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巔峰之上(8)(2 / 3)

喬布斯的個性是絕不放棄控製權的。不到最後一刻,他絕不肯對外宣布他的病情(這等於是宣布他放棄了控製權)。外界越是質疑他的健康,他就越是要加以否認。幾天後,他引用馬克·吐溫的名言“關於我死亡的報道被嚴重誇大了”予以反駁。

2009年1月5日,喬布斯發布公告稱自己的消瘦和先前的癌症沒有任何關係,隻是因為“荷爾蒙失調”,而“這個營養問題的解決辦法是相對簡單的”。但僅僅9天之後,他就宣布了第二次病休。庫克再一次代理了他的CEO工作。但喬布斯強調,這僅僅是代理,6月份他會重返公司。隨後的4月,他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一家醫院進行了肝髒移植手術。移植本身很成功,但醫生們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其他的部位。

喬布斯依然頑固地生活在“現實扭曲力場”之中,他還是不願意放棄控製權。這個時候,正在上高中的兒子裏德,成了他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在內心和上帝做了一筆交易,他一定要參加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那個時點是一年後的2010年6月。

5月底,喬布斯從孟菲斯回到家中休養。在此期間,蘋果公司的狀況讓他又是高興,又是難過。他高興的是,蘋果公司的股價從他1月份宣布病休時的82美元,漲到了現在的140美元。讓他難過的是,這個業績是在他缺位5個月期間達成的。這說明,缺少他的蘋果公司一樣可以運轉,而且似乎運轉得很好。

其實,喬布斯既無須太過高興,也無須太過難過。就像他當年回歸蘋果第一個季度就讓蘋果取得盈利一樣,其實也有阿梅裏奧的功勞。現在,庫克代為主持的蘋果,取得的成績當然也有喬布斯此前努力的慣性影響。

喬布斯強撐著虛弱不堪的身體,迫不及待地參加了幾天後的董事會。隨後的6月初,他在家裏主持工作。到了6月底,他又神奇地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他連一分一秒都不願失去控製權。低調而淡定的庫克交回了CEO的權杖。

盡管喬布斯保持了樂觀,他的妻子勞倫·鮑威爾卻知道他的病情已經無可挽回了。她給艾薩克森打了一個電話,直截了當地說:“如果你真的打算寫一本關於史蒂夫·喬布斯的書,最好現在就開始。”艾薩克森接受了。

接受“每個人都將死去”,是人類必須掌握的最大的一個習得性無助。無論你富有、貧賤,無論你健康、疾患,無論你幸福、悲哀,都難逃一死。死亡之所以如此令人恐懼,就是因為我們認知到死亡會永遠地剝奪我們所有的控製權。

喬布斯在斯坦福的畢業典禮演講上說:“沒有人願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人們也不會為了去那裏而死。但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也應該如此。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

當他這麼說的時候,他並沒有坦然接受這一項終極意義上的“習得性無助”。但是,隨著死神腳步的日漸迫近,無論他如何運用“現實扭曲力場”、無論他采用何種最先進或最詭異的療法都無濟於事時,這個桀驁不馴的梟雄終於被迫接受現實。但是接受並不代表著屈服。絕大多數人在麵臨這樣的噩運時,要麼肆意放縱,盡情揮霍剩下的不多的時間;要麼絕望悲戚,在無盡的自怨自艾和怨天尤人中含恨而去。

喬布斯卻不是這樣,他不肯放棄活著時每一秒的控製權。在公司裏,他仍然是那個指手畫腳、苛刻挑剔的暴君,從不肯放鬆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在醫院裏,他也對醫療器械和醫療方法的不盡完美而橫加指責。

這隻是他的一個方麵。失敗讓他學會妥協,死亡則讓他擁有了正常人的感情。是啊,在死亡麵前,所有的期望、所有的驕傲、所有對於困窘和失敗的恐懼都會煙消雲散,隻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個真正重要的東西,當然是指他的蘋果公司。但是,他的家人也在終極時刻即將到來之前被包括了進來。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與愛投入了工作,對家庭幾乎沒有付出。現在,他那作為一個人的情感複活了。他接受了艾薩克森的采訪,對他敞開封閉了數十年的心扉,其目的也不再是要讓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愛因斯坦或愛迪生式的人物(他承諾不幹涉他的寫作)。他隻是想讓他的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曾經做了什麼,為什麼總是那麼忙,而沒有陪伴著他們的成長。

2010年初,喬布斯的身體似乎有所恢複。在這一年,除了推出了iPod和iPhone的升級產品,又打出了一次漂亮的本壘打。第三件神器iPad再一次驚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