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沉穩,臨危不亂。很多時候,我們遇見一個突發事件,總是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是好,到處求援,固然找人幫助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這得建立在你的的確確無能為力的狀況下,請在求援之前,反思自己是不是盡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不是再試一次事情就有了轉機呢?無論什麼時候請牢記,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幫你,遲早你是要還的。沉穩對待周遭的一切,並在腦中迅速尋求解決的辦法。

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武公臨死前將王位傳給鄭莊公,但是莊公的母親卻對武公的這一決定很有意見。原來莊公在生他生時難產,他的母親為此受到驚嚇,差點死去,因而莊公的母親很不喜歡他,認為鄭莊公帶給她了災難,是不祥之人。莊公母親的反對並沒有給莊公的繼位帶來什麼問題,但是在鄭莊公繼位為國君以後,他母親薑氏卻屢次詆毀莊公,並為寵愛的小兒子共叔段要了很多地盤,莊公一一答應了她。但莊公的母親並未因此滿足,為了更大的圖謀,她甚至逼迫莊公把京城也劃分給了共叔段。鄭莊公似乎總是有求必應。

因此,共叔段得到京城一片區域之後,開始在那裏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勢力,並在其母的幫助下準備裏應外合,謀權篡位。莊公知道母親根本就不喜歡他,也知道共叔段與母親密謀造反的事。雖然他心裏有數,表麵上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他明白,要想破除弟弟和母親的陰謀,欲擒故縱是最好的方法,為了取得更多的東西,表麵上或者暫時給他一些好處以迷惑對方是有必要的。而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冷靜,不輕舉妄動,不動聲色。不慌不亂地私底下籌備著,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等待良機行事。

但是,在莊公母親的幫助下,共叔段的勢力不斷擴大,有些正直的大臣們坐不住了,有人向莊公進諫,認為共叔段囤積糧草,大肆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分明是想圖謀不軌,莊公卻以這是國母的意思而不加理睬。當有大臣建議莊公先下手為強,鏟除共叔段以防有變時,莊公表麵上不但不以為然,而且斥責了大臣,實際上是為了穩住公叔段,暗地裏卻在按部就班地部署,準備隨時應對突發事件。如此一來,共叔段更加肆無忌憚,謀反篡國的意圖更加明顯了,他顯然認為莊公是個“軟柿子”。

有一天,一位名叫公子呂的大夫勸莊公說:“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個國君,現在鄭國卻好像有兩個君王。如果您想把王位讓給共叔段,那我們就去奉他為君王;如果不是,那就盡早鏟除他,免得臣民們三心二意。”莊公聽了後表麵上假裝很生氣,讓公子呂別多管閑事,實際上早已做好了準備。莊公的“沉穩”在大臣們看來就是無能的表現。這樣的做法不但迷惑了要謀反的弟弟和母親,連大臣們也被蒙在鼓裏。

其實,鄭莊公不是不明白當時的情況,也知道弟弟和母親的圖謀。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過早動手,鏟除了弟弟肯定會遭到別人議論,認為他不仁不義。更重要的是母親也站在共叔段那邊,打倒了弟弟必然要牽連到母親,這樣一來肯定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因而他故意裝做什麼也不知道,放縱共叔段行事,等到共叔段和薑氏計劃暴露,大張旗鼓地準備謀反時下令討伐,一舉挫敗了共叔段的陰謀,穩固地坐穩了自己的皇位。

與莊公的冷靜成鮮明對比,共叔段和薑氏看見莊公如此,一下就暗自沾沾自喜起來。等到起事的時候,發現莊公早有防備。於是,他們又慌亂不堪,果然如莊公所料——自亂陣腳,一敗塗地。

鄭莊公之所以獲得最後的成功,關鍵就在於莊公從始至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輕易妄動。如果當莊公知道母親和弟弟圖謀不軌之後,就自亂陣腳,盲目出擊,那麼就會使自己處於風口浪尖。自己匆忙行動之中的破綻,甚至於被母親和弟弟利用的可能,就實在是自損三千。

做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學會等待。一個沉穩的人是不會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不顧全大局,學會等待是很重要的一個習慣,當然在這等待的過程中你要不斷充實自己,不能浪費了時間,厚積而薄發。也就是說當你要去展現自己時,得有充分的資本才行。

做事要沉穩,要細心,要耐心,要堅持。對待複雜的事物,更要有耐心,一定要不斷鼓勵自己,給自己暗示,我可以的,再努力一點點我就會成功,事上又有什麼事簡單呢?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不沉穩是不行的,所以在很多日常生活中你就得養成這樣的習慣,不怕麻煩,一次不行,再來!上帝是不會讓你的努力白費的。始終相信付出一定會有回報!而且還要注意細節,爭取做到最好!我自己很多時候就抱著一種完成就好的心態,現在應該還要加上完美,不斷突破自己,發掘自己的潛能!每個人都是一座寶藏。

42.敢於擔當,是智者的表現

擔當,是司馬遷於鴻毛與泰山間的忍辱抉擇,從此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擔當起血著史書的責任。擔當,是肖邦把家園之思,亡國之痛埋在心頭,從此羈旅異鄉,手指流轉於黑白世界,擔當起音樂築魂的責任;一位先驅,或麵對生死別離,或麵對家破國亡,沒有喪失生的豪情,沒有放棄活的氣節。用生命,活成一座座豐碑,擔當起一份無愧於心的責任!

人的一生中要扮演各種角色,也要承擔相應的不同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承擔著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隻有把責任放在第一位,才能服務社會,有所作為。隻有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勇於擔當,工作成效才會越來越明顯,我們的事業就會越來越美好。

在傑克法裏斯13歲時,他開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那個加油站裏有3個加油泵、2條修車地溝和1間打蠟房。法裏斯想學修車,但他父親讓他在前台接待顧客。

當有汽車開進來時,法裏斯必須在車子停穩前就站到車門前,然後檢查油量、蓄電池、傳動帶、膠皮管和水箱。法裏斯注意到,如果他幹得好的話,顧客大多還會再來。於是,法裏斯總是多幹一些,幫助顧客擦去車身、擋風玻璃和車燈上的汙漬。

有段時間,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開著她的車來清洗和打蠟,這個車的車內地板凹陷極深,很難打掃。而且,與這位老太太極難打交道,每次當法裏斯給她把車準備好時,她都要再仔細檢查一遍,讓法裏斯重新打掃,直到清除完每一縷棉絨和灰塵,她才滿意。

終於,有一次,法裏斯實在忍受不了了,他不願意再伺候她了。法裏斯回憶道,他的父親告誡他說:“孩子,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顧客說什麼或做什麼,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並以應有的禮貌去對待顧客。”父親的話讓法裏斯深受震動,法裏斯說道:“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習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東西在我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然已從事了一種職業,選擇了一個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就算是屈辱和責罵,那也是這項工作需要承擔的一部分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隻享受工作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快樂。

敢於承擔責任是我們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也是我們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人,才能把事情辦好,使事業進步。而那些不敢負責,不願負責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大敵。當一個嚴重的錯誤發生後,有的人所謂閉門思過,往往變成了閉起門來思他人之過。或者習慣性地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他們批評指責別人,而不是反躬自省,誠心認錯。其實,攬功悔過、逃避責任隻能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後果越來越嚴重。

世界杯賽場,大力神杯隻有一個,最終的勝者也隻能是一支隊伍。也就是說,31支球隊都是敗軍之將。不過,各隊實力不同,目標不同。就算是敗軍之將,隻要達到了目標,就算對得起自己。然而,大多數的球隊是完不成目標的,這樣的情況下,主教練該怎麼辦?

日本隊主教練岡田武史和韓國隊主教練許丁茂都已經主動辭職,巴西隊的鄧加也辭職了。雖然他們的球隊都表現不錯,但畢竟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球迷並沒有要求他們,他們卻很自覺地實踐自己的軍令狀。相對於中國隊最近若幹屆主教練打死也要賴在主教練位置上的做派,日韓巴主帥可謂壯哉。平心而論,兵敗就要辭職總體來說是不盡合理的,但是,兵敗之後總要有人負責又是合理的。誰來承擔責任?主要當然應該是主教練承擔責任,而這種承擔責任的主要方式就是辭職。有些球隊由於先天不足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球隊戰績不佳,主要責任不在主教練,但是總有一人要承擔責任的。於是主教練就毫無推卸的承擔起責任,這是一種敢於負責、敢於承擔的精神。

反觀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因工作不力出了重大責任事故,隻有上級問起責時,才不得不辭職,鮮見有主動辭職者。原因自然很多,貪戀官位,不敢負責是主要因素。當年韓國漢江大橋垮掉了,從市長到總理一股腦地主動辭職。以清廉著稱的盧武鉉卸任後因親屬牽涉不廉潔行為,深感自責,自殺以謝國人。

承擔責任是一個人立身做事的基本條件。一個人責任心如何,決定著他在工作中的態度,決定著工作的好壞與成敗。作為一名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一定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一定要敢於承擔、樂於承擔、善於承擔。

“敢於承擔負責”,就是要敢作敢為、敢於較真。對自己負責的工作敢抓敢管,嚴抓嚴管,不推諉、不退縮,敢於到矛盾最多、困難最大、任務最重的地方做工作。絕不能遇到難事層層往下推,有了好事層層往上收,碰到矛盾繞著走;對歪風邪氣不敢頂,對老大難問題不敢抓,對困難任務不敢接,對堅持原則的好人好事不敢堅持;正確的主張,因為有人反對,不敢堅持;錯誤的東西,因為有人支持,也不敢反對,人雲亦雲,隨聲附和。長此以往,必然貽誤事業,影響工作。

43.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在這個現代化、信息化、快節奏的時代,人們普遍感到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哪一種壓力不需要認真應對?應對哪一種壓力能不花費精力、時間?很多時候,來自工作、生活、社會等方麵的重重壓力往往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來,壓得萎靡不振,壓得隻想敷衍了事,壓得希望渺茫,壓得放棄努力,壓得信心消失。然而,當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在合適的時間,采用科學的方式,或許壓力就變成了鼓勵和鞭策我們前進的一種動力。當壓力化成動力的時候,壓力就能把人的潛力激活,把浮躁、淺薄壓走,把人壓得不甘於現狀,壓得堅強,壓得成熟,壓得離成功越近。

讓壓力成為一種動力,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和積極自我調整,如果在無處不在的壓力麵前,我們隻是自怨自艾,隻是被動應付,那麼,壓力就隻會成為頭上的大山,越來越重,越來越讓人無法承受。相反,如果我們積極麵對,給予自己充分的戰勝壓力和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並付諸於行動,坦然麵對,學會合理解壓,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化壓力的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充分發揮積極動力作用,產生推動我們前進的“動能”。

如果曾做過彈簧試驗的人,就會發現靜止的彈簧是毫無力量的,而施加越多的壓力,它向上的彈力就會越強。事實上這種“彈簧效應”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隨處可見,尤其表現在承受壓力時,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愈是麵對挑戰,愈會迎難而上;愈是競爭激烈,愈能迸發潛能,這就是壓力的魅力所在。

其實,有壓力並不是件壞事,關鍵是用何種心態來應對壓力。壓力無處不在,恐懼和逃避的情緒隻會將暫時的困難和壓力無限放大,近而毀掉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在壓力麵前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想想它或許隻是生活中的一味調味品,成功路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己,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智慧去戰勝它化解它,不是嗎?

在我們看來,每一次承受壓力,成功突圍的經曆彌足珍貴,因為是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過程中不可複製的一筆寶貴財富,的確,麵對壓力必須沉著冷靜、縝密、思考、抓住機遇、全力以赴,這是一場對智慧、耐心與勇氣的全麵考驗。然而,恰恰是這種考驗能促使人們不斷突破的極限,超越自我,激勵自己在事業上不斷奮進,創造新高,許多成功人士正是這樣的“抗壓”高手,他們總是樂於承受壓力、迎對挑戰,因為他們切實體味壓力的魅力,發掘出了其中生生不息的成長力量。波瀾不驚的生活容易滋長惰性,懼怕壓力也隻能徒增煩惱。如果麵臨著壓力請放鬆心情,向它微笑吧。在壓力中發現魅力,在壓力中走向成功!找到壓力與動力之間的平衡點,積極、策略地處理壓力,培養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調控好自己的工作情緒,學會放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壓力的負麵影響。

壓力是壞事,也是好事,這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看,去分析。麵對壓力的態度很重要,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感到生活與工作沒有壓力的人,往往是目標感欠缺,動力羸弱的人,一般是鬆鬆垮垮,毫無生活激情的人。他們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甚至連鍾都懶得撞一下,無所事事地打發著人生,白白地蹉跎了歲月。這樣的生命的意義將大打折扣,這樣的人生將缺乏許多神采。

人正是因為有了壓力,才更加有緊迫感,危機感,使命感,才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標,才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才更加清楚自己的差距。於是化壓力為動力,向著更高更美的人生理想挺進,絢爛生命的光彩,放大人生的價值。這樣的生命將是充滿活力的,這樣的生活將是動力充沛的,這樣的人生將是無怨無悔的。

人若有了這種思想與心理準備,在任何壓力麵前將不再望洋興歎,將不再束手無策,將不再怨天尤人,將不再望而卻步。而是直麵人生,直麵困難,直麵無常,抱定決心,鼓足勇氣。“背水一戰”、“置於死地而後生”、“破釜沉舟”等,應該是他們永遠的座右銘,永不氣餒,永不低頭,永不退縮,永不言敗。

否則,壓力麵前便會喪失了信心,失掉了勇氣,沒有了鬥誌。被壓力所嚇倒,被壓力所蒙蔽,被壓力所征服,被暫時的困難消退了勇氣,被麵臨的困境消磨了精神,被眼前的艱險擊垮了信念。不知道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不知道彩虹的絢麗,是緣自淒風苦雨;不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在壓力麵前倉皇失措,在壓力麵前喪失了勇力,在壓力麵前俯首稱臣,甘拜下風。這樣自甘沉淪,自願墮落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壓力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的人生常態,你不能回避,也不能逃避。“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心態隻能是麻痹自己的自我欺騙,是自欺欺人的唯心之論。無論你承認與否,壓力就在我們麵前,它讓你無處躲閃,無處藏身。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在生活工作中不斷地催人奮進,不斷地推陳出新。通過壓力使你發現自己的潛力不知不覺已被挖掘,你的才智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壓力釋放的過程恰是動力產生的時刻,隻有領略生活的苦、樂、酸、甜才能感歎生活的幸福、快樂的真正含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把壓力當成動力,向前、向前、向前進!永不止步。

44.會變化就會有機會

應變能力是當代人應當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麵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這些信息,是人們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的關鍵。它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麵,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麵臨的變化和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可能麵臨擇業,下崗等方麵的困擾。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是很有幫助的。

應變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沉著應戰,而不是緊張和莽撞從事。應變能力高的人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遇事冷靜,會自我檢查。

喬治的哥哥就是個農場主,擁有不少的黑奴。一天黃昏,天氣晴朗,晚霞滿天。喬治和哥哥在家裏幹活,正當他們做得起勁的時候,門被悄悄地推開了,一名黑奴的女兒走了進來,動靜是如此的小,以至於專心幹活的兩人都沒有看到。好半天工夫,喬治的哥哥不經意間抬頭才看見了她,於是很不耐煩地問她:“你是什麼人,要幹什麼?”“我爸爸讓我向您要兩毛錢的工錢。”那小女孩聲音很響亮地說。“現在不可能給你,你回去和你爸爸說。”喬治的哥哥根本就不想搭理她,連原因都沒問,就直接很粗暴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