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為了打造鋸子,蘇黎已經摸透了白貓們的工具,他已經知道他還需要哪些裝備,白貓的冶鐵工具極其的簡陋,甚至連風箱也沒有!當初的蘇黎隻顧著打鐵,居然把這個事情給忘了。
在白貓洞穴出產量最多的是一種氧化鐵。在開采出來的時候,它一般是不規則的深灰色的大塊,從中可以得到一種正八麵結晶體形成的黑色碎末。天然的磁石裏就含有這種礦石。蘇黎記得在他們的世界,瑞典和挪威大量出產這種原料,在那裏把它煉成了歐洲最好的生鐵。
海島似乎沒有煤,但是可以用木炭代替,雖然木炭燃燒值沒有煤那麼高,但是在古代,木炭可是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的。世界著名的由唐刀改製而成的日本刀,所使用的“玉鋼”,就是低溫鋼。玉鋼以日本傳統土法煉成。這是一種低溫煉鋼法,爐溫不超過1000攝氏度。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溫煉鋼法,能煉出品質純良的好鋼。雖然低溫煉出的鋼材較硬,較難打造,但是再遇到像巨熊一樣的生物的時候,蘇黎的勝算可就大了許多。
因為專業的原因,蘇黎曾經非常仔細的查詢過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現在就在他的腦中。原本蘇黎的計劃是先造房子,但是現在,他決定先得到一把趁手的武器再說。
蘇黎首先要重新挖一個窯,這個窯不能與白貓們的那個簡陋的小窯一樣。然後就是風箱的製作,這個要比挖窯簡單多了,蘇黎隻需要將速龍皮當做風箱使用就好了。速龍皮有些類似於乳膠,而且耐高溫,是做風箱的不二選擇。
緊接著,蘇黎就開始準備“大煉鋼鐵”了。
當然,高爐煉鋼什麼的,蘇黎根本沒考慮,他所想的,是土法煉鋼。
一般所說的土法,需要砌個熔爐,製造幾個坩堝,把礦石和炭一層夾一層地放在坩堝裏,然後讓它變化和還原。可是蘇黎並不打算用這些設備,他隻想把礦石和煤做成一個立方體,用風箱把空氣鼓入立方體的中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冶金學家所采用的辦法,在選修課的第一節,蘇黎的老師說的就是這個。
確定了方案以及準備工作,那麼接下來就該進入主題了。
在工作中,蘇黎首先在窯裏造了一根陶土的管子。在海島上蘇黎雖然找不到有啥好東西,但是陶器的原料黏土卻非常好找,將黏土捏好形狀,然後放在窯裏燒燒,就完成了。蘇黎把管子裝在速龍皮風箱的一端,然後把風箱裝在礦石堆附近,用一個木架、一些植物纖維做的繩子做成鼓風機,把大量的空氣吹到立方體裏去,溫度提高以後,空氣也促進化學變化,到一定的時候就能冶煉出純鐵來。
接著,蘇黎將鐵礦石打碎,用手把鐵礦石表麵一層雜質擦幹淨,然後就把炭和鐵礦石一層夾一層地堆起來,好象木炭工人用木柴燒炭那樣。這樣,在鼓風機的作用下,炭就變為碳酸,然後又變成氧化碳,在變成氧化碳的過程中就使氧化鐵還原,放出了氧氣。
最後,蘇黎在白貓們的“圍觀”下,終於是成功的煉出一塊和海綿差不多的生鐵,這塊生鐵還要加以錘煉,也就是說,必須經過打鐵,把熔解的雜質排除出去。錘子白貓這裏也有,因為這裏本來就有一個打鐵用的工作台,這些大概是古代的冒險者所留下的。白貓們打鐵,用的都是最小一號的鐵錘,其餘的都被放在了一邊。
可是蘇黎也知道這種金屬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也就是說還沒有變成鋼。鋼是鐵和炭的混合物。要取得鋼,必須從生鐵裏除去多餘的炭,或是把一定數量的炭加到熟鐵裏去才行。第一種脫炭的方法可以產生天然鋼或是鑄鋼,第二種加炭的方法可以製成有泡鋼。
蘇黎采用的煉製方法是後麵一種,因為他煉得的鐵質地很純。為了進行這項工作,他事先用陶土做了一個坩堝,把鐵和炭末一起放在坩堝裏加熱,很快的就煉造出了海島的第一批的鋼材。
不過蘇黎並不滿意,他最想要的,是製作日本刀的玉鋼,有泡鋼這東西在蘇黎看來隻能製作一些工具而已,所以要求不能那麼高。
而且,雖然鋼造好了,但是蘇黎打鐵的手藝還有待進步,他製作出來的鐵鍬、鋤頭,雖然也很實用,但是那個樣子……就連蘇黎自己,他也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我們現在是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時代,懂嗎?”蘇黎如此告訴著傑克遜。
當然,對方並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