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的話(1 / 1)

本書不是百科全書或知識普及讀物,而是一本小說。作者以邊走邊思的方式,一路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些見聞和感受相當的個人化、個性化。並且,為了情節需要,個別地方會有一些虛構的成分,以更好地表達那顆因家庭、愛情瑣事而疲憊的心,在風景幽美、人性淳樸的地方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所以,有幾點說明。一是故事發生背景是1998年前後,所以書中的一些細節與現在已經有不同。比如當時沒有修通鐵路,一些公路也不像今天這樣寬、長,而物價(比如住宿費、菜價、車票等)與現在更是不同,請讀者斟酌參考。二是關於個別地名的寫法。個別很小很小的地名(如某座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山的名字,或者人跡罕至處某個小村子的名字),為作者根據當地發言音譯而成,如果與現行常用名稱略有出入,請讀者見諒。三是關於民俗或知識方麵的一些細節。如有個別細節與科學或事實略有出入,請各位讀者見諒,並請把您的批評和寶貴建議發送到[email protected],以備我們再版時及時更正。

本書於2011年8月首版,當年國慶節各地均售罄。因讀者反響熱烈,三次緊急加印,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此次推出的版本為作者全新修訂本,糾正了一些差錯,充實了一些內容。感謝讀者朋友的關注,非常希望本書能對您的工作、生活或者心靈,產生一些有助益的影響,也懇請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幫助我們。

幾句囈語

13年了,我的記憶在這裏出現了一道光芒——那是難忘的1998年。

那一年我決定離開這個世界!隻希望離開的時候,我是快樂的。我不願意再來!

那一年,我像個一往無前的勇士,追著霞光萬丈的夕陽奔向了西藏的懷抱。

從那以後,西藏對於我來說已不再是一個夢,它漸變成了一座哲學高原。

我不停地在這座哲學高原上攀爬。

在西藏,那些土生土長的康巴漢子或許隻將那裏當成普通的生存之地,那些風暴和誦經聲是他們身體裏的血肉。但神秘的西藏仍以宗教的偉岸與生活的藝術,反襯出我們生命的渺小、卑微和庸碌。

我是一個用生命的熱情燃燒流浪之路的女人。曾像許多人一樣,曆盡艱辛抵達那空氣稀薄之地為靈魂吸氧。在而後的日子裏,當精神陷於困頓的時候,隻要眺望遠方的那片高原,便會有一種激情注入身體。

對於西藏,我總是感覺有那麼多的話要說。不過現在所有的語言都隻是如夢囈語。這些囈語,雖不能彙成氣勢磅礴的江河,但涓涓的小溪依舊能沁人心脾。

宗教不單純是信仰,還是追求自由。

信仰是快樂,宗教是精神的皈依處,讓人心裏有著落,能在純粹的自然中心靈清明。

我知道修行不隻是端坐和念咒,修行是去好好體會人生,修行是如何麵對每一個你遇見的人,修行是如何處理針對你而來的惡言。

我感激自己活在這個身體裏,感激自己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感激父母,感激一切蒼生……

其實人最空靈的時候離宗教最近,隻有那個時刻才可以在塵世中歸於恬淡。我經常會蜷縮回那個空間裏麵,回味行走的過程,行走的感悟。

從前隻知道我需要一種安慰來撫摸傷痛,於是選擇了行走。以為行走可以讓我遠離過去。但生活中的某一時刻,某種場景,某些話語,都可以瞬間將自己內心深處的一段記憶激活,於是那些人和那些故事便冷冷地從心海深處走出來,悄悄地翻弄著過去的歲月,痛楚的情緒瞬間就會將自己包圍,整個人也就融化在曾經的那段時光裏了。

每次都會疼痛很久。

那時候,非常非常害怕這樣的觸動,所以選擇了遠離人群。在許多如水的夜裏,我會偷偷地渴望有人能懂得我隱藏在心底深處的疼痛。當月上的時候,才敢把揉進血肉的情感,輕輕地晾出來,獨自悄悄地淋濕,又悄悄地風幹,再收到隱藏的地方安放,在第二日淺薄的晨曦裏,含著笑繼續走在路上。如今,有許多日子沉下去了,就沉下去了,消隱於永恒的黑暗之中,再也發不出丁點的回響,然而,在西藏的那些日子,經年之後,我還能看到它曾經閃爍的光,秉照著我微弱的生命,讓我溫暖、懷想。

飄沙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