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社會發展呼喚優才教育新領域
1993年,沈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東北育才學校為優才教育基地,到2005年已經12年了,而育才人進行優才教育實驗已近30年。在這裏,優才教育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許和各級領導的普遍好評。它已經成為育才的品牌,成為沈陽、遼寧乃至全國教育的品牌。優才教育的內涵也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隨著優才教育實踐經驗的積累而不斷擴展、更新。隨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代相對應的重點中學建設的教育發展思路已經被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思想所取代,這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舉措,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同時也對東北育才學校的優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讓學校的優秀教育資源形成輻射,提升整個沈陽市的基礎教育水平,以滿足更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已經成為東北育才學校在新形勢下能否與時俱進從而獲得長足發展的製約瓶頸。為此以蘇文捷校長為首的東北育才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很好地繼承學校已經形成的優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順勢而為,將優才教育理念發展為全麵優才觀,並通過7年的艱苦實踐突破了傳統優才教育理論框架的束縛,走出了一條服務於沈陽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資源渴望的優才教育之路。新老優才觀的區別,不僅在於辦學規模擴大了,滿足了更多學生的求學需要,更重要的是,新的優才教育惠及到看似更普通、更一般的學生,將他們也培養成傑出人才,讓普通的學生提高速度快,進步幅度大,發展更全麵,未來成為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一)優才教育理論的擴展
1.優才教育理論框架的形成
優才教育,即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打基礎的素質教育,它是因材施教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麵,是對資質優秀的兒童貫徹教育平等公正原則的重要體現。這種教育考慮到了學生資質的差異,滿足了資優學生對基礎教育的特殊需求和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高層次的要求,提高了基礎教育階段的辦學水平。優才教育通過對傑出人才的集中培養,有利於為國家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有利於國家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自1986年,學校創建了中學四年製超常教育實驗班,成為國內較早開展超常教育實驗的中學之一,又在隨後的1989、1993年相繼創建了“單科強化,能力遷移”和“開發潛能,超越常態”兩種優才教育模式,形成了超常教育實驗班、特長班(數學、英日、英法)、常態班等多種模式並存的東北育才優才教育模式。優才教育已經成為東北育才學校辦學的核心特色。
2.優才教育理論的重大突破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均衡的要求日趨強烈,傳統模式的優才教育理論盡管曾經在過去的實踐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在以“追求公平”為主旋律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東北育才學校的優才教育實踐必須尋找新的理論突破口,以使東北育才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日益擴大的社會需求,實現育才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限度共享。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和實踐,蘇文捷校長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麵優才觀”的重要理念,即在優才的培養過程中,在內容上,把各界領軍人物所應具備的領袖素質的培養擺到突出位置。在對象上,按照優才教育全麵、充分、和諧、有個性發展的要求,關注每一個教育個體,堅持對資優學生實施高起點教學;對常態學生注意發掘潛能、培養特長、張揚個性;對學困生注意打牢基礎,發揮其個性特長優勢,通過有效遷移,揚長補短。為每一個學生成為優才提供機會和條件,人盡其才、各展才華。
3.全麵優才觀的解讀
全麵優才觀反映了東北育才學校在培養目標方麵的質量價值追求和提升方式的具體要求:(1)育才的質量是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包括知識能力、品德、人格等素養在內的全麵質量。在東北育才,學校不僅看重學生考場表現優秀的階段發展成果,更看重人生舞台表現優異的可持續發展成效,關注育才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樣就打破了傳統觀念對優才教育成果判定的拘泥,優才的成效更側重於對受教育者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塑造和提升;(2)育才的質量是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得到健康成長的全麵發展,強調數量與質量的辯證統一。這就打破了以往東北育才學校對優質學苗的過分依賴,使優才教育麵向整個社會,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優才教育更追求人盡其才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教育優才”;(3)育才質量的特質是各方麵領軍人物領袖資質的培養,育才看重學生入名校,更看重他們成名人,關注走出育才成為名人的學生對育才品牌的久遠支撐,這就是蘊涵著育才文化的質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