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國共和談因何破裂(2 / 3)

捆住手腳的官不好做,我們不做。要做,就得放開手放開腳,自由自在地做,這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成立聯合政府。他(包瑞德)說:“不做不好。”我問:“為什麼不好?”他說:“第一,美國人會罵你們;第二,美國人要給蔣介石撐腰。”我說:“你們吃飽了麵包,睡足了覺,要罵人,要撐蔣介石的腰,這是你們美國人的事,我不幹涉。現在我們有的是小米加步槍,你們有的是麵包加大炮。你們愛撐蔣介石的腰就撐,願撐多久就撐多久。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麼人的中國?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撐不下去!”(《毛澤東選集》第四冊,第1031頁)

毛澤東口氣很大,充分顯示不可能參加做官的聯合政府,然而赫爾利初未料到蔣介石連做官的聯合政府都不太情願,更不必談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上,所提出的廢止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要求了。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抗戰期間雖然國共合作,但中國共產黨仍然是非法的,共產黨參加國民參政會是以“文化團體”的名義出席的,可見蔣對中共一直采取否定態度。除非中共自甘否定,無論“合作”或“聯合”都無法真正落實。

赫爾利抵渝時,蔣介石與史迪威已鬧得很不愉快。史迪威向蔣展示羅斯福的譴責函後,赫派史之不是,有助於蔣介石的“以夷製夷”,幫忙把史迪威給“製”掉了。史迪威離華後不久,美國駐華大使高斯也辭職,遺缺即由赫爾利於1944年11月承繼。赫爾利大使便成為蔣介石的護航員,1945年5月國民黨召開六全大會,赫爾利更產生樂觀的幻想,以為蔣會走民主的路,中共可被迫合作(BuhiteHurleyandAmericanForeignPolicy,p.214),殊不知蔣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明說要“消滅共產黨”(原件今存南京二檔館國民黨中央黨部檔),而非合作,因而讚同蔣召集蔣所控製的國民大會,無視各黨派聯合政府的主張,並附和蔣要求中共交出軍隊、交出地方政權,最多隻能從蔣獲得中共“合法地位”的讓步。1945年4月,赫大使在美京華府更發表聲明,強烈支持蔣介石政府,替蔣之國民大會捧場;指責中共是分裂主義者,拒絕參加聯合政府。赫爾利以為蔣之國民大會若成功召開,中國便可民主統一了。結果他“擁蔣反共”的立場,得罪了毛澤東,被毛指為與蔣合唱反共雙簧,鼓勵蔣打內戰。7月間召開的參政會,中共也拒絕參加了。

赫爾利的扶蔣、擁蔣立場也引發重慶美國使館內部的劇烈爭辯,使館人員如謝偉思等認為赫爾利的做法,將使國共內戰不可避免,有違美國政策。他們甚至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而非重慶。要軍援延安,告知蔣即可,無須與他協商。把一切的賭注都放在蔣之一邊,何異與僵屍共舞。赫爾利則怒斥這些人“親共反蔣”,甚至送上紅帽子。(參閱Eshericked.,LostChanceinChina,p.333-363)大使與使館職員的辯論,取決於政治多於雄辯,而羅斯福正風燭殘年、奄奄一息,自然站到大使的一邊,不久於4月中旬病逝,美國的政策遂定位於“扶蔣”之上,軍援中共之意亦完全打消。(參閱Buhite,HurleyandAmericanForeignPolicyp.193-194)

赫爾利自斯大林獲得更明確不支持中共的保證,這位國際共產首領甚至向美國人說,延安中共並非真正的共產黨(此點很可能受到王明的影響),也不認為毛澤東可能奪取政權。即使蔣要吃掉延安,他也不在乎,更讚賞蔣是一“大公無私的愛國者”。此顯然完全讚同美方的扶蔣政策,故赫爾利向剛上任的杜魯門總統說:“斯大林無條件地同意美國對華政策。”(見《美國對外關係文件集》第七卷,第340頁)赫於4月24日返回重慶後,深信由於蘇聯的合作,可以逼中共就範,統一於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之下。但是毛澤東於6月11日中共七大會議上,發表談話,題目是《愚公移山》,公開反對美國的扶蔣反共政策(全文見《毛澤東選集》第三冊,第1001—1004頁),並不就範。蔣介石老實不客氣,於7月21日,指示胡宗南向陝、甘、寧邊區的淳化縣發起攻擊,進駐爺台山、威脅延安。中共《新華日報》大舉揭露此事,攻擊重慶發動內戰。美國畢竟不願見內戰發生,更不願在日本投降之前,國共繼續發生嚴重軍事衝突,魏德邁將軍乃命美軍人員分駐國共接壤之處,以製止之。(參閱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第527、5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