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恨水東逝 第四十八回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3 / 3)

“唔,好。”

雍正喝著那碗銀耳湯,呆著臉隻是發怔,意馬心猿地哼哈著。坐了一會兒,更覺心裏空落落白茫茫一片,什麼也想不成,因起身笑道:“這些天事情多,沒有心情,等略閑些陪朕下幾局,看你有沒有長進。朕還要前頭去批折子見人,回頭再來看你。這銀耳湯很好,你也是常常肺熱嗽喘,要多用些……”他勉強笑了笑,又道:“你娘來了告訴朕。朕要看是個什麼樣的女人,能生出你這麼俊的女兒。”說罷去了。

雍正回到澹寧居,兀自心中惚惚不安,因見李衛張廷玉方苞正和弘曆議事,便問:“是苗疆又有事了麼?”三個人見他進來,忙跪了下去,弘曆緩緩起身說道:“張照奏章到了。他剛去,打了個小勝仗,殲敵五六百,說奏給主子先寬寬心。還有嶽鍾麒的奏章,請皇阿瑪過目。平郡王是給軍機處一封廷寄,說謝濟世在軍中當差用心,且身體有病,請兒臣代奏,可否免罪放還……”“叫謝濟世回來,看哪個部有缺,先補個員外郎。”雍正定住了心,接過一疊子奏章,一邊看一邊說道:“謝濟世學問不壞,福彭的麵子也要緊。”挪過一份看時,是工部黃永的,因是“侍郎”,人們叫串音,喊他“黃鼠狼”,因覺得不雅訓,請旨改外任。雍正丟給弘曆,笑道:“黃鼠狼不但吃雞,也吃老鼠嘛。總是他不自尊,別人才放肆,這個不準。”又見一份是禮部侍郎蔡毓青的,說是請了幾個星士算命,今年流年不利不宜出京,請求“皇上矜全,免以外差委臣”。雍正偏著頭想想,說道:“這一份弘曆裁度著辦,別派他外差就是了。”

“是!”弘曆接過奏折,賠笑道:“嶽鍾麒上折請罪,建議十六條,請在吐魯番屯田,在哈密、吐魯番之間設哨所為久戰之計……”

雍正看也沒看嶽鍾麒的折子就撂了一邊,忿忿說道:“你給他批回去,身統二萬九千名前敵猛士,屢戰屢挫,不是將軍之罪?過去他倡言要‘長驅直入’,今天又說取守勢,為‘久戰之計’,沒有算計一下後方糧草消耗是多少?這樣黏乎,死不死活不活的熬,能保必勝麼?——不準,駁下去!”又扯過張照的奏本,前後看了看,親自在上麵加批:爾之不負朕恩原可信得及。黔省苗變已成糜爛之勢,然畢竟一隅跳踉之類,不足為深慮,從容收拾軍力,調和各部協力徐圖恢複不難也。兵者凶也,戰者危也,勿徒以文章詞賦之事等閑視之,朕日寄厚望焉。寫罷交給弘曆,又道:“張照文學之士,把打仗看得太容易了,你再細看看加批,有不明白處和你十七叔商酌著辦。”

“兒臣遵旨。”

弘曆雙手接過奏本,嘴唇蠕動了一下。允禮也是沒有實戰過的王爺,他很想請旨去十四叔允討教,但自引娣晉升嬪位,允早已辭病杜門,再次和雍正生分,想了想沒敢開口,咽了口唾沫坐了下來。雍正見李衛要告退,因道:“這幾日你離京不離?”

“天太熱了,奴才原本不急著走,”李衛忙賠笑道,“繼善來信,說今年長江汛期長,水量大,怕蘇東浙江有的地方堤防不保險,他要到下遊巡視,南京得有人坐守,請奴才回總督衙門視事。還沒給他回信,南京如今熱得火爐子似的,奴才想等兩天,可想著山東安徽漕運上頭還有不少事等著料理,方才已經索了寶親王,想一路慢慢走,順道兒辦事,到南京天氣就涼快了。這裏頭帶著奴才的私意兒,沒敢稟老主子呢!”

雍正看看左右都是太監,門外還有幾個大臣等著接見,遂起身道:“你跟朕走,到後邊屋裏說話。”說著起身下炕,便往西北穿堂走。

“是。”李衛答應一聲,又給弘曆打了個千兒,跟著雍正去了西北後廊,徑在後院盡北一處大一點的套間房裏坐了。澹寧居他不知來了多少次,卻還是頭一回到這所在,見院外不少宮女都在晾曬衣服,還有幾個太監挑著水桶來來往往,因問道:“主子,這是什麼地方兒?”

說話間秦媚媚端著一大盤冰湃西瓜進來,又有兩個小太監將兩小盆冰塊安放在雍正身邊,肅然退下。雍正這才笑道:“這原是宜妃的住處,朕在前頭辦事乏了,偶爾也進這裏歇歇。那都住的是宮人。”他取了一塊瓜咬了一小口,將盤子向李衛推了推,說道:“這瓜很好,就是太涼,你用一塊吧。”李衛忙謝恩稱是,也吃了一口,說道:“果然好。奴才年輕時要遇上這個,非吃個肚兒圓不可。如今胃氣不成了,容奴才慢慢用……”

“叫你來,是朕為一件事憂愁疑惑——這事情你狗兒原來是知道端底的。”雍正仿佛頗難啟齒,慢吞吞說道:“你是朕藩邸裏使出來的人,一向伶俐,口也緊密,說給你,替朕想想,拿個主意。”說罷歎息一聲,將喬引娣與自己瓜葛一長一短說了,又道:“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一模一樣煉出兩根帶耳勺的簪子?偏偏他母親也和小福一樣姓‘黑’!朕更怕的是,引娣年歲也和這故事相合,萬一……”說到這裏,雍正打了個噤兒,“那可怎麼好呢?”“皇上,小福燒死了的呀!”李衛吃一大驚,忙道:“您怎麼想到別的上頭了?”“這件事朕一直是這樣想的。”雍正話中帶著深深的憂慮,“別忘了還有個小祿,和小福是雙胞胎,長得一樣!燒死的是小祿——這個念頭朕越想越真!”

李衛心裏咯噔一聲,口中西瓜連籽兒咽了下去,這故事裏就有他,當年就曾和雍正一道去尋訪過小福,想不到過了二十多年又冒了出來,而且擺了大大一個難題給自己——假如證實小福就是喬引娣的母親,那引娣就是雍正的……這個現實太可怕,饒是李衛智計百出聰明伶俐,頭上頓時冒出一層虛汗。他不敢順這思路想,又繞不過這個可怕的思路,低著頭想了半日說道:“喬黑氏已經再嫁,也許真的引娣是姓喬呢!”

“真的萬事俱休,怕就怕是朕的孽種,這可怎麼好!”

“萬歲,”李衛說道,“不會的!您忘了,我們住黑風黃水店,馬老板說,‘是個大胖小子’。”雍正搖頭道:“想起來過,那馬老板自己就是個賊,他要是敷衍咱們呢?”李衛啞住了,怔了半日,說道:“奴才講些不知深淺的話,這件事隻能裝糊塗,萬不可鑽牛角尖。越清楚,您心裏越受不了。您不和那個喬黑氏見麵,不去對證這件事,那就引娣也不知道,喬黑氏也不知道。”他終於找出了辦法,口齒也就伶俐了許多。“慢說宜主兒未必是,就是真的,那也是無意巧合,不知者無罪,一床錦被遮蓋了——人,也不就是幾十年麼?至於奴才,到死封緊口,決不會這麼想,或不防頭說給人的。”

但雍正卻是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道理上覺得李衛說得對,心裏的烏雲卻驅散不開,想到小時跟朱軾讀書,講到春秋齊文薑兄妹苟且,《北齊書》中馮翊王與母通奸,朱軾唾罵,“匪類禍國衣冠禽獸!”臉上那種憎惡的表情,想到自己貴為天子,萬一流布載之史冊,一生辛勤爭勝要強,都將被這一筆抹得臭不可聞。雍正覺得心中焦熱如火,衝得五髒六腑隱隱作痛,衝得臉上燔灼一般火辣辣地。他掩住了臉,說道:“你去好好辦差,朕聽你的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