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養生理念中,以“道”、“佛”、“儒”為主流的三教都有著各自的養生長壽之道。我國的中醫學更是融合了各家所長,提出精、氣、神是生命的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的觀點。所以中國中醫傳統講,養生就是調養人的精氣神,使之精充、氣足、神全,從而延年益壽。
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也是養生保健的核心。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起居有常”,意思就是說養生必須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轉移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合理的調整。
“精”:中醫理論中泛指人體內的一切營養物質,其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之於父母,而後天之精則來源於飲食。我們認為“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是生命之源,而且還是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生殖和衰老過程的主導力量,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是推動人體髒腑組織機能活動的能力。氣乃精之所化,精為氣之本。可以說氣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功能的表現,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同時現代科學實驗研究也表明,“氣”可能就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質基礎。
“神”:指人體生命活動及其外在表現的總稱,是對精神、思維活動以及髒腑精、氣、血、津液活動外在表現的高度概括。其包括神、魂、魄、意、誌相思、慮、智等內容。這裏我們所說的神,主要指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是神誌和生命活動的外觀。中醫學認為有精則有神,神是五髒六腑、先後天精氣與人體最高主宰活動的具體表現。而養神的首要任務是能夠心胸寬廣,經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
“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精和氣是使神充沛的物質基礎,精、氣的充盈或匱乏對神會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精、氣、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它們相互依存,存則俱存,亡則俱亡。因此,善養生者必須時刻保養精氣,使精氣神能夠保持一種協調統一的狀態。正所謂精充、氣足、神全,則身康體健;精虧、氣虛、神耗則形弱體衰。
雖然在理論上講精氣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養和恢複的,但是就實際情況來講,人的一生中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度的消耗生命中的精氣,那麼必然會導致衰老的提前降臨。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就好比是一根燃燒著的蠟燭,也如一盞點亮的油燈,從出生開始就點燃了生命之火,然後一點點的燃燒,越燃越旺,而當油盡燈枯,蠟盡燭滅時,生命就必然走到了盡頭。所以說人的能量就跟油燈裏的油一樣,消耗的越快,熄滅的越早。因此,我們提倡現代人養生要節能隻有節能養生才能讓養生效果達到及精力充沛又能長壽的最高境界,從而體現生命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