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是宋義的朋友,現在正在楚國軍中,他求見楚懷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征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這位高陵君顯素有威望,他說的話當然有一定的權威,於是懷王借機拜親信宋義為上將軍,其他各路義軍都歸其節製,因此又稱卿子冠軍。
對於懷王的這個決定,雖然讓項家軍上下很是不爽,但也無能為力,隻能再次接受。
不久,楚懷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信,秦軍正集結大軍包圍趙王於巨鹿城內。於是子羽向懷王建議道:“秦軍集結於巨鹿,秦國國內兵力必然空虛,現在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前去巨鹿救援,一路西進擊秦。並請求讓項家軍西進擊秦。”懷王雖精於權謀,但在軍事上也非白癡,他同意了子羽的建議,但為了壓製項家,並沒有讓子羽率項家軍西進擊秦,而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劉季。為了安撫項家,懷王封子羽為魯公,任次將,範增任末將,率領項家軍與上將軍宋義一道救援趙國,宋義率領項家軍、呂臣的部隊以及英浦兩位將軍所部,共計六萬人馬,向巨鹿進發。同時懷王又下詔約定:“先進關中者封關中王”。
“豈有此理,這個放牛娃明擺著沒把我們項家放在眼裏,真是越來越過分了。”項莊大聲嚷嚷道;帳中的都是項家親信,沒有人阻止項莊對懷王的不敬。
“亞父,這熊心不讓我們項家軍西進擊秦,而是讓劉季前去,並且還頒布“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的詔令。這不是明擺著便宜劉邦嗎,他這麼做得目的是什麼呢?”子羽向範增問道;顯然子羽對於懷王的做法也是甚為不滿,因此直接稱懷王為熊心。
“他此舉不過是拉攏劉邦對付我們罷了。熊心雖是懷王,但在國內他能真正掌控的軍隊不過是一些王公大臣和呂臣的人馬,也就兩三萬,劉季掌控的兵馬有兩萬多,英浦兩位將軍掌控的有兩萬,而我們項家軍也有兩萬多。因此形成了四大勢力,而英浦兩位將軍又與項家交好。這懷王焉能讓項家軍擊秦啊?項家在楚地素有威望,如若我們擊秦成功,他又如何製約項家呢?而劉季不同,他出生低位,在楚地沒有根基,就算他擊秦成功也不會對懷王造成多大的威脅。為了拉攏劉邦,他才下了此詔。”範增分析道;
項羽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靜觀其變!”聽到範增簡短幹脆的回答,項羽用那重瞳眼目視著李林,李林知道他的義兄想聽聽他意見。於是李林接著說道:“我讚同亞父的意見,靜觀其變,宋義這人有將才,又是懷王的親信,難免不借此機會打壓我們,甚至接管我們項家軍,因此在座的各位將軍務必管好自己和自己的部下,不要讓他抓到項家軍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