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巔峰之上(2)(1 / 3)

此時的蘋果公司還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斯平德勒自己無力將蘋果帶出低穀,就不斷尋找能夠將蘋果公司收購的公司。他與Sun公司的麥克尼利相談甚歡,董事會也同意了由Sun來收購蘋果。後來,麥克尼利看到蘋果公司第四季度的損失將比預期更為慘重時,大幅度調低了報價。斯平德勒就像當年的斯科特一樣,身體不堪重負,隻好交出了大權。1996年1月31日,蘋果公司董事會決定讓董事會成員、國家半導體公司的CEO阿梅裏奧接任蘋果的CEO。

阿梅裏奧出於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而不甘心讓麥克尼利來領導蘋果公司。國家半導體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從困境中解脫,如果他繼續待在那裏,他將獲得更多的股票期權。但是,阿梅裏奧就像當年的斯卡利一樣,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投入了蘋果的懷抱。收購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阿梅裏奧新官上任,積極尋找能夠讓蘋果脫困的辦法。有一次,他和好萊塢的一位經紀人傑夫·博格(JeffBerg)共進晚餐。席間,博格提到了喬布斯。喬布斯因為《玩具總動員》的成功,已經成為好萊塢的新貴,聲名鵲起。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的成功,往往讓人相信他在另一個領域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

阿梅裏奧後來在回憶錄中記錄了這件事:“博格對於蘋果公司的了解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令我驚訝的是,他對於如何使蘋果成功,提出來一針見血的建議——繼續改善技術,同時改善使用者的體驗。他也大力強調工業設計的觀念——使我們的產品有迷人的外形。這個主張立即打動了我,我完全讚同這一點:一台外形出色的電腦在市場上有加分作用(在接受這一觀念的同時,我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地推崇喬布斯的明智方法之一)。”

旁觀者清。博格的看法一針見血。在IBM、微軟統領市場十幾年後,電腦已經日漸走進了千家萬戶。這個時候,外形迷人的個性電腦自然就成了更新潮的選擇。那正是喬布斯的拿手好戲。屬於喬布斯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可他還是在荒野裏徘徊,在一個他並不曾投入生命之重的領域裏徜徉。

阿梅裏奧想起了一年多前和喬布斯那次並不愉快的見麵。這個人能夠幫助蘋果起死回生嗎?阿梅裏奧陷入了深思……

心理感悟:成功者都是全能冠軍。

48對手幫了個大忙

阿梅裏奧上任時的蘋果公司看起來已經很難逃脫破產的命運了。1996年,公司的股價從1991年時的每股70美元跌到了14美元,市場份額從16%跌到了4%。1996年這一年,蘋果公司的虧損達到了10億美元。與此同時,其他的IT公司得益於互聯網熱潮的興起,股票的價格都迅速地以2~3倍的速度上漲。

阿梅裏奧以為自己可以拯救國家半導體公司,當然也可以拯救蘋果。但蘋果的管理難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比如,他發現了兩個項目組相互拆台。他下令解散其中的一個項目組。幾個月後,他驚詫地發現他已經下令解散的項目組不但依舊存在,而且從未停止過拆台、搞破壞,大量浪費著公司的資金。如果我們對喬布斯當年的作為記憶猶深的話,就該知道,這一切都是喬布斯開創並遺留下來的惡風陋俗。

拯救一個瀕臨倒閉的公司,無非是“止血”、“輸血”、“造血”這三招。“止血”就是毫不留情地砍掉不能盈利的既有項目和看不到前景的開發項目,盡可能減少資金的消耗。“輸血”是積極尋求外部的資源投入。“造血”則是在內部尋找或創立能夠持久盈利的新項目。

阿梅裏奧正是這樣做的。他舉起了大砍刀,將蘋果公司亂七八糟、各自為政的500多個項目砍到了50個。這一招效果不錯,迅速止住了“流血不止”的局麵。至於“輸血”,阿梅裏奧不希望外部資金介入而失去對蘋果的控製,但“造血”一時半會兒也無法自我完成。

當時,麥金塔電腦的操作係統MacOS7毛病重重,經常會在使用過程中崩潰。阿梅裏奧希望在1997年1月份召開的蘋果世界大會(Macworld)之前開發出一套新的操作係統,但僅靠內部開發很難完成。阿梅裏奧隻能借助於外部采購。

這一消息就像一塊大肥肉,吸引了各色人等的關注。

第一個覬覦這塊肥肉的就是比爾·蓋茨。微軟“竊”自麥金塔的Windows操作係統經過十數年的改良,已經以絕對優勢壟斷了市場,將麥金塔的生存空間壓縮到了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步。如果能夠將Windows係統反攻回麥金塔電腦內,那麼,比爾·蓋茨就算是取得了之於蘋果、之於喬布斯的完勝!

如果此時蘋果的CEO是喬布斯,他肯定會將居心不良的比爾·蓋茨罵得狗血噴頭!但阿梅裏奧是外部空降而來的,沒有“麥金塔情結”,也沒有蘋果老員工對微軟的仇恨情結,所以,他沒有拒絕蓋茨。

另一個關注此事的就是蘋果公司的前高管——法國人加西。這個人可謂是喬布斯的頭號大敵。喬布斯對他的憤恨程度甚至超過了對斯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