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鬧事街頭小和尚(1 / 2)

本人新書,要是大家覺得還能入眼,求個收藏,評論推薦,感激不盡,大家的支持就是本人寫書的動力!

玉靈站在大同府東大街上,看著眼前的繁華,心中沒來由的想起了自己的身世,無緣無故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的安排,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他來到了大明朝的九邊重鎮!

十四年來,他親身感受到了大明朝的盛世,但是每次想到自此弘治中興之後,大明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而當今聖上弘治帝似乎在位的時間並不長了!

他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這裏的百姓,剛剛到來的時候,自己總是懵懵懂懂的摸不清方向,但是隨著自己長大之後,心中的急迫感也越來越強,他不願意看著眼前的繁華化為烏有,更不願意看著那個現在破落的異族來消磨中華的元氣!

但是這時候自己隻是個小小的和尚罷了,要想實現自己偉大的抱負或者野心,看來還要從脫去僧籍開始!

無奈的摸了摸自己的光頭,讓自己融入了這個自己已經熟悉的大同府城,然後隨著人潮不斷的起起伏伏。

這時候正是百姓趕集的時候,寬闊的大街上車水馬龍,時不時的還會有異族的行商在與中原的商人做著交易,絲毫看不出這是個邊鎮重地的樣子。

當年此地修建的時候,就是為了大軍駐紮此地,因此大街上街道修建的格外寬廣,自從弘治帝登基以來,皇上英明神武,百邦來朝相賀,四夷臣服,這個九邊重鎮就顯得有些悠閑,就連城中心的大同總兵官府門前的守衛都是懶洋洋的,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精神,但是偶爾眼中露出來的利芒讓別人不敢有絲毫的不敬。

大街兩旁更是有一些買賣皮毛的商人和一些從中原到此想要大賺一筆的茶葉絲綢生意的商人在此開的店鋪,夥計們不時的吆喝兩聲,引起一群群身穿異族服飾的人進進出出,有的人出來的時候滿意而去,也有些人沮喪而歸,但是卻很少有爭紅臉的時候,頗有些‘生意不成仁義在‘的架勢。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在人群中的小和尚,身上背負起來的似乎是冥冥中的使命更加的清晰起來。

他這時候的野望,要是被別人知道,不知道要受到多少嘲笑,甚至是認為玉靈小和尚杞人憂天,但是知道曆史的他,卻是這十多年來一直尋找著自己的機會。

無奈自己年紀太小,還掛著僧籍,誰願意理會這個小和尚?!不過他的那位師父卻是似乎看出了玉靈的想法,也沒有嘲笑,更沒有訓斥,反而是最近看到玉靈長大,頗有些意動,想要玉靈還俗的樣子。

就在玉靈想著這些的時候,突然從熱鬧的東大街的南邊拐角處過來一尊佛攆,佛攆上坐著有一個須發皆白,看起來仙風道骨的大和尚,隻見此人肥頭大耳,一臉的紅光,似乎是佛祖轉世一般,不時的默念一聲佛號,盡顯高僧風範。

周圍剛剛還是熱鬧的街市看到此人的到來陡然靜了下來,旁邊竟然有許多的貧民百姓,甚至一些穿著綢緞的富貴人家看到這個大和尚和旁邊的弟子們都是紛紛的跪下行禮,口稱“佛爺”。

往往這時候,佛攆上的那位世外高僧一顆蹭亮的腦袋總會微微的低垂,放佛是掃視著腳下人世間的疾苦,雙眼微微的眯著,口中念著旁人聽不懂的佛號。

看到大和尚如此表現,周圍的人更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絲毫的喧嘩,生怕打擾了大師的念法,估計就是大同的總兵官出行都沒有如此大的威力。

隻見這位大和尚揮了揮手,然後在周圍虔誠的信徒期待的眼神中,佛攆頓了一下,然後大和尚口中宣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吾輩在山中修行數個甲子,一直沒有出山,今年自覺佛法有成,以見如來,奉的如來法旨,來到此處刀兵之地,發覺此地戾氣甚重,秉著我佛慈悲,一心為民之心,以超度亡靈,普度眾生,實沒有想到此地百姓竟然如此多的向佛修士,此乃我佛門幸事,這段時間以來多虧大家照應,借著這次機會,吾意欲在此地的法華寺開壇講法,同時演示我佛門妙法。還請眾居士有時間可以過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