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迷途 第一章 曆史背景 亡宋之戰(1 / 1)

公元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崖山海戰爆發,宋軍不堪一擊,最終全軍覆沒,左丞相陸秀夫背負南宋最後一位後主趙昺,跳海自盡。亡前遺言:“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大風肆掠的硇洲島海邊,看著被十萬餘具大宋軍民屍體染紅的海麵,張弘範的心裏泛起無盡的悲涼,作為元軍崖山海戰的最高統帥,滅宋之戰的大獲全勝本應讓他欣喜若狂的,可是他忘不了自己身上流淌的是漢人的血,他親手消滅了自己的民族。

這樣的結局,曾經無數次的出現在張弘範的夢裏過 ,當這一切真正的成為現實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心被戳的千瘡百孔,他知道從此以後,他永遠都會是整個漢族人眼中的逆賊元凶而遺臭萬年。

‘哎,罷了,罷了。’張弘範搖了搖頭,從思緒裏走了出來。

“報告都元帥,我們的搜索隊迎海邊順流而下,搜索十裏,並未發現南宋小皇帝的屍體,不過據目擊的士兵報告,南宋丞相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了。”

張弘範聽罷,未發一言,隻是用手緊了緊披著的鬥篷。

“都元帥,不知搜索隊是否要繼續搜索?請示下。”

“罷了,一具屍體已無多大價值,停止搜索吧。”張弘範擺了擺手。

剛返回中軍大帳不久,張弘範就接到了報告,元軍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具身著龍袍的幼童屍體,身上帶有金璽,上書“詔書之寶”四字。經過確認,這確實是趙昺的玉璽,不過,回頭再去找那具屍體時,卻很奇怪的消失了,旁邊隻剩下幾具看守士兵的屍體。

幾日盤整後,元大軍班師回朝, 看著浩蕩的大軍,張弘範心裏激起萬丈豪情一掃心裏深處隱約的悲涼,做為一個統軍將領,他所有的榮譽感是和戰爭聯係在一起的,雖流淌著漢人血液,但早在其父時,就作為金國遺民歸降了蒙古,而他早在青年時就一路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四十歲時,被忽必烈授予‘鎮國上將軍’封號,而這次忽必烈更是力排眾議,封其蒙古漢軍都元帥,讓一個漢人統領著幾十萬蒙古大軍。

豪情難褪之下,張弘範命人於崖山石壁刻上十二個觸目大字: 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