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宇宙深處》(44)(1 / 3)

《宇宙深處》(44)

(44)

8、關於生命是否可以長生不老的問題。

答案是否定的。

生命的本身不可能永生,但生命的載體卻是可以永遠不滅。

因為生命的本身隻是一個時間長度,而時間是要有空間才能體現的。這個空間是由物質組成,但任何物質都有一個從誕生到湮滅的周期,即使是宇宙天體,周期長達幾十億、幾百億、甚至超過千億年,到最後都還會終結,所以永生是不可能的。

但根據物質不滅的原理,生命的載體物質卻可以不會湮滅。當生命原有的載體消失了,是可以通過不斷複製而達到不滅的。

應明確的是:生命的本身、載體、個體三者是不同的概念。

當然,隻有在生物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命才有可能通過載體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屆時,現在所有我們所熟知和認可的意識形態、社會形態、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所有方麵,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目前地球人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實驗,希望能使人類得到永生,這是值得鼓勵的探索。其中最新的設想是由俄羅斯的一個科學團隊提出的‘全息人’概念。但這概念即使成功,這個全息人中屬於具有某個個體思維特征的高級智能機器人,還是沒能脫離機器人的範疇。因為這種全息人的軀體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質,隻是人們在其腦芯儲存了某個個體的思維模式和反應機理罷了,不屬於傳統和嚴格意義上的永生。

還有,前些天有科學家發現有種‘水母’可以‘返老還童’。這算不算‘永生’呢?我認為這同樣不能算是傳統和嚴格意義上的永生,但可以理解為‘輪回’。我這個提法,僅僅是借用了某個宗教的說法,卻不等於我肯定了某個宗教的觀點,這一點必須予以明確。

9、關於生物進化的問題。

生物包括動植物。

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和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以及生物技術和各種綜合性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使以往的自然選擇為主的模式發生變化,人為的幹預和主觀因素會大大增加。而且也必然會打破生物原來特有的形體或形態,喜歡變異及排斥某一特定屬性,實現兼容,是所有生物在未來進化發展中的共同趨向。

此時,動、植物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動物身上有植物的基因,植物中同樣有動物的基因。而且這種跨物種的基因植入和轉換、變異行為,絲毫都不會影響生物的繁衍。

此外,未來的生物中,會有相當數量的個體屆時會成為光電機械各種技術的整合體。

這種整合後的生物體是否還屬於學術意義上的生物,取決於其體內各個構造的比例和發揮作用大小、重要的與否。若生物質占大部分的,或主要機能由生物質來支配的,就屬於生物。若相反則屬於非生物體。

所以對生物體,或非生物體的介定需要從時間和構成方麵等方麵製定一個量化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其中涉及到社會的倫理和道德,以及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等各方麵的評判的執行標準。

比如說:當一個生物意義上的人需承擔一定的義務時,有人若不願意承擔,他就可以通過增加自身體內的非生物質構造來宣稱自己是非生物質人,拒絕承擔義務。相反,當生物質人在某方麵可能會享有某種權利時,這個原來是非生物質人又會移去自身體內的非生物質構造,重新成為生物質人,以圖取得權利。

總之,R星的生物進化程度和生態係統在地球人看來,簡直就與神話無異。那裏是處處奇花異草。人人與神仙無異,想變什麼樣就變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