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公眾演說的靈魂(5)(1 / 3)

好點子固然人人都會有,但山德士上校就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但會想,且還知道怎樣付諸行動。隨後,他便開始挨家挨戶地敲門,把想法告訴每家餐館:“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雞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夠提升,而我希望能從增加的營業額裏抽成。”

很多人都當麵嘲笑他:“得了吧,老家夥,若是有這麼好的秘方,你幹嗎還穿著這麼可笑的白色服裝?”這些話是否讓山德士上校打退堂鼓呢?絲毫沒有,因為他還擁有天字第一號的成功秘方,我稱其為“能力法則”,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動”。

每當你做什麼事時,必須從中好好學習,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山德士上校確實奉行了這條法則,從不為前一家餐館的拒絕而懊惱,反倒用心修正說詞,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說服下一家餐館。

山德士上校的點子最終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絕了多少次嗎?整整1009次之後,他才聽到了第一聲“同意”。

在過去兩年時間裏,他駕著自己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足跡遍及美國每一個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後座,醒來逢人便訴說他那些點子。他為人示範所炸的雞肉,經常就是裹腹的餐點,往往匆匆便解決了一頓。

曆經1009次的拒絕,整整兩年的時間,有多少人還能夠鍥而不舍地繼續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無怪乎世上隻有一位山德士上校。我相信很難有幾個人能受得了20次的拒絕,更遑論100次或1000次的拒絕,然而這也就是成功的可貴之處。

如果你好好審視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業的人物,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輕易被“拒絕”打敗並因此而退卻,不達成自己的理想、目標、心願,他們就絕不罷休。

故事三:“神童”是這樣煉成的

曆史學家房龍曾經講過,天才就是熟練技巧上加一點說不清楚的東西。丁俊暉為什麼會迷上台球?為什麼擁有如此超人的天賦呢?

丁俊暉8歲的時候,有段時間他放學回來很晚。有一次他一直沒有回來,於是母親就讓父親(丁文鈞)去找他,結果在他們家對麵的台球房裏發現了他。他在那裏打球已經有很多天了。丁俊暉的父母那時知道他迷上了台球,但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興趣。

丁文鈞夫婦有一次帶丁俊暉到家鄉宜興青少年宮去打球,他的一記長球引來當時在打球的宜興台球“四大天王”的讚歎。他們認定,這個孩子打球會很有出息。

這時丁文鉤夫婦意識到,兒子小小年齡就麵臨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打球還是讀書?

小丁當時學習成績很好,母親不願意他放棄學業。但他爸爸想法不同,他認為體育名人,像鄧亞萍等都是先成名後讀書,有體育天賦的孩子不應該像普通人那樣來教育。

他們征求兒子的意見,丁俊暉選擇了台球。下定決心後,他爸爸告誡他說:“既然你選擇了台球,就要做好,要像對待工作那樣去做好它。”

父親的教導就像石頭上的字一樣,牢牢刻在丁俊暉的心中。帶著這句“人生格言”,丁俊暉開始了自己的台球生涯。為支持他訓練和比賽,丁文鈞夫婦的生意不做了,房子賣掉了,還從朋友親戚那裏借了很多錢。後來,他們真的傾家蕩產了。就在時日維艱之時,一個東莞老板看中了丁俊暉的天賦,願意出錢資助他。1998年,丁文鈞帶著兒子南下廣東。

他們兩個人去時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一年後,母親也去了東莞,身上帶去了外婆給他們的一萬塊錢。

到了東莞,生活更為艱難,一家人最先被迫住在一個職工宿舍樓走廊裏。當時他們圍出大約8平方米的空間,就一張床,兩人睡上麵,一人睡下麵;吃由老板提供,夥食很不好,菜都是黃黃的,經常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