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丞相府內。
鄧艾見諸葛亮愁眉不展的,便放下手上的《兵法二十四章》(諸葛亮所著),問道:“丞相,為何最近一直愁眉不展的,可是還在為先帝駕崩之事而憂傷?但是人死不能複生,師父還是應該早日振作呀!”
諸葛亮聽後,苦笑道:“當年陛下三顧茅廬請我出山,讓我有機會一展心中的抱負,十幾年來君臣相得,如魚得水。陛下之恩亮雖死不能報也!哎,如今陛下走了,我又如何能開心的起來。”
鄧艾聞言勸道:“丞相,先帝雖死,然而當今陛下聖明。頗得先帝之風。丞相應該好好輔佐陛下一統天下。光複漢室。方不負先帝之恩呀!”
“嗯,你說得對!”諸葛亮長歎一聲,問道:“士載,你對當今之勢有何看法?”
鄧艾理了理頭緒道:“如今魏、蜀、吳三國最強的依然是曹魏,曹操未死之時曹魏名將如雲,謀士如雨,但是近年來曹魏的名臣宿將死的死,老的老。今能上陣者,唯張遼、曹仁、徐晃、張頜等幾人而已,善謀者唯有賈詡、司馬懿、陳群等寥寥數人。即使是這些人若為曹操統領,亦不可小覷,然此時卻是曹丕,實力不免大打折扣。為君者不一定要多謀,但要善斷,曹丕上壓漢皇,下逼胞弟,所作所為可知其人心中發虛,有曹操之才氣,但無曹操之霸氣,更無曹操之膽氣。所以如今的大魏已不是什麼心腹大患;此次先帝伐蜀,雖然無功而返,然而並未傷筋動骨,仍有與曹魏爭雄天下的資本。更況且我西蜀五虎良將隻餘其三,然而趙信、羅雄,冷雲,龍戩,關平,關興,張苞等人皆正當壯年,都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名將;而運籌帷幄之中則有丞相,李嚴,劉巴,黃權等人,當今聖上更是明君,愛民如子,事必親躬。有此明君何愁奸賊不滅,大漢不興;再觀東吳,孫權此次雖勝,然而亦是元氣大傷,損兵折將。再加上孫權北有曹丕,南有五溪,山越未平,荊州初定,內憂外患不可不慮,所以我料五年之內孫權定不會有什麼大動作。我西蜀倒是可以借此時機與孫權重新結盟,共抗曹魏。專心北伐。待取得中原之地後,便可一鼓作氣滅掉孫權一統江山。”
這些日子以來他發現鄧艾不但聰明,而且勤勉好學,一點就通,常常是舉一反三。諸葛亮從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一樣關愛。諸葛亮憐愛的看了看鄧艾,對他的回答很是滿意。
········
洛陽皇宮大殿之上。
曹丕對群臣道:“西蜀劉備已亡,天下更有何人是朕敵手,朕意趁此時機,起兵伐蜀,眾卿家以為如何?”
太尉賈詡諫道:“陛下,劉備雖亡,然其必托孤於諸葛亮,諸葛亮感劉備知遇之恩,必傾心竭力,扶持嗣主。況西蜀武有黃忠,趙雲馬超,趙信等輩,文有諸葛亮。陛下不可倉卒伐之。”
正說間,隻見司馬懿奮然而出曰:“太尉此言差矣,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
曹丕大喜,問道:“仲達有何妙計快快講來!”
司馬懿道:“陛下,若隻起中原之兵,極難取勝。須用四路大兵,四麵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西蜀。”
曹丕聞言,問道:“不知是哪四路?”
司馬懿道:“陛下可修書一封,差使往遼東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一路也;再修書遣使齎官誥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吳修好,許以割地,令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徑取涪城,此三路也;然後命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二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西川;此四路也。共大兵五十萬,五路並進,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當乎?”
曹丕聞言,大喜道:“有仲達在,朕何懼那諸葛亮!若此次功成,朕封你為蜀王讓你坐鎮西川。”
司馬懿聞言,忙道:“為陛下效力乃臣之本分,安敢在做他想!”
“仲達真乃忠臣也!”
此刻司馬懿麵色一沉,心中冷笑道:“諸葛亮呀諸葛亮,我看你如何抵擋我這四路大軍!”
·······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