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從世界事務的邊緣走到了世界事務的中心。
——(美)哈裏·S·杜魯門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英、法、德、意、日等資本主義強國兩敗俱傷的下場相反,後來居上的美國坐收漁人之利、迅速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
1945年時,美國獨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量的2/3,外貿出口額的1/3,黃金儲備的3/4,小麥產量的1/3,棉花產量的1/2,玉米產量的70%,煤和石油產量的62%,鋼產量的61%,發電量的48%,汽車產量84%,冰箱和洗衣機產量85%,擁有84%的全球民用飛機。美國武裝部隊從1939年的33萬人擴張到1945年1212萬人。
當時,美國的空中力量遙遙領先,1.5萬架遠程飛機幾乎完全壟斷了世界洲際空中運輸,控製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部空中航線。美國海軍力量躍居世界第一,380萬噸海軍艦艇超過英國(150萬噸)一倍還要多,484個美軍海外基地幾乎控製了全球所有的海域。在軍事技術方麵也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美國獨家握有原子彈生產技術,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國力強大了,地位提高了,美國對世界的看法也隨之
圖為《聯合國憲章》的特寫,以及埃及簽字的情形(1945年6月26日)。
改變了。從地區大國到全球大國,偏居西半球北部的美國驟然間變成了戰後世界的中心。然而,登上世界中心地位的北美大陸卻再也裝不下美國稱霸全球的心思,整個世界都落入了美國審度的視野,整個世界都成了美國縱橫馳騁的必需舞台,將整個世界納入由美國領導的資本主義體係成了美國的新夢想。
正是為了構建“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的戰後世界秩序,1945年4月25日,美國召集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282名代表聚會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月26日,與會的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10月24日,美、蘇、中、英、法等多數國家遞交批準書後,《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United Nations)由此建立。
加上事後簽署《聯合國憲章》的波蘭,聯合國共有51個創始國。其中,西歐和拉丁美洲國家34個,亞洲和非洲國家11個,基本上都是追隨美國的,蘇聯方麵的成員國隻有6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設置美、英、法、中、蘇五大常任理事國,前4票均屬美國陣營。1946至1953年期間,聯合國大會通過800多項決議,其中美國支持的議案隻有2項被否決。美國通過一個多數票集團操縱著聯合國,堂而皇之地確立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霸權。
在確立國際政治霸權的同時,美國也積極建構其在戰後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1944年7月,美國召集英、法、蘇、中等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個國家的代表聚會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重建世界貨幣金融秩序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7月22日,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
該協定確認了美國政府規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黃金的彙率,各國中央銀行可據此彙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各會員國按本國貨幣含金量與美元建立不得隨意更改的固定彙價。由於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會員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從而賦予美元淩駕於其他貨幣之上的特權,成為等同於黃金的儲備貨幣和主要國際支付手段。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幾乎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中央銀行,以美元為中心、實行固定彙率製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係由此確立。
1945年12月27日,《布雷頓森林協定》正式生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即世界銀行)成立。兩機構總部均設在華盛頓,關鍵職務由美國人擔任,1/5以上的投票權掌握在美國手中,美國得以通過美元的發行、信用的擴張與收縮、以及調控國際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來操縱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國際金融,把持世界經濟的血脈與心髒,為戰後美國謀求世界霸權、推行幹涉主義外交提供了有力的金融工具。
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利潤在增長。農民富裕了。人們的收入和實際購買力比以往增加了。《幸福》雜誌報道說,所有這些都超過了1947年的記錄,是“我國或其他任何國家的曆史上和平時期中最高的生產記錄”。
——(美)戴維·麥卡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