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是什麼因素決定著人類曆史上各文明的興衰進程?(上)
文明,在這裏指的是一個族群整體的社會發展狀態。一個族群,可以指一個民族,可以指一個國家,可以指一個區域,也可以指整個人類。與正統史學上,以國家建立為標準的文明概念是不同的,前者的概念是包括後者的。
公元前3500年左右,泥羅河流域出現許多的奴隸製小國,隨後又形成了統一的古埃及國家,人類迎來了文明的曙光。人類文明為什麼會在泥羅河流域最早興起呢?緊隨其後,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印度河流域出現古印度王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夏王朝,還有晚一點的古希臘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等。不同文明出現為什麼有先後?文明為什麼就在這幾個地方興起而不是在南極大陸或是西伯利亞等其它地方呢?文明興起需要哪些條件呢?這些古文明除了中國仍延續到了今天其它的都相繼消亡了。古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後就徹底被同化。希臘被羅馬人征服後希臘也就成了地理名詞。為什麼希臘會被落後於它的羅馬亡國滅種呢?馬其頓也征服過希臘,但卻被希臘所同化,而羅馬為何沒有被同化反而改造了希臘文化呢?重要的是希臘為什麼沒有建立起統一的帝國呢?而一個先後兩次被其它國家所征服的弱小的希臘邦聯國家為什麼又能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呢?希臘文化的影響力在這個民族消亡後仍能如此深遠地影響這個世界,它是西歐建立起工業文明的基石。一個有著如此強大文化影響力的民族為何又會消亡呢?兩河流域先後被相繼興起的其它帝國所接管,這些帝國分別是:亞述帝國,迦勒帝國,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賽琉古帝國,阿拉伯帝國,伊兒汗國,奧斯曼帝國。重要的是兩河流域並不是扮演著帝國中心的角色。美洲的印加等三大文明都被西班牙給滅亡了。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文明消亡呢?而又是什麼原因讓中華文明雖不斷改朝換代卻延續至今呢?古老的中國為什麼一直領先於世界諸國呢?
當文明區域連成一片時,已知的世界從東到西分別是:漢帝國,貴霜帝國,賽琉古帝國,羅馬帝國。漢帝國是封建帝國,其它的卻是奴隸帝國。是什麼原因造成漢帝國的社會製度比其它帝國優越呢?中國的古典文化下的為什麼是大一統的封建帝國,而羅馬希臘建立的卻為何是奴隸帝國呢?沒有攻不陷的城池也沒有千年的帝國。這些帝國都先後滅亡了。漢帝國滅亡後,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但隨後在隋唐時又恢複了統一,中國大一統的國家觀念來源於何處呢?羅馬滅亡後,各民族紛紛建國,羅馬人也隨著帝國的滅亡而消失。羅馬帝國為什麼沒有重新統一反而走向了滅亡呢?興起於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被漢帝國擊敗後為什麼能成為西方各民族的惡夢呢?是什麼力量讓一撥撥的遊牧民族從北京一帶的蒙古草原出發去征服西方呢?
羅馬帝國滅亡後,世界進入了西方曆史學家所說的中世紀。這時,大唐帝國走向了強盛,唐帝國把突厥人逐出了草原,中國東北以及蒙古草原首次被納入中央行政的管轄。為什麼漢帝國擊敗匈奴後沒有把這片廣闊的土地收入版圖而唐帝國卻這樣做了呢?這個時期,昔日荒涼的歐洲土地上的野蠻人也開始建立國家,有俄羅斯公國,波蘭公國,普魯士公國,法蘭克王國等大大小小的王國。為什麼同樣是這個時期,這片以前隻供遊牧的地方開始有了國家?為什麼歐洲或者是西歐沒有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呢?
唐帝國滅亡後,中國又陷入分裂,而且是長期的局部統一的對峙局麵。為什麼達到封建經濟文化頂峰的宋帝國沒有能力完成華夏的大一統呢?宋朝時同阿拉伯等地區海洋貿易一直很繁榮,宋朝還開創了中國的海關“市舶司”並為此取得大量的稅收。但即便是如此,為什麼宋朝依然沒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隨後,蒙古草原統一建立起封建割據政權。在接下來的百年間,蒙古一邊西征一邊與宋朝爭奪華夏的正統地位,終於一個統治已知世界五分之四土地的蒙古大帝國建立起來,這就是元朝,北京成了世界的首都。為什麼蒙古人有這麼強大的征服力呢?明朝建立後,鄭和七下西洋,何等壯觀!但是,為什麼中國依然沒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明朝滅亡後,女真人再次入主中原。是什麼原因使得北方少數民族接二連三地入主中原成為中國的統治階層?女真人改族名為滿族,相繼收複蒙古和新疆,確立了中國版圖,同時版圖麵積為曆朝以來最大。但是,是什麼原因讓清政府選擇了閉關鎖國而沒有與西方大國爭霸海上呢?清朝末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國割地賠款。是什麼原因使得中華文明落後,讓中國喪失了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呢?又是什麼原因讓西歐脫胎於落後的中世紀走向海洋並於19世紀逐漸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呢?為什麼不是中國或者是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其它國家,而是西歐呢?
開啟海洋殖民時代的是歐洲西南角兩個麵積不大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兩個小國走向那死亡綠海--大西洋,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擁有了征服海洋的力量?在海洋殖民道路上賺得大量財富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並沒有富裕起來,也沒有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作準備,相反他們都先後走向了衰弱。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西班牙在海上被英國擊敗,在陸地上與法國打了一百多年後也被拿破侖帝國兼並了。是什麼原因讓這兩個曾瓜分地球的國家走向衰弱呢?
繼這兩個國家之後,打敗西班牙的三個國家--荷蘭、法國、英國登上了爭霸海上的曆史舞台。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能取代伊比利亞半島的地位呢?在這場爭霸中,荷蘭和法國失敗了,英國卻成了日不落帝國並開始了工業革命。是什麼原因讓英國這個小島國家取得勝利的呢?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意大利、日本、美國、俄羅斯都先後加入了爭霸世界的行列。是什麼原因讓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兩次都失敗了呢?日本是一個東方國家,在走向近代的道路上和中國相似。同樣的閉關鎖國,為什麼日本卻能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而中國則不行呢?俄羅斯是世界領土最大的國家。為什麼他能在極北苦寒之地建立如此龐大的國家呢?為什麼蘇俄能成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蘇聯會解體?蘇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和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有什麼不同呢?美國是現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為什麼以前連文明都沒有的北美大陸上會出現這樣一個國家?為什麼以前那裏沒有文明興起?為什麼現在又成了世界最富裕的地方?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一個工農階級****的中國,過著最貧困最苦難生活的仍然是那些農民工呢?特色社會主義和福利資本主義有什麼不同呢?中國社會主義的未來在哪裏?共產主義社會能夠成為現實嗎?
上述問題,如果是一個個地去解答,那便是一本厚厚的《世界通史》,也可以說《世界通史》就是上述問題的補充。因為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上述問題可以總結為一個問題:是什麼因素決定著人類文明的興衰進程呢?但《世界通史》隻是就經濟文化政治製度等方麵描述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狀態,並沒有說明是什麼原因使得人類文明呈現這樣的發展狀態。本書就是要找出支撐起人類文明存在和發展的東西並分析其如何影響著人類文明興衰進程的。
對於這些問題,不是沒有答案,相反,答案還很多。充斥在各大書店的暢銷書論述這個問題的就很多,但是與其說他們在解答這些問題,不如說是為這些問題增加些素材罷了。任何曆史發展規律都不能通過主觀的對曆史事件人情世故的判斷來解說,不可能把曆史的發展寄托在某個厲害角色史詩般的英雄的出現上,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判斷人類的曆史是曆史發展的結果還是原因。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對史料的分析來說明曆史的發展規律。顯然,一個人所掌握的史料無論怎麼多,都不可能得到全部的曆史史料。能記入史冊的始終都是曆史發展中的一小部分。要研究這個問題,必須從最根源出發,即:世界的本源是什麼?確定世界的本源是什麼,我們才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
對於世界本源的追問是傳統哲學、特別是西方古代哲學的核心問題,不同哲學家有不同的觀點,如泰勒斯認為是“水”,赫拉克利特認為是“火”,還有“四根說”、“種子論”、“原子論”柏拉圖認為是“理念”,亞裏士多德認為是具體的個體的“實體”,基督教哲學認為是上帝。近代哲學也關注這個問題,但從笛卡爾開始,世界本源問題已經不是哲學的核心問題了,而轉為人如何能認識世界的問題,如果我們還不能保證自己的認識是無誤的,那我們憑什麼斷言世界的本源是什麼呢?而恩格斯對世界本源問題進行了高度概括,劃分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恩格斯認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是近代哲學的基本問題。)但現代哲學已經不再關心世界本源問題了,最近以霍金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他們在哲學上的造詣不見得比專業的哲學學者差)提出了“依賴於模型的實在論”、“依賴於信念的實在論”等,明確表示科學和哲學不再追究世界本源,而是著力於對世界加以較為精確的描述。可以說,哲學經曆了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從認識論到語言哲學和實踐論的兩次轉向之後,主要精力已經不在這個問題上了,再爭論這個問題沒有太大意義了。(無論認為世界本源是物質、非物質,還是精神、上帝等等,都是缺乏論證的獨斷論。)
之所以要逆時代潮流去重拾這個話題,是因為世界本源絕不能隻是指某些具體或不具體的事物。我們必須看到一個事實,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是存在的,我們是存在的,我們追求存在並不斷發展。而這正是世界的本源,存在或者說追求存在就是世界最本源的力量。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開創了唯意誌主義哲學及生命哲學流派。他認為哲學回答的是世界和人類的本質、本源問題,而真正的本質、本源應該從人的內心深處去尋找,這就是人的意誌或下意識的生命本能的衝動,或生存(生活)意誌。他說,生物所最珍視的就是其生命,隻要求得生存,其他一切都可以忍受;反之,其他一切都會失去意義。生物如此,其他一切事物亦如此,例如,在有機界中,一顆埋在土中的種子,可以長久不發芽,卻能保持其生命力;在無機界,各種化學元素非在一定條件下不相互轉化,不化合為性質不同的其他物質,這些都是他們求生存的表現。
我們追尋世界的本源,是因為我們存在,存在才會有意義。為此,我們人類的絕對存在是不以人類的意誌為轉移的,沒有人可以拒絕存在。無論是物質上的東西還是精神上的東西都有追求存在的本能意誌。那麼存在或追求的存在的意義有在哪裏呢?這就是自然發展的意誌。存在不是固定不變的,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世界的本源也就是發展著的存在或追求存在,任何具有或不具有的事物,無論是你想像的事物還是現實中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一種存在,雖然他們的存在形式不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這本書告訴我們人類是從何而來的,物種進化是我們的來源,而不是神創的,人類不是自然界最初的物種。從書的側麵,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人類不是最初的物種,人類會是最後的物種嗎?另一方麵,這本書論述物種進化,告訴我們的也正是一個人類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說人類不能決定自己是否能進化而來,在人類未進化而來時,人類不能主宰自己是否會誕生?這種情況下,人類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接受著自然的改造。自然進化,讓古老的物種滅絕,讓我們人類興起,這是最初的改造。人類每天處在空氣中,皮膚不斷地被空氣氧化,慢慢衰老,這也證明了人類每天都在接受著自然的改造,從出生到死亡。人類出現以後,並不是停留在最初的階段,而是不斷進步,從開創文明到現在的工業化文明,我們人類在飛快地發展著。從發展的觀點看,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世界是一個發展著的存在。這種發展也不以人的主觀想法為轉移,這都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自然對人類的改造,手段就是這些客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