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不上在寺院裏麵滿滿的欣賞美景和吃上一頓素齋,柳氏施舍了大把的香火錢,急匆匆的趕著回家了。
皇後的薨逝在帝國引起不少的震動,但是傳到了帝國的每個角落,每個人的心思都有所不同。地方上的官員們上表請皇帝節哀,皇帝身邊的近臣和那些收到過皇後恩典的大臣,也要上表,回憶一下長孫皇後的仁慈寬和,再表示一下深深地哀悼等等。再遠一些的地方官員,甭說皇後了,就是長安城還沒去過呢!他們想的更現實些,皇帝要不要選美人呢!
王仁祐忙著上表表達悼念之情,還要和手下的官員們商量著是不是開始全縣人口普查,把那些潛在的美人進行一次深入的摸底。
李二陛下那邊是個什麼情況佳芝不得而知,倒是從王仁祐的嘴裏,佳芝得到一些隻言片語。李二陛下因為皇後的薨逝悲傷無比,特別的在皇宮裏麵建起來一座高層建築,為的是經常能眺望昭陵,緬懷一下自己的老婆。誰知還被魏征那個老頭給挪揄一番,氣的李二陛下隻好把高層建築給拆了。
佳芝在一邊聽著忍不住酸酸的一撇嘴,魏征和李二真的有基情?人家懷念一下老婆關你屁事,跟著個死人吃醋,魏征老頭也太沒意思了。再者說了,反正層觀已經蓋起來了,拆了不是更浪費咩?
正在佳芝暗自腹誹的時候,那邊柳氏接著感慨:“聖人對皇後情深意切,竟然把晉王和晉陽公主都養在身邊,可憐晉王才是個不足十歲的孩子。”柳氏是個做母親的人,她更在意孩子。
盡管李治是皇子,又是長孫皇後的嫡出,但是在後宮裏麵一個**歲的孩子獨自生活的艱辛可不是一般小孩能承受的。俗話講的話,寧跟討飯的娘,也不跟當官的爹。李二陛下身邊,皇後在的日子也是彩旗飄飄的。後宮裏麵庶出的皇子和公主也不少,一旦失去母親的保護,晉陽和李治兩個小孩子該怎麼辦?太子成家立業,忙著參政,李泰領著一般的文人去了洛陽大展拳腳,兩個哥哥誰能管最小的兩個弟妹?長樂公主和城陽公主和豫章公主都出嫁了,她們住在宮外也不能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聽見丈夫說聖人親自撫養皇後留下來的兩個幼子,柳氏也為了晉王和晉陽公主感到放心。
這一邊佳芝還沉浸在她的胡思亂想裏,猛的聽見柳氏感慨,忍不住想起那個備受寵愛卻是有點靦腆的小九殿下了。不過李泰忙著和太子叫板,應該沒時間打擊自己的小弟弟了。李二陛下還算有點良心,沒有跟著當後爹。
皇後薨逝了,日子還是一天一天的過著,阿狸家信卻給王家帶來個好消息,阿狸小童鞋因為大長公主的運作和自身的條件不錯,被選進了皇帝身邊貼身衛隊,也不是,應該是皇帝身邊的儀仗隊和貼身衛隊的混合體,千牛備身!王仁祐和柳氏拆看了阿狸和王思政的來信,個中滋味一時難以說清楚。
王仁祐先是高興一下,自己的兒子一上去就是正六品下,等著長大些被放到外任就是副州長評級妥妥的,算起來沒幾年,自己的兒子的官職就要比他這個老子高得多了!想想阿狸那一臉迷糊樣,整天挺胸疊肚鼓著一張包子臉的德行,王仁祐又開始頭疼了。在皇帝的身邊啊,親,你千萬別和你祖父學,犯二沒好處啊!李二陛下的脾氣可是比爹壞了不知多少倍,老王家可就你一個兒子呢!王仁表不是王裕的兒子嗎?怎麼不算是你們王家的後代了?
王仁表是小妾生的庶出的比不上嫡出的。王仁祐在心裏七上八下的轉著心思,對著柳氏扔下一句話:“我去書齋寫信,你也要告誡他要謹慎。還有請大長公主多多操心。給大長公主的節禮還要加厚些。”
柳氏見兒子上進自然是高興地,她看著丈夫緊張的樣子,好笑著說:“郎君是哪裏話的,阿狸是我兒子!”
佳芝對於阿狸的新工作表示了祝賀,她帶著一群侍婢回到自己的院開始翻箱倒櫃的折騰,奶娘看著又好笑又高興,她上前幫著佳芝尋找著合適的禮物。“小郎君被選中了千牛備身是好消息,芝娘做妹妹的更要表示一下。隻是芝娘還是個孩子呢,大可不必鬧的興師動眾的。上次芝娘叫侍婢們做的針線也很好,或者芝娘拿自己親手做的更顯得一份心思。”
佳芝歪著腦袋想想,扔下一箱子一箱子的東西,對著身邊的侍婢們指點著:“把料子全拿來,我給阿狸做一個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