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不公平是世界的一部分(1 / 3)

假如這個世界虧待了你,也許是因為這個世界本身的不公平。其實,不公平本來就是世界的一部分,這或許讓人難以接受,但卻是事實,是不容改變的。不管社會如何發展,隻能追求相對的公平而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公平。所以,你大可不必為自己的點點得失而大喊不公,應該正視現實,承認不公平是世界的一部分。

世界就像一個六麵體世界就像一個六麵體,每一個麵上都有不同的內容,你可以選擇先看這一麵,再看那一麵,事情的先後並沒有什麼,但是看的先後順序不同,你的心情也會不同。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打算先聽哪個?”好消息和壞消息的內容不會改變,聽的先後順序不同也不會帶來大的改觀,但是對聽的人的心情來說,卻大為不同。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關於蘋果裏的五角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美國人迪·恩·帕金斯身上。一天,從幼兒園回來的兒子向他興奮地彙報在學校裏學到的新東西。

隻見小孩子鄭重其事地拿來一個蘋果和一把水果刀,並且忽閃著兩隻大眼睛問爸爸說:“您知道蘋果裏麵藏著什麼嗎?”“除了蘋果核還能有什麼?”爸爸很不以為然。

這個時候小孩子卻橫著把蘋果一分為二,切成了兩半。

我們通常切蘋果的方法都是從蘋果頂部切到底部的凹處,看到兒子這樣切蘋果,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批評兒子。而這時兒子舉著切開的蘋果說:“爸爸,快看啊,裏麵有顆星星。”

果然,在蘋果的橫切麵中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了五角星的圖案。爸爸沉默了,他一生吃過那麼多的蘋果,卻從來不知道原來換一種切法會有這樣的驚喜。更嚴重的是,自己差點就限製了小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

和一些小孩子比較起來,大人反倒更缺乏發現和創造力。長久的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每個人都形成了適合自己的一套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做事情可能會更有條理,更有規劃,更具有時效性,但往往也限製了發揮的餘地,限製了另外一些可能。人的思維像計算機程序一樣,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在處理問題時,什麼在先什麼在後,都是按照步驟一步步進行。有一天,工作和生活成為周而複始的循環,很難再發現生活的新鮮感,這樣的狀態帶來的疲勞感會讓人對生活產生厭倦,什麼都不再具有吸引力,也不再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於是,枯燥、煩悶、抑鬱、無聊成了常態,在不知所措的心裏世界變得不可理喻。

轉變一下思維方式,會不會好很多?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嚐試著不再按照原來的規則和程序辦事,而適當發揮一下自己的主動性,將那些條條框框的套路撇開,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盡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也許驚喜就會發生,就像那個橫著切開的蘋果裏藏著“星星”一樣,你不經意的改變也許會出現更大的奇跡。

有一個更具體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有兩位老太太,一位是美國老太太在臨終前終於還清了自己所住寓所的全部貸款;而另一位中國老太太,也終於在臨終前賺夠了買房子的錢。

雖然這不能簡單地用兩種生活方式不同來概括,還包括具體的生存環境和國情所造成的不同的兩種人生曆程,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尤其是那位中國老太太所麵對的情況,在我們身邊很普遍,也許你現在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過程。先不說怎樣的方式更合理,怎樣的生活更有意義,這和上麵那個選擇如何吃葡萄的問題是一樣的,你不能說怎麼吃葡萄是正確的,也無法判斷哪個老太太生活得更幸福。隻是由於先後順序不同,事情就產生了質的區別。

生活質量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沒必要人家怎麼樣你就去怎麼樣,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不要對別人的話耿耿於懷,確定是自己喜歡的,在這方麵發展會有成就,就要盡可能創造有利條件去實現目標。世界是多樣性的存在,每個人的不同造就了社會的萬花筒,人雲亦雲隻會湮沒在茫茫人海中,甚至一輩子活得都沒有自我。

我們往往被固有模式限製了手腳,無法施展,隻知道人生應該是這樣一步再那樣一步的先後順序,一條道路上走了千千萬萬個人,自己又是在朝著哪個方向前進?“一條道路上分出了兩條路,而我隻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來走。”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選擇的是更多人都在走的那條路,另一條路上的風景從來也不為我們所知?固有的思維模式限製了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也造成了局限,在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容易鑽牛角尖。也許,答案就在背麵,隻是你沒有翻過來看。

有句話說,在森林裏捉迷藏,好藏難找,而如果你爬到一棵樹的高處,看到哪棵樹上有鳥飛走,人就藏在那棵樹下。看問題時,要從高處出發,要全麵,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係。處理事情時,也要考慮到事情的方方麵麵,綜合各種情況後,擬訂的方案才更具有可行性,而且由於對各個方麵都了解,也才能更有針對性,一個方法無效,可以換另一個方法繼續攻破。

在清醒的世界裏裝糊塗走出校門,我們總是在暢想著自己新的生活,幻想著被周圍的人崇拜、效仿,以為前途一片光明。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允許自己犯錯,將你的原則時時掛在嘴邊,可是你卻漸漸地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敵人越來越多。於是,你會慢慢明白,在真實的世界裏,難得糊塗才是福,這才是我們的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你以為“堅守原則”便是自己的個性,才能夠讓自己不與他人“同流合汙”,然而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裏,有時候難得糊塗才是福。

記得有位著名的設計師說過:“設計師隻有在學校的作品是最有創意的,因為那時候你不需要考慮太多,不需要考慮成本、利潤等等一切跟設計無關的事,那時候的你隻是一個設計師,但當你走出校園再看看你的工作,你覺得庸俗不堪的東西你仍要用,那些真正的創意,那些純粹藝術性的觀點,卻隻能藏匿在心。”盡管如此,也不要覺得無望,這才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有一個叫喬治的年輕人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應聘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個還算大的快遞公司當會計,跟他一同應聘上的還有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叫湯姆,但是學校沒有喬治的好。兩人被分在同一組。有一天上司交給喬治一個文件說:“快遞員不夠了,你幫忙把這個給送到公司。”喬治接過文件看了看,抱怨道:“我當初應聘的是會計,不是快遞員。”這時剛從洗手間出來的湯姆聽到了,說:“先生,反正我也沒事,我去送好了。”湯姆接過文件便出去了。一個月後喬治被辭退了,他找到上司問道:“我哪裏做得不好?為什麼湯姆可以留下我不能,我學曆比他高。”上司搖了搖頭說道:“你隻知道你的學曆高,但這個社會除了學曆、實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辦事能力,而你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原則,忘記了外圍的環境。”

讀了這個故事,或許你開始疑惑,難道人不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嗎?要知道這個世界凡事沒有絕對,對錯隻在一念之間,不要隻考慮眼前的利益,不要揪住自己所謂的原則不放,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既然有人訂了原則,就一定有人要去打破。

曾經有個人對他的朋友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去買水果,看到一個買水果的年輕人跟賣水果的老人爭吵,於是走過去詢問,得知那個年輕人原本要買三塊錢的橘子,撿了七個一稱三塊五,取下一個一稱是兩塊九毛八,年輕人不樂意,覺得自己吃虧。於是老人放上一個聖女果一稱正好三塊,結果年輕人還是不樂意,問老人自己買的是橘子憑什麼要添上一個聖女果。老人無奈地取下聖女果換了個大點的橘子一稱是三塊零一毛,說道:“算你三塊好了。”年輕人仍然不依不饒,邊拿錢邊說:“我是有原則的人,該多少就是多少。”

年輕人拿出一張百元大鈔遞給老人,老人無奈問:“不是有零錢嗎?給零的吧。”

年輕人看了看零錢,說:“隻有三塊,少一毛。”

老人有點哭笑不得地說:“你這年輕人怎麼這麼拗,收你三塊不就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