”蓋往廣東而後成婚也。
仲兄潞卒,四十歲。
嘉靖二十年辛醜(1541) 二十一歲
六月,成婚於陽江官舍。臘月北還,至玉山度歲。
《畸譜》雲:“寓陽江。夏六月,婚。得潞兄訃。秋,兄淮至陽江,餘隨之歸。寓廣省久。冬,始抵玉山,歲除矣。”
從季本遊或自此年始。
《畸譜》雲:“嘉靖廿六年丁未,渭始師事先生。”此是正式從師之年。本集卷十九《胡公文集序》雲:“往渭冠時,得見今布政使胡公邊事疏於師季長沙公所,蓋讀之累日夜。”此疏今年作,有盛名。參本譜嘉靖三十八年。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 二十二歲
思潘氏,作《南海曲》。
見本集卷十一。首句雲:“一尺高鬟十五人”,潘氏時十五歲。
夏,複往陽江。冬,北歸。
據《畸譜》。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 二十三歲
遷居俞家舍。
《畸譜》雲:“始一遷居俞家舍。冬,婦翁以代覲,歸自陽江。不過家。予仍贅其家塔子橋。”從錢樅遊。
作詩送紹興知府張明道晉京。
見本集卷四《送張會稽公入覲》,下注:“石洲公。”參本譜去年。詩末聯雲:“即如明府生民命,莫對神仙有與無。”或以句有“明府”二字遂以屬會稽知縣張進思,但去年作《與張石洲論修府誌書》,非知縣所宜也。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 二十四歲
二十四歲婦翁自覲罷歸,買東雙橋姚百戶屋。
據《畸譜》。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 二十五歲
長子枚出生。
據《畸譜》。
夏,長兄淮卒。冬,訟,失其遺產。
據《自為墓誌銘》。據問伯兄、仲兄兩墓誌銘,兩兄均無子。文長先已贅於潘氏,訟必以是敗。《畸譜》雲:“冬,有毛氏遷屋之變,贅悉空。”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 二十六歲
秋,出僦居。開始收徒教學。
據本果卷二十六《自為墓誌銘》。
十月初八日,妻潘氏去世。喪畢,赴太倉州。失遇而返。
據《畸譜》。
本集卷二十《書沈徵君周畫》雲:“世傳沈徵君畫多寫意,而草草者倍佳。如此卷者乃其一也。然予少客吳中,見其所為《淵明對客彈阮》,兩人軀高可二尺許。數古木亂雲靄中,其高再倍之。作細描,秀潤,絕類趙文敏(孟頫)、杜懼男(堇)。”或即此行所見。
在吳時,似曾設帳授徒。本集卷六有詩《吳門逢孔將軍於塾》。同卷《授經館中懷江東諸同誌》,原注:“時複病。”江,錢塘江也。江東,此指紹興。如此用法,徐氏詩賦中屢見。詩雲:“一江書易寄,連月性難馴……幾時束書卷,來伴釣魚綸。”《畸譜》雲“失遇”,此詩或可見其端倪。本集卷四《張士誠》或此行作。詩雲:“士誠雖草莽,雄據一何張。覽茲宮殿基,一望何蒼蒼。”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 二十七歲
作詩《送內兄潘五北上》。
見《逸稿》卷二。詩雲:“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開帷送五哥。今日五哥複北上,房空鏡暗餘輕羅。”二妹即妻潘氏,去年卒。
作詩《周山陰覲而歸縣》。
見本集卷八。據《紹興府誌》,周俊民,無錫人。嘉靖二
十三年任山陰知縣,二十七年卸任。詩雲:“去歲膏車日,今年入境時。”去年冬入覲,今春返任。從季本學。
《畸譜·師類》雲:“嘉靖廿六年丁未,渭始師事先生。”而該譜正文則係次年。按,此指正式事以師禮。從遊當始於二十、二十一歲。參本譜嘉靖三十八年。
《明儒學案》卷十三《浙中王門》三本傳雲,季本字明德,號彭山。會稽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建寧府推官。擢禦史,謫揭陽主簿,遷知弋陽。轉蘇州同知,升南京禮部郎中,謫判辰州,升長沙知府。“鋤擊豪強過當,乃罷歸。嘉靖四十二年卒。年七十九。”季為王陽明弟子。
本集卷二十《肖甫詩序》雲:“肖甫與吾結發而同師,至十六七麵始分。又六七年而複合,合而複同師也。始同師時,同學為千祿文字。既而分,則同有事於詞家。又既而合,則同有事於道。”
《畸譜》記季本師雲:“終其身而不習舉業。”又雲:“廿七八歲始師事季先生,稍覺有進。前此過空二十年,悔無及矣。”
冬,何鼇貶官,讀文長文而賞之。
《畸譜》列何鼇名於《紀知》。又雲:“何公鼇,先舅某與季師過杭。何謫參議歸,住西興二驛。夜飲,師出《代白濬書》。讀之,曰:西漢文字也,好如蕭子離。”先舅,指嶽父潘,子雝,鳴鳳字。《明督撫年表》雲:“嘉靖二十六年四月,
山東巡撫何螯奏汶上縣妖賊惠金等平。”何鼇升兩廣總督,未赴。十月,以勞師匱餉被劾,逮係至京詰問,尋降福建右參議。何鼇與季本是同年進士。據《明史·七卿年表》,嘉靖三十一年九月,何鼇任刑部尚書,三十五年十二月致仕。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 二十八歲
作詩《送周山阻公判南康》。
見本集卷七。原注:“橫山公。”《逸稿》卷四《送周縣公量判南康府》與此詩唯一、二、七句有異,當一為初稿,另一為定稿。據《紹興府誌》卷六十三,周俊民遷寓一枝堂。
《畸譜》係此年。據本集卷十九《贈婦翁潘公序》,當在去年。參本譜嘉靖二十五年此序引文。又據《逸稿》卷二十四載一枝堂榜聯雲:“宮牆在望居三卜,天地為林鳥十枝。”下注:“先生自居,迫近郡學。”按,堂名本《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為紹興伺知前冤所知。
本集卷四《送俞府公赴南刑部三首》序雲:“使君始至,聞新昌呂生光升稱文藻則召見;繼又問山陰有淮氏,則謬召渭又見。”詩雲:“胡為甫下車,召問臨前庭。”據《紹興府誌》,俞憲今年蒞任。
嘉靖三十八年己酉(1549) 二十九歲
迎生母以養,納妾胡氏。
《畸譜》雲:“始幸迎母以養。買杭女胡,奉之劣。”
本集卷六《納妾》詩或為此作。
晉京。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 三十歲
作詩《將牧羊,庚戌元旦筮之,得明夷之上六》。
見本集卷七。詩有雲:“門前晝靜堪羅雀,城上春深好牧羊。”蓋為生事艱難而出此。
秋,作《今日歌》。
見本集卷五。題下原注:“是年虜寇古北口,入薄都城。”據《明史·世宗本紀》,是八月事。
《俞節母詩》或是年作。
見《逸稿》卷四。據序,其子無錫人,任紹興同知。據府誌,俞憲,嘉靖二十七年任,其下任三十一年始。俞憲輯《盛明百家集·徐文學集小傳》雲:“初,生(徐渭)之輝赫黌校也,予實助其先聲。及後聲聞台省,聲聞督撫,聲聞館閣,則
生自有以致之。”出妾胡氏。
《畸譜》雲:“賣胡。胡氏訟,幾困而抑之。”
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 三十一歲
代作《送推府王公序》。
見本集卷十九。序雲:“霸州王先生,以進士出推紹興。三年抱冊而上,上而複來。來不逾月,又複召為兵部武選主事。”據府誌,王遴,嘉靖二十七年任。作詩《送俞府公赴南刑部三首》。紹興同知俞憲是年離任。詩作秋景。
寓杭州西湖瑪瑙寺。
《畸譜》雲:是年“寓杭瑪瑙寺湖州人潘某之借讀所,伴其讀。飯我兩丹。後餘稍負之。悔”。
孔尚任《單金小簿》雲:“徐文長竹秘閣一具,較靜(長八寸,闊三指)得稍大。上刻雙鉤竹石,款書僧悔。蓋文長讀書瑪瑙寺,自稱僧悔時所用也。”
作《四書繪》及序。
序見本集卷十九。序雲:“嘉靖辛亥,餘讀書於錢塘之瑪瑙山寺。”《四書繪》為插圖本《四書》。作《枯木竹石畫》。
於張宅會見雲南吏人。
《逸稿》卷二十二《那鑒》題下自注:“辛亥十月十二日,
雲南遣吏迎餘姚趙都禦史錦者,為予道此。”據《明史》卷二一○本傳,趙錦時為按察副使清軍雲南,都禦史係二十三年後之官銜。趙錦與張天複為兒女親家。參本譜萬曆二年條。
正月,錦衣衛經曆沈鏈抗琉劾嚴嵩十大罪,廷杖,謫佃保安。
據《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四。
本集卷七《保安州》詩雲:“終君憤懣幾時平,遠放窮荒尚有生。兩疏伏階真痛哭,萬人開幕顧橫行。朝辭郵第風塵暗,夜席居庸塞火明。縱使如斯猶是幸,漢廷師傅許誰評。”原注:“寄青霞沈君。”據《明史·宰輔年表》,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嚴嵩加太子太傅,九月晉支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十二月加少傅;二十四年七月加太子太師,八月加少師,故雲“漢廷師傅”。青霞,沈鏈號。本集卷二十五《贈光祿少卿沈公傳》雲:“宋玉為屈原弟子,原死,玉作《些》招原魂,餘於君非弟子,然晚交耳。君徙居塞垣時,餘直寄所愴詩一篇,愧宋玉矣。”“所愴詩一篇”,或即《保安州》。《盛明百家詩·徐文學集》有詩《送高叟入燕二首》雲:“中朝眇權貴,絕塞訪羈臣。”本集卷六同題詩,隻收其一,此詩缺。叟名升。本集卷二十六《高君墓誌銘》記其赴保安訪沈鍊事。詩當由高君轉致。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 三十二歲
二月,作《贈婦翁潘公序》。
見本集卷十九。序雲:“某居其家六七載,今自居又六七載突。更新舊浮沉存否之變,而翁之敬愛某者如一日……會今年以五十壽歹以二月十三日生辰受親友之賀。”徐渭二十六歲出潘氏僦居,至今首尾七年。作《瑞麥賦》。
見《逸稿》卷九。賦雲:“爰有吳公,知嵊未期。”據《嵊縣誌》,吳三畏是年任縣令。
初夏,赴歸安,欲娶嚴氏女為繼室,旋作罷。
《畸譜》雲:“初夏,赴歸安(湖州)潘友招,圖繼我偶。後先以三女,餘三忤之。上文雲悔悔是也。是時移居目蓮巷,與丁子範模同門。”
作詩《壬子武進唐先生過會稽,論文舟中。複偕諸公送至柯橋而別,賦此》。
見本集卷四。自注:“時荊川公(唐順之)有用世意,故來觀海於明,射於越圃。而萬總兵鹿園、謝禦史狷齋、徐郎中龍川諸公與之偕西也。彭山、龍溪兩老師為之地主。荊公為兩師言,自宗師薛公所見渭文,閱招渭。渭過從之始也。”時任提學道者為薛應臍,武進人。上據《浙江通誌》卷一一八。彭
山,季本號。龍溪,王畿號。兩人俱王陽明弟子,徐渭師。王畿又為文長中表兄。《逸稿》卷十五《壽徐安寧公序》雲:“予當壬子夏,偶得見刑部君於荊川先生舟中。”據《明史》卷二一○,上虞人徐學詩原任刑部郎中,前年以劾嚴嵩削籍。龍川為其別號;謝禦史狷齋,名瑜,上虞人。齋,原文誤作齊,據謝讜《海門集》卷十六《雲南道監察禦史狷齋行狀》改。
歲試第一,為廩生。
《畸譜》雲:“三十二歲,應壬子科。時督浙學者薛公諱應旃。閱餘卷,偶第一,得廩科。後北。”據《自為墓誌銘》“食於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則又自去年始。此必前後記憶有出入。明製,府學廩生定額四十名,州縣學各遞減十名。文長當是縣學廩生。月給米六鬥及魚肉若幹。
陶望齡《徐文長三集序》雲:“渭為諸生時,提學副使薛公應旃,閱所試論異之,置第一。判牘尾曰:句句鬼語,李長吉之流也。”
《畸譜》雲:“唐先生順之之稱不容口。無問時古,無不嘖嘖。甚至有不可舉以自鳴者。”時古,時文古文也。
九月,落名鄉試,涉江東歸。作《涉江賦》。
見本集卷一。序雲:“嘉靖壬子秋,餘年亦三十有二,既落名鄉試,涉江東歸。友人顧予鬢曰:子發白矣。佘誠懼理道無聞,而毛發就衰。至於進退之間,實所不論。雖才不逮潘
嶽,而誌或異焉。”前文序雲潘氏式《秋興賦》《閑居賦》“嗜醇釀而姑言寂寞也”。賦有雲:“壬子季秋,予既被棄,涉江東歸……夕發西陵,日高造閾。渭既登一枝之堂;俯而拜母。母曰:兒複如是歸乎……渭複往舊托之禪室,掩關戶於晷刻,嗒然其坐忘焉。乃有二三伯仲來相問視。”本集卷二十六《蕭女臣墓誌銘》雲:友人蕭翊“每自其贅婦錢塘朱家走其家中梅,踵不旋,輒走渭所寓禹跡寺中,與諸所好同席枕,或累數月,五日不痛飲”。賦所雲禪室指此。據府誌,寺在府城東南四裏。
移居目連巷。
《畸諧》雲:“是時移居目連巷。與丁子範模同門。”
嘉靖三十二年癸醜(1553) 三十三歲
春,往武進謁薛應旂,阻兵未果。
本集卷十六《奉督學宗師薛公》雲:“某小子獨於前年春,始謀一侍講席。既附舟以行,又以潰寇蕭顯自鬆江走乍浦,大戰。海寧關市戒嚴,乃複自杭返越。”此書三十四年作。
作詩《贈俞參將公》。
見《逸稿》卷四。序雲:“公本抱負:史武,流聲有年。承開府之命,提孤軍橫艘海中,經涉春夏,賊所當無不應手碎者。東南萬姓賴以全活。渭以孤遠,每思一致緇衣之情,而不
有路。會公入府城,詣提督府中。學士大夫若諸父老子弟知與不知,望見麾蓋,感激有涕下者。渭於是倉卒集裏閘同聲稍知歌詠者六人,各著篇以頌。”參將,俞大猷也。《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雲:“倭魁汪直等結砦海中普陀諸山,時出近洋襲官軍。懺偵知之,(是年三月)乃夜遣俞大猷帥銳兵先發,而湯克寬以巨艘佐之,徑趨其砦,縱火焚之。倭倉皇覓船艎走。官軍隨擊,大破之。斬首一百五十餘級,生獲一百四十三人,焚溺死者無算。”所述與詩合。詩雲:“經春苦戰風雲暗,深夜窮追島嶼連。”
冬,作詩追憶亡妻潘氏。
見本集卷十一《嘉靖辛醜之夏,婦翁潘公即陽江官舍將令予合婚曠其鄉劉寺丞公代為之媒,先以三絕見遺。後六年而細子棄幃,又三年聞劉公亦謝世。癸醜冬徙書室,檢舊劄,見之,不勝淒惋,因賦七絕》。
作《程處士墓誌銘》。
見《佚草》卷五。
三十三年甲寅(1554) 三十四歲
作《奉贈師季先生序》。
見本集卷十九。序雲:“嘉靖甲寅,先生始周七十,適遠
遊。同門某等謂長侍者或有所見聞於帥,則使渭敘言以祝於家。渭亦長侍耳,何貝聞哉。”參本譜二十六年。
三十四年乙卯(1555) 三十五歲
作書《奉督學宗師薛公》。
見本集卷十六。書雲:“先生去浙,於今且五年。凡浙之士,一蒙先生之顧盼者,無不接踵於先生之門,以幸得一言之教。某小子獨於前年春,始謀一侍講席。既附舟以行,又以潰寇蕭顯白鬆江走乍浦,大戰,海寧關市戒嚴,乃複自杭返越,今既三年矣……明年二三月間,縱不為請教計,必為候起居計,以一泄數年以來犬馬瞻戀感激之衷。”參本譜嘉靖三十二年。
六月,作《擬上府書》。
見本書卷十六。原注:“時賊據高埠”,又有“暴烈日,觸炎氣”之語,時令正合。
清夏燮《明通鑒》卷六十一雲:“六月庚午,倭犯浙東。自上虞爵溪所登岸,犯會稽之高埠,奪民樓房踞之。知府劉錫、千戶徐子懿等分兵圍守。賊縛木筏渡河,遂潰圍出。家居禦史錢鯨遇害於蟶浦。”據府誌,劉錫三十三年任,李僑三十四年任,其交接或在秋後。
應儒學歲試。
秋試不第,作詩《送同府潘公入覲》。
見《逸稿》卷四。原注:“潘公陪赴科諸生宴,時謬期渭,罷歸。至是送公入覲。”據府誌,同知潘梅,順德人。嘉靖三十一年任,明年易人。
本集卷七《奉送同府潘公募兵廣東》或作於上詩之前。
《畸諧》雲:“阮公諱鶚視學。以第二應科,複北。”
與吳兌協力製悍卒橫行裏中。
冬,作詩《雨雪十首》。
見《逸稿》卷八。原注:“和韻奉酬季長史公。”史,當作沙。其七原注:“是年楊繼盛死。”據《明史·世宗本紀》,是年十月殺兵部員外自陁繼盛。按,標題十首。實為八首。
作《龕山戰歌》。
見本集卷十一。《籌海圖編》卷九載徐渭文《龕山之捷》,署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明史》卷二○五《吳成器傳》雲:“休寧吳成器,由小吏為會稽典史。倭三百餘劫會稽,為官軍所逐,走登龕山。成器遮擊,盡殪之。”龕山在紹興府蕭山縣東北五十裏許。據《紹興府誌》卷二十四,吳成器嘉靖三十四五年在會稽典史任。本集卷五《吳使君馬,戲效韓體》,亦是年前後為典史吳成器作。據序,時文長謝葷酒。
冬,啟程入閩訪內兄。
本集卷二十八《祭先墓文》雲:“再前年往延平,滯內兄官署。”指明年春,文作於嘉靖三十八年。據《順昌縣誌》卷十五,潘濤,會稽人。嘉靖三十一年任雙峰驛丞,下任三十六年來代。
據《畸譜》,四十二歲重遊武夷。而本集卷七《重遊武夷》詩雲:“十載重過歲月新。”明年春初遊,首尾八九年。
本集卷七《二月十三日自順昌返越複過延平宿劍潭》詩雲“經年猶在客途行”,而秋冬之交猶未成行,故以冬日為啟行時。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 三十六歲
自順昌北遊武夷。
本集卷四《涪澹灘》《泛舟九曲》《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騫蛻首見紫氣》及卷六《順昌道中新晴》《大王峰半壁聞人語,見炊煙,眾以為仙,予疑是道流懸棲張垓屍解之洞》《謁延平先生祠》俱此行作。卷七《泊舟武夷之五曲,謁紫陽精舍,憩大隱屏,複過仙人掌,抵其巔天遊觀中遠眺》句雲:“精舍猶存先種樹,青山似與後來期。”四十二歲《重遊武夷》詩注提及“青山”句。
在閩作《南詞敘錄》。
卷首雲:“客閩多病,礎咄無可與語。遂錄諸戲文名,附以鄙見。豈曰成書,聊以消永日,忘歊蒸而已。”“豈曰成書”後數語,謂作序時。參本譜嘉靖三十八年。
自順昌返越。
見本集卷七《二月十三日自順昌返越,複過延平宿劍潭》。
作詩《贈陳君》。
見本集卷六。詩雲:“片言降粵尉,尺組係田橫。”原注:“陳奉敕命往日本羈致王直者。直非陀、橫比,取海島之雄略相似耳。”按,汪直之姓,徐集俱作王。本譜除此外,徑改為汪,以資一律。
作詩《內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還母所服潞州紅衫,頸汗尚沘,餘為泣數行下。時夜,天大雨雪》。
見本集卷十—。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 三十七歲
正月,作《代胡總督謝新命督撫表》。
見本集卷十三。
《實錄》雲,改巡撫浙江都禦史阮鶚於福建,其浙江巡撫事宜命總督胡宗憲兼理。從侍郎趙文華秦也。《畸譜》雲:是年“季冬,赴胡幕作四六啟京貴人。作罷便辭歸”。據此,文
長與胡宗憲往來不當更早。本集卷二十六《自為墓誌銘》雲:“明年秋(嘉靖二十五年)出僦居,始立學。又十年冬(指今年),客於幕,凡五年罷。”胡宗憲革職在嘉靖四十一年冬。“又十年”,實為葉一年,始與上下文合。
作詩《補屋》。
見本集卷四。詩雲:“僦居已六年”,據《畸譜》,三十二歲移居目蓮巷,至此首尾六年。其他如一枝堂、塔於橋、酬字堂都為時不久。
三月,作《代祭陣亡吏士文》。
見本集卷二十八。文雲:“嘉靖丙辰之冬,海寇挾東夷,據岑港不去。其明年春,朝廷命(浙直)總督臣某 (胡宗憲)率師往征之。三月四日,兵始入薄其巢土。漢吏士有先登而死者。越十日,總督乃命某官某以某物陳於諸死所而告之曰……”
往平湖設帳授徒。
本集卷十九《送山陰李公序》雲:“始公蒞縣……渭於是時又以公之命往授經於平湖,及是始歸。”序今年作。據縣誌,山陰知縣是李用熒。
本集卷十八《春祭先墓文》雲:“前年授經陳平湖縣中。”文作於三十八年。據道光《平湖縣誌》卷十,陳一謙宇文峰,廣西鬱林人。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八九年任平湖知縣。
九月,沈以忤嚴嵩被殺。
《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四作十月。今據《明史》卷二○九本傳。時宣大總督楊順、巡按禦史路楷皆嚴黨。
作詩《寄朱君邦憲》。
見本集卷七。原注:“朱嚐寄惠《素問》。時督府胡公誘縛汪直。”參下文。
十一月,代作《擒汪直等降敕獎勵謝表》。
見本集卷十三。《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雲:“(去年八月)徐海等既死,汪直複糾眾三千餘入寧波岑港,大掠四境。—汪直,徽人也。宗憲亦徽人,乃以金帛厚賂誘之,雲:‘若降,吾以若為都督,置海上,通互市’,乃迎直母與其子入杭厚撫之。而奏遣生員蔣洲往諭,與之盟……遂詣軍門請罪,具言自效狀。宗憲待以賓禮,使指揮為其館主。給輿夫出入,複出蔬米酒肉供饋其舟人,日費數百金,且交貿為信。因具狀聞,請赦之。科臣王國楨力持不可。疏入,上謂直元凶不可赦。宗憲乃密檄按察使收直等斬之……然直雖就誅,而三千人皆直死士,無所歸,益恚恨,複大亂。”
八月,工部尚書趙文華罷。
據《明史·七卿年表》。《明史》卷三○八本傳雲:“帝雖逐文華,猶以為未盡其罪……會其子錦衣千戶懌以齋祀停封章日請假送父,帝大怒,黜文華為民,戌其子邊衛……文華故病
蠱,及遭譴臥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捫其腹,腹裂,髒腑出,遂死。”本集卷二十八《代督府祭趙尚書文》或作於明年過其鄉慈溪時。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 三十八歲
正月初三日,入胡宗憲幕俯。
《畸譜》雲:“孟春之三日,幕再招。時獲白鹿二,先冬得牝,是夏得牡。令草兩表以獻。”本集卷十八《春祭先墓文》雲:“渭去年春以書記從督府駐師於鄞。”文作於明年。本集卷七《客鄞述懷》作於此行。
四月,作《代初進白牝鹿表》。
同卷《代初進白鹿賜寶鈔彩緞謝表》作於略後。
同月,作《代江北事平賜金幣謝表》。
見本集卷十三。
《實錄》雲,是月壬辰以江北平倭,賞總督胡宗憲銀帛。
六月,作《代賀李閣老生日啟》。
見《逸稿》卷十一。啟雲:“時維季夏,恭值生辰……頃者橫戈虎穴,飲馬蛟川。”時在寧波軍中。
秋,作詩《白牝蛟》。
十月,為胡宗憲作謝表三通。
見本集卷十三《代被論蒙溫旨謝衷》《代被論乞免得溫旨謝表》《代被論得溫旨謝表》。
《昭慶寺碑》或是年代胡宗憲作。
見本集卷二十四。據碑,興工於三年前。
作《擬上督府書》,獻訐取岑港。
見本集卷十六。此書自述:“生生平頗閱兵法,粗識大意,而究心時事,則其愚性之使然,亦遂忘其才之不逮。如往歲柯亭、高埠、諸凡之役,嚐身匿兵中,環舟賊壘,度地形為方略。設以身處其地,而默試其經營,筆之於書者,亦且數篇。”
本集卷七《與客登招寶山觀海,遂有擊楫岑港,一窺賊壘之興,謹和開府胡公之韻,奉呈》當同時作。據《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倭入岑港自前年八月至今年十月。
代作《祭許通判文》。
見本集卷二十八。文雲:“餘自戊戌始識君於同年中。既而君知壽光,予得益都……茲以舟山之役,提師駐四明,見君弟,知柩尚未即土也,遂命縣具牲酒,躬往奠焉。”據《題名碑錄》,許元祥,鄞人。嘉靖十七年與胡宗憲同榜進士。作詩送紹興知府李僑明春上計而未寄。
《四聲猿》雜劇作於本年遷居前。
王驥德《曲律》卷西《雜論》第三十九下雲:“徐天池先
生《四聲猿》,故是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先生居,與餘僅隔一垣,作時每了一劇,輒呼過齋頭,朗歌一過;津津意得。餘拈所警絕以複,則大白以釅,賞為知音。中《月明度柳翠》一劇,係先生早年之筆,《木蘭》《禰衡》得之新創,而《女狀元》則命餘更覓一事,以足《四聲》之數……”據此,四劇創作先後井然可辨,《度柳翠》作於數年前,其情調與後三劇迥異,《木蘭》《禰衡》《女狀元》皆一時先後之作。《狂鼓史漁陽三弄》列為《四聲猿》卷首,事本《後漢書》卷一一○下《禰衡傳》。衡以辱罵曹操,假手江夏太守黃祖而見害。除《狂鼓史》外,徐渭集中此故實凡七見:一、《徐文長集》卷一《十白賦》之一《鸚鵡》:“我則禰衡,賦罷隕涕。”二、同書卷四《哀四子詩》之一《沈參軍青霞》:“參軍青霞士,直節淩邃古。伏闕兩上書,裸裳三弄鼓。萬乘急宵衣,當廷策強虜。借劍師傅驚,罵座丞相怒。遺幗辱帥臣,籌邊著詞賦。截身東市頭,名成死淮顧。”三、同書卷五《錦衣篇·答贈錢君德夫》:“罵座曾喧丞相筵,槌鼓終埋江夏土……嘯歌本自舒懷抱,文字翻為觸禍機。君不見沈錦衣。”四、同書卷六《送梁君還昆山》:“翻嫌養黔鵡,持賦似禰衡。”五、《徐文長夫稿》卷一《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曹操沽名不殺賢,終付禰衡與黃祖。”六、同書卷五《予寓圃亦產雙瓜,方稚,如琴軫,為人落之》:“未可充三捧,惟堪軫七弦。盡持撾孟德,莫去惱師
延。”七、同書卷二十三《與諸士友祭沈君文》:“而公之死也,詆權奸而不已,致假手於他人。豈若激裸罵於三弄,大有類於撾鼓之禰衡耶。”以上引文,第六詠物,第一、四以禰衡自喻,餘四例皆以悼同鄉友人沈。《明史》卷二○九本傳雲:“嵩貴宰,用事,邊臣爭致賄遺,及失事懼罪,益輦金賄嵩,賄日以重。鍊鏈時時鎰腕。一日從尚寶丞張遜業飲,酒半及嵩,因慷慨罵詈,流涕交頤。遂上疏”數嵩十大罪。“帝大怒,榜之數十,謫佃保安 ……塞外人素戇直,又稔知嵩惡,爭詈嵩以快鏈。鏈亦大喜,日相與詈嵩父子為常。且縛草為人,象李林甫,秦檜及嵩。醉則聚子弟攢射之,或踔騎居庸關口,南向戟手詈嵩,複痛哭乃歸。”嚴嵩嗾宣大總督楊順、巡按禦史路楷誣以謀反,於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斬之於宣府市。文長《贈光祿少卿沈公傳》雲:“宋玉為屈原弟子。原死,玉作《些》招原魂。餘於君(沈鍊)非弟子,然晚交耳。君徙居塞垣時,餘直寄所愴詩一篇,愧宋玉矣。”其《自著畸譜》雲:“沈光祿鍊謂毛海潮曰:自某某以後若幹年矣,不見有此人(指徐渭)。關起城門,隻有這一個。”沈鍊生前,兩人甚少往來。沈氏身後,文長悼詩唁文及與遺孤酬贈之作凡存十四首。追念沈鍊,當是《漁陽弄》創作動機之一,必成於嘉靖三十六年九月之後。
是年前後為《西廂記》作校注。
此校注非一時之作,文長生前未刊。暨陽本及其子爾兼本似行於身後,今存《重刻訂正本批點畫意北西廂》,不悉是否為原本。爾兼當名枳,枳有歧義,謂其行二也,長子名枚,猶言一個。王驥德《西廂記考》雲:“先生居與予僅隔一垣,就語無虛日。時口及崔傳。每舉新解,率出人意表。人有以刻本投者,亦往往隨興偶疏數語上方。”王氏《曲律》卷四《雜論》第三十九下亦雲:“先生居,與餘僅隔一垣,作時每了一劇,輒呼過齋頭,朗歌一過,津津意得。”知《西廂記》校注與《四聲猿》之作同時,而時作時輟,為期更久,姑係於此。
冬,遷居塔子橋。
據《畸譜》。
作詩《詠冰燈》,和唐順之韻。
見《逸稿》卷四。原注:“荊川公韻二首。”據《實錄》,今年十月命兵部署郎中唐順之往浙直視師,與胡宗憲協謀剿賊。明年三月,唐順之升太仆寺少卿。四月,胡宗憲薦唐順之通政司右通政閱視直浙軍情,與胡共事。九月升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陽。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 三十九歲
正月,作《代賀嚴公生日啟》。
見本集卷十五。原注:“時年八十,正月望後生日。”據《實錄》,是月嚴嵩八十壽,詔苑直出入乘肩輿,歲支伯爵俸。作《春祭先墓文》。
見本集卷二十八。文雲:“去年娶於杭之某姓,遽歸之不得,卜三月十八日往贅之。謹以祀食之餘附告。”婦王氏,見下文。
作《楚石上人缽讚》。
見《澄蘭室古緣萃錄》卷四。跋雲:“己未之春,遊慈感寺,晤內惺上人,出示智舷詩書卷,請予圖之。”末署“青藤道士徐渭”。
為胡鬆作《胡公文集序》。
見本集卷十九。自注:《柏泉公》。胡鬆宇汝茂,號柏泉,滁州人,時任浙江右布政使。文雲:“往渭冠時,得見今右布政使胡公邊事疏於師長沙公所……後十八年,公自家起為浙江按察使……公固偶見渭所為文於師所,賞之,令渭來見……公束帶階迎,同食飲,從容談說,退必導於其衙之門,若不知渭為一賤士,身為钜公以臨之者。”據《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三,胡鬆於嘉靖四十年任江西巡撫,徐渭此文不可能遲於明年。徐渭《畸譜》雲,二十七歲始師事季本,其從遊必在二十、二十一歲時。
六月,作《南詞敘錄》序。
序末署,“嘉靖己未夏六月望,天池道人誌”。書成於三年前。
《複旦學報》1987年第六期駱玉明、董如龍《南詞敘錄非徐渭作》推定作者為陸采。采亦以天池為號,而上海圖書館藏本,“己未”作“乙未”,即嘉靖十四年,渭方十餘歲,是年陸采適有閩中之行。可備一說。若雲徐渭遊閩,何以多病,則陸采亦然;徐渭弟子王驥德《曲律》未提及此書,馮夢禎《快雪堂集》卷二《陸子玄詩集序》備載其所著戲曲及說部亦未提及此書也。陸采自署及其兄、友人若王寵皆以天池山人相稱,而上海圖書館藏本所署天池道人正是文長別號。陸采《癸巳稿》有詩《書天池寺道人壁》,人我之別顯然,未可相混也。
秋,作詩《觀獵篇》。
見本集卷五。序雲:“王將軍邀餘觀獵……予從將軍諸騎士牽狗出太平門,抵海寧沙上,頃刻馳百餘裏,不見一雉兔而還。乃割所攜鮮飲月唐寺中。”詩雲:“萬裏秋郊平似舸。”《嘉興府誌》卷四雲:“太平樓在澄霽門(東門)外,宣公橋東,扼橋為險。上構崇樓,以了烽警,下嚴門扃。榜其門曰太平,樓曰春波。”至海寧裏程與詩序合。
九月,代作《閩捷賜銀幣謝表》。
見本集卷十三。據《實錄》,是月胡宗憲以閩功賞銀三十兩,佇絲二表裏。作《上督府公生日詩》。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 四十歲
正月,為胡宗憲代作《賀嚴閣老生日啟》。
見《逸稿》卷十一。掂啟,時嚴嵩八十一歲。
三月,為胡宗憲代作《賀塚宰吳公加太子太保啟》。
見《逸稿》卷十一。據《明史·七卿年表》,吏部尚書吳鵬今年三月加太子少保,明年致仕。少字疑誤。同月,代作《賀兵侍江公擢戶書啟》。
見本集卷十五。據《明史·七卿年表》,江東是月任戶部尚書。夏,作《送馬衛使序》。
見《夫草》卷一。序雲:“其明年,與賊遇廟灣,戰輒有功……再明年夏,君……揖諸僚友曰……今年海上寂無事,胡可以不歸,吾朝詣軍門謝事矣。”衛使,鎮江衛指揮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