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像呼吸一樣,順從自己的節奏(6)(1 / 3)

不同路途的收獲

然後一路到達了三陽鄉。狹窄的街道上擠滿了人、狗、三輪車、籮筐和麻袋。我們不可能真正地活在唯心之中,所以無法忽略掉這些現實之物,以到達所想之境。

但在這裏,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給身體補充一些能量。

依然是從東往西沿街道一家不落地搜尋了過去,僅有的幾家餐館被我們找了個遍。終於選定了一家感覺還算靠譜的坐下,點了一些食物和飲料,阿lee還跑去買了一堆熟食。四個人坐在簡陋的餐館裏,狼吞虎咽般地吃完了。

待身體裏的饑餓感消失後,那兩個寧波學生又生起了放棄的念頭,探討著搭順風車的可能性。如果騎行途中,不能忍受任何困難和挫折,那在生活中同樣隻能是個懦弱的人。一直給自己傳輸放棄的心理暗示,心怎能堅持?

大多數人的失敗,隻是不願意再多忍耐一下,在達到目的前,自己先輸給了自己。所以,我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試圖去戰勝自己的懶惰心。

從餐館出來後,他們見空貨車就試圖去攔一下,一直沒有成功,隻能硬著頭皮跟著我和阿lee繼續朝前走,向歙縣的方向。

三陽鄉的街道盡頭,有一個三岔路口。右手邊是正規路線,翻新過的省道路麵平整,所有人會選擇沿這條路走;左手邊是狹窄而顛簸的一條沙石小道,順著溪流曲折蜿蜒而下,幾乎沒什麼人能注意到它的存在,甚至狹窄到連三輪車都無法通過,也極少有人願意去嚐試。對我來說,隨大眾走過的路,雖然很安全,但沒有新鮮感。

我們不喜歡走尋常路,毅然選擇了冒險。

聖嚴法師也曾說過:“當大家都在盲目爭奪之時,你最好選擇另外一條路走。”

因為道路上很擁擠,人群裏也很嘈雜,在群體中很容易失去獨立主見。而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屬於熱衷於獨木橋並遠離群體意識的人。

騎行也是如此。當大家都擠在同一條路上,感覺更像一場公路表演賽,而非對大自然的個體親近和孤獨體驗。如果真的能夠懂得享受孤獨,那是難得的一種能力。

走著走著,我們開始慶幸自己選擇了那條鄉間小路。它有著非常安靜的環境和山穀外貌。一路穿過鄉村、小溪、私人花園、田間稻場、靜謐的墳場……在蔚藍的天空和半山間飄著幾個白色的村莊,一座座綠山又將其包圍,如此安詳。

有著油畫的質感。

村莊與道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讓人產生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感,仿佛在召喚著人們的出塵或歸隱。到處留有典型的徽派建築與現代文化相碰撞後的痕跡。山坡上的羊群偶爾會跑到溪流中喝水,與人保持特有的親近關係。

我們就這樣遊走著,像是回到了童年,充滿無憂與喜悅。那兩個寧波學生的臉上也有了笑容,甚至大家都開始高歌了起來。聲音劃破了村莊的寧靜,引得一陣陣的狗叫聲。

但,我們真的找到了通往快樂的蹊徑嗎?

沒有餘力之時,專注一個方向

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哪兒都是目標,那兒就沒有目標。

——蒙田

我們的自然之道

憑時間上的預估,在偏僻的鄉間小道上大約行走了15公裏,又與省道會合。在充滿美景的路上,我們時常會忘掉時間。

一到省道,過往的長途大貨車開始增多,公路上變得異常吵鬧。沿途也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風景,唯一的風景也許就是公路上成群成群的年輕騎行者。

我們隻能再次專注於埋頭趕路。

到達杞梓裏小鎮,我和阿lee再次將那兩個寧波學生甩在了身後。後來,當我們騎累了在一條河岸邊休息時,發現一輛大貨車狂按著喇叭從我們身邊駛過。車廂裏放著兩輛自行車,兩個熟悉的身影坐在駕駛室裏遠遠地向我們揮手。他們終於如願放棄了,搭上了順風車。這是他們一直在計劃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