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栒? 王翦(1 / 2)

“孫子有雲:上下同欲者勝。方今寡人以國相托,望老將軍速滅荊蠻,寡人當與將軍同享富貴。”

“唉,”聽完使者宣讀的旨意,王翦幽幽的歎了一口氣,“秦王還是太急了啊。”

他拉著自己的孫子,慢慢走出軍帳,仰望星空,“楚國國運已墮啊……”

“那,父親為何不下令攻打楚國呢?”旁邊的一個將軍小心得問了一句。

“我手中六十萬大軍,在常人看來,對付楚國二十萬軍隊可以說是勝券在握,但這僅僅是兵力優勢,而不是必勝——秦國二十萬大軍新敗,而楚軍已經是最後一道防線,有著必死的決心和高昂的士氣,況且主將項燕深諳韜略……”

“父親也是百戰百勝的當世名將啊。”

“為將者,不可貪功;為小國將者,與國家休戚與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兵聖也,孫武可當之;然為大國將者,古之兵聖,總能以十倍兵力打擊敵人,非全勝而不戰,故都無勝名在外。今歲我三倍於項燕兵力,然難保全勝啊……”

“那父親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王翦沒有回答,反而對著自己身邊的一個小孩說,“離兒,孫子曰:‘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記得了沒?”王翦深邃的目光緊緊盯著遠處山上點點的火光,而小孩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報——項將軍,王翦又向秦王催要封地了。”軍士進帳。

兩列站立的將軍都竊竊私語起來了。

“將軍,已經六次了,”帳下一個將軍站了出來,“看來,前麵李信敗於我軍,秦人已喪膽,王翦此來,不過是擁兵自重而已。”

“是啊,將軍已經有前者大破李信的經典戰例,秦人聽聞將軍大名哪個不是望風而逃?將軍連追三天三夜,到達李信壁壘後,沒有休整的士兵依然能夠大破秦軍,這是何等的氣概。”

“王翦深諳為將之道,應該不會不盡一個將軍的職責的。”項燕不知道是不是在和自己說話,但比起前幾次,他這次多用了一個應該。

“將軍,已經入夏了……”旁邊一個將軍提醒了他一下。

項燕沉吟了一下,這是他自己的失誤,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失算。當他知道老將王翦帶兵攻楚的時候,深諳地理的他率先把兵力集結完畢,一座高山前的平原,以期作為秦楚決戰的陣地,左邊是樹林,右邊是河流——背山傍澤,本就是兵書上最好的屯兵之地——在兵力遠不足對手的情況下,這是一個良好的決戰場地,對方的兵力不能全部施展開,隻要防止敵人從樹林偷襲,他將沒有被包抄的憂慮,並且,身後的高山,一則可以完全掌握敵人的動向,而且作戰時一旦對方兵力優勢體現後,自己部隊被壓上山的話,也能擁有最後一搏的地勢——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六十萬大軍,居然就在他選擇的陣地前麵停了下來,一夜之間,車柵連環,構成了堅固的壁壘。攻擊者擺出一副防守的架勢,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更沒想到的是,居然一守就是大半年了。

他每天都派間諜去打探,甚至自己也去,但到的完完全全是一副安靜祥和的表現,士兵們在河裏洗澡,在河灘扔石頭,比跳遠,完全沒有要作戰的架勢,甚至王翦對於他去下戰書的使者,也始終好言相慰,王翦甚至還派使者邀請他去對弈——但項燕始終相信,王翦此來,絕不是擁兵自重那麼簡單,甚至,他誌在滅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相信開始慢慢淡化了……為了防止火攻,項燕把山上本來就少的樹木砍了個精光,但現在,居然守到入夏了。

“將軍,現在楚國國力日衰,朝中昏暗,將軍在此久守不戰,恐朝內已是誹謗成風,莫如就此撤兵,另謀戰地,若王翦不追,則班師回朝。”

項燕沉默著。

“將軍——”兩排將軍全部站了出來。

還是沉默,沉默得有點可怕。

“將軍——”兩排人都跪了下來。

“那——”他微微開口,“明天全軍戒備,下午前軍一營,張大旗後退,並在山後埋伏,若王翦不來追,當晚全部撤走。”

“是!”

入夜,一名負責占卜的小校還在惴惴不安的看著天象,項燕身為將軍,從來不迷信占卜,今天他破天荒的讓這名小校占卜了一次,結果,大凶。內心原本彌漫的不安,更加濃重了。但命令已下,各軍營也早已準備,難道僅僅因為自己的不安,再去推翻軍師會議上已經達成的共識?何況,即便撤銷命令,依然是對峙的狀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戰局依然會焦灼,而確實,楚國的國力,也在這樣的對峙中,將漸漸消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