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萬物初生,盤古開天辟地之後,大地一片荒涼,猛獸割地為據,昆蟲挖山覆土,以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後來人們開始三五成群,集眾而居,形成初期的原始部落。共同捕殺澤地野獸,河塘怪魚,飛天禽玀,團結使他們漸漸成為大地的主宰者。
然而各部落勢力日益擴大,矛盾因而並生,部落之間戰事連連,勢單力薄的部落開始相互結盟,立下盟約,共同進退。從此部落勢力之間得到平衡,各據一方,不相往來。
太平盛世中的生活水平漸漸得到提高,人民安逸度日。就在這時,他們眼見身邊的人一天一天老死,意識到生命的短暫,開始懂得居安思危,想方設法得到長生不死之術,霎時間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求生熱潮,各種稀奇古怪的靈丹妙藥,神秘詭異的巫術蠱術,千變萬化的法術幻化風行一時。
因此,人類逐漸分裂成三大種族:一種練氣求仙,修成正果,是為神也;一種問道尋越,走火入魔,是為魔也;最後一種依然平庸安逸,享受短暫人生,是為世人也。
可是,三界雖稱神人魔,但終究還是人的體質,逃不出壽命的界限,隻是神人練氣,魔人巫術詭異,以至壽命較長罷了。
此時,三界初定,神界、人界、魔界各執己見,各自為政,共享太平。魔界老祖渾沌便用他的魔法將三界劃分開來,從此三界各自生活在不同地方。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魔界老祖渾沌妄自尊大,自以為武功高強,法力無邊,遂要求人間歸順魔界,神界原始老祖伏羲自然不同意,說“三界本為人,理應順應民心,各分天下。”魔界不可得,老羞成怒,從此神魔兩界誓不兩立,激戰百年。
期間,人間百姓崇尚和平,清淨無為,誤聽兩界爭奪,人心惶惶,作舍道旁,不知歸心何處。
兩界相爭多年,元氣大傷,此時人間部落聯盟首領黃帝偏向神界,願助神界一臂之力,借兵對抗魔界。
部落聯盟兵部總帥蚩尤卻突然發動九黎部落投奔魔界,黃帝無何奈何,隻好跟蚩尤在涿鹿大戰數十年,終於戰勝蚩尤九黎部落,可是眼下魔界兵力越盛,已無力回天,神界伏羲跟人界黃帝亦隻好做垂死掙紮。
抗戰數年後,人界的黃帝陽壽已盡,已登極樂。傳位於堯,堯帝乃修真練氣之才,得神農傾囊相授練化之術,在群臣的輔助下研發出各種法術,暫時勉強能克製魔界的壯大勢力,可惜堯帝也非神人,同樣老死去。
然而傳位於舜(第一世佛祖),舜帝一生忠廉禮孝,深得群臣擁護,君臣承繼上代帝王遺誌,竟出乎意料地研發出長生不死之術-休祿術。
可舜帝堅信身體發膚受於父母,既然雙親已亡,自己也應當命赴黃泉,盡孝之道,遂將此術視為禁術,舜帝自然沒有修練過此術,亦亡,傳位於禹。
禹帝亦繼承曆代帝王遺誌,一心為民抵抗天災人禍,從神界散仙中偶得封印卷軸秘訣,配合堯帝練化之術,竟能盡封世間萬物。
神界伏羲得知此消息,邀請禹帝共商破敵之計,神界伏羲說:“昔日世間早已太平,奈何我等尋仙問道,破壞了自然規律,以至天災人禍,戰事連連。我等理應為此負起所有責任。聽聞帝禹練有神功,能將萬物盡封,未知帝禹能否幫我等一個忙?”
禹帝自然應諾,不料神界伏羲說:“望帝禹將神魔二界、仙術法術等一並封印,讓世間周而複始。”禹帝被神界眾神的悲壯行為感到萬分感慨,含淚應允。
最後禹帝啟動封印卷軸,將神魔二界和所有超自然法術一並封於九鼎之內,從此,世間恢複和平,天災亦消。世人感激禹帝的功績,部落歸依,民心歸傍,推舉禹帝成為華夏第一國君,夏朝因而建立。
然而夏朝末年,八方諸侯的背叛,四藩作亂,是天道所致,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