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因為有缺憾,人生才會憧憬不斷(1 / 3)

假如這個世界虧待了你,不要悲傷,更不要絕望,人生因為有缺憾,人生才會憧憬不斷。天上的太陽不可能日日當頂,夜晚的月亮不可能夜夜明亮,人的一生追求,不可能永遠圓滿。生活處處充滿缺憾,這是無可更改的規律。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分,擁有遺憾、缺陷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豐富和充實。正是因為有缺憾,我們追求的腳步更加有力。

不完美是人生的一個主題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從古到今,沒有一個人百分之百擁有了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主題。”

記得在《西遊記》的最後一段故事中,孫悟空說:“天地本不全,人應該也是。天地都無法就全,何況是渺小的人類!”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人,何必強求完美,給自己一個寬容輕鬆的理由,要知道: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其實,完美,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心靈的桎梏。因為完美,他無法麵對千鈞一發的驚險;因為完美,他無法領略風雨無阻的奮鬥;因為完美,他無法擁有苦盡甘來的喜悅。因此,隻有徹底摒棄“完美主義”的人生觀念,才能輕鬆瀟灑、自由快樂。

有個人得到一顆美麗奇異的珍珠,大家都很羨慕他,可他卻並不開心,因為他看到珍珠上麵有一個小小的黑點,心裏覺得很別扭。他想,如果能刮掉這個黑點,它就是一顆完美的珍珠了。於是,他將珍珠的表層刮了下去,但斑點還在;他繼續刮去一層,但斑點依舊存在。於是他不停地刮呀刮,最後,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隻剩下一堆珍珠粉了。他很懊悔,於是得了重病,臨終前,他懷著悔恨的心情對家人說:“如果當時我不去在意珍珠上的那個小黑點,那麼我也不會失去那顆碩大美麗的珍珠啦!”

追求完美,其實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的體現。生活中,很多痛苦的根源就是對完美的苛求。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就是現實,若過於追求完美而不肯變通,必然會被完美主義貽誤終生。那個一心想著珍珠上的黑點的人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因為他的眼中看不到美好,看到的都是不完美,因而錯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最後隻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你還記得在《亂世佳人》中扮演女主角的費雯麗嗎?這部電影在招募女演員的時候非常苛刻,導演一直沒遇到一個看起來完美的人,而最後在眾多美女中脫穎而出的,就是費雯麗。《亂世佳人》播出後,她一躍成為萬人矚目的明星。電影中的費雯麗美得驚豔,美得極致,表演更讓人佩服。在很多觀眾眼中她的美麗近乎完美,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後來卻得了抑鬱症,每次演出前都要吃大量的鎮靜劑來緩解病情,直到死亡。一個擁有美貌、金錢、名譽、地位的女人,本應該是完美的,但也有她不能控製的事情。

完美隻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但是,這並不代表人沒有追求完美的必要,人生的最美境界,就是追求完美的過程。若一個人在完美麵前隻豁達而不奮鬥,就成了紈絝子弟,那才是徹頭徹尾的不完美。所以不完美絕非自甘墮落、自暴自棄、聽天由命的懦弱心理取向。

不完美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隻有經曆過無數次的不完美與缺憾,才能體會到風雨後又見彩虹的驚喜。很多的時候,我們放不開所謂的完美情結,希望擁有完美的親情、完美的愛情、完美的友情、完美的人生。

其實,自然界何處有完美的存在?就連日月星辰也有不斷隕落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完美,也不過是在與種種不太盡如人意的事情對比之下產生的而已。不完美的人生最真實,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真理。

接受不完美,是生活的智慧,是營造幸福人生的心態。善於接受不完美的人,才能適應各種人事變遷,並積極為自己尋找幸福人生。

遺憾是另一類美很多時候,在每個人工作生活的旅程中,都會留下很多的遺憾,沒有人會喜歡它的存在,但是它卻真實地存在著。遺憾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我們如影隨形,它有一部分是美好的回憶,有一部分是不忍回首的痛苦,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失落。

錯過可貴難得的機會,心靈中留下了許多懊惱失意;失去美好卻未珍惜的愛人,心靈中又多了些沮喪後悔;錯過一段珍貴的友情,心靈中又添加了一份追悔不已。人生,就像是無數個遺憾的疊加。每個人的人生都在追逐完美,但完美卻總是遙遙無期,而遺憾就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永遠都無法割斷。追逐的落空、情感的失意、自信的隕落、堅持的放棄、奮鬥中的不可預見、期待中的意外等,都會讓我們品盡遺憾的苦澀。

記得電視劇《半生緣》中,男女主人公本是真心相愛的,但命運的捉弄卻最終使他們各奔東西。多年後再次相見,恍如隔世,他們痛苦萬分,隻剩遺憾,也許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兩個相戀的人牽手一生一世,但是正因為有了相愛不能相守的遺憾,那份愛才越發顯得彌足珍貴,感人至深又悠遠永恒。就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壯愛情,假如他們順利地結婚生子,過著柴米油鹽、朝朝暮暮相伴一生的生活,那又怎麼會成為人們心中念念不忘的千古絕唱?

所以,因為有了遺憾,生活才變得更加意義非凡。

沒有經曆過遺憾的人生是缺失的人生,遺憾是另一種美麗,盡管它不夠完美,但是它卻極其完整,因為有它,人世間一切的追逐才變得更有意義;因為有它,生命將更值得去繼續;因為有它,才有了遠走天涯的激情。

作家史鐵生在見到劉易斯時,曾經很崇拜地告訴劉易斯,他非常羨慕世界第一飛人的奔跑能力,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再也沒有奔跑的能力了。而劉易斯卻告訴史鐵生,他非常欣賞史鐵生那極具文學內涵的作品,並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作家充滿敬意。他們對彼此的欣賞,一是源於他們對遺憾的彌補心態,二是說明遺憾讓他們更加懂得欣賞自己沒有的東西。當我們看到同樣坐在輪椅上的張海迪依然能表現出超人的睿智和才華時,我們也更加明白,人生的遺憾之外總有一些重大的彌補,來撫慰空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