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不朽的著作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劉少奇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著作,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史上的重要文獻,是他所有文章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篇,“文革”中也曾作為他的一大“罪狀”被廣為批判。他的這一黨建理論著作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新時期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加強廣大黨員的修養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劉少奇關注共產黨員的修養問題始於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之後,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部不朽著作從醞釀、寫作到最終公開發表經曆了一個過程。可以說,它的初稿是在河南省澠池擬就的,成型於中共中原局所在地確山縣竹溝鎮,發表於延安的《解放》周刊上。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和會議總結。全會總結了抗戰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明確了黨在抗戰戰略相持階段的任務,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和步調。全會強調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使黨能擔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曆史責任。全會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向全黨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全會作出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部署。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會決定撤銷中共長江局,成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統一領導長江以北、隴海鐵路以南、津浦鐵路以西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蘇一帶黨的工作和抗日戰爭。
當時,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設在洛陽。洛陽成為河南乃至中原地區的軍事、政治中心,豫西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豫西澠池縣城又恰好處在豫西的中心地帶,日軍占領了風陵渡後,澠池更是成了陝甘寧邊區通往華北、華中和華南的交通樞紐,十八集團軍在澠池縣城建有兵站。劉少奇從延安出發,經西安、洛陽赴華中就任中共中原局書記,澠池是他的必經之地。
1938年11月23日,劉少奇偕中原局委員朱理治等離開延安,當晚抵達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在這裏,他聽取了中共豫西特委的工作彙報,對豫西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劉少奇在西安做短暫停留,11月28日,劉少奇率領秘書、副官、警衛、機要人員和保健醫生一行17人離開西安。為避開風陵渡日軍炮火襲擊的危險,劉少奇一行先乘汽車繞道潼關以南山區,確認到達安全地方後,才轉乘火車,當日下午到達澠池。
劉少奇到達澠池後,住進當地民主人士王少琦家的後院上房。該房非常簡陋,既無樓棚又無隔牆。為方便工作和休息,隻得臨時用白布將上房隔開,分成三間。劉少奇在東間,這裏是他工作的地方,他常讀的馬列著作和《論語》《孟子》等書堆放在桌上,以便隨時翻閱。中間一間是劉少奇的書屋,堆放的是從延安帶來的整麻袋和成捆的書。西間住的是豫西特委派來協助工作的兩名譯電員。
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除豫西特委書記劉子久等少數領導同誌外,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初到澠池,劉少奇除了根據時局的不斷變化,通過電台、信函了解豫鄂皖蘇各地隨時發生的情況,同各根據地保持著密切聯係,以指導中原和華中各地黨的工作外,還與當地的幹部戰士、青年學生、民主人士及其他各界人士談話,廣泛了解情況,密切關注各方動態。
在對當地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後,12月20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擴大會議。劉少奇在會上全麵傳達了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並對豫西黨的工作做了具體的部署。
劉少奇雖身居澠池卻胸懷大局。他除了心係中原地區抗戰和根據地發展外,如何對新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理論教育和如何加強黨性修養成為他牽掛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一大批熱血青年出於愛國之心,不願當亡國奴,他們對國民黨推行片麵抗戰路線表示強烈不滿,於是紛紛從全國各地湧向延安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新生力量。
當時為了適應抗日戰爭和形勢變化的需要,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要求全黨大量地、十百倍地發展黨員。這個決議下達後,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擴大黨組織和發展新黨員。這些湧向延安和其他各根據地、積極投身民族解放戰爭的熱血青年和進步知識分子紛紛被吸收進黨內,黨員數量迅速增加。如晉察冀邊區的晉中、冀西兩個區的黨員在一年之內就由幾十人發展到8000多人;在河南,到1938年9月,全省黨員也已達8000餘人,有59個縣建立了黨的組織。
大量發展新黨員,使得黨員隊伍迅速擴大。由於新發展的黨員除了來自國民黨統治區的熱血青年和知識分子外,還有來自根據地內部的農民和其他職業者,他們有可貴的革命性,但許多人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對共產黨缺乏基本的認識,對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不甚了解,有些人身上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等,他們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卻沒有入黨。所以,如何樹立正確的建黨思想,在黨內怎樣發揚好的革命傳統,妥善地開展必要的思想鬥爭,清除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就成了當時全黨在政治上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對於黨員隊伍存在的問題以及它的危害,曾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的劉少奇體會更加深刻,認識更加清醒。為此,他還曾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張聞天做過深入交談,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一方麵,劉少奇對短期內黨員隊伍的迅速發展壯大感到歡欣鼓舞,因為這是革命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體現,也是進一步促進革命發展所十分必需的力量;另一方麵,他也表示出了擔心和憂慮,如不能及時加強對新黨員的教育引導,使之端正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勢必會影響到黨員隊伍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到黨的事業。因此,如何對新黨員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促使他們明白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更要在思想上入黨,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戰士。這是中國共產黨所麵臨的十分緊迫的政治任務。
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加強理論學習是一條有效的途徑。但當時黨員的學習材料太少,尤其是能夠跟上當時形勢發展需要且能指導實際工作的比較係統的學習材料更少,根本滿足不了廣大黨員學習的需要。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政治報告中著重提出的“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這一重大命題,此時在劉少奇思想深處引起更加強烈的共鳴和共識,使他產生了在當時抗戰新形勢下寫作論述“共產黨員思想意識修養”這一重大課題的想法和願望,且自己也有這個責任,隨之便付諸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