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李白這個生於八十年代趕上國家計劃生育的一代人,很悲催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即當老大又當老幺。每次在外麵做了什麼稍微出格的事情(比如:搶小姑娘的東西吃、出去玩忘了回家吃飯、和同學打架),總是被老爸、老媽逮住一頓暴打,而被打以後總是會被政治教育。最常見的教育:“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反正你肯定也是責任的。”這讓李白從小就明白了在外麵吃了虧千萬不能讓大人知道,打不贏的就找機會從背後打悶棍,摸黑撿石頭砸人家窗戶玻璃、打得贏的就狠揍。不過他牢記一個原則“打人不打臉”就這麼著混著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高中其實已經很不想讀書了,李白有點發覺自己好像不是讀書的材料,因為他老是分不清楚化學、物理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係時由老師出的種種各種極端情況下出的考試題,分數也就可想而知了。每次考完試需要家長簽字帶回給老師看時,對於他都是上演的家庭恐怖片。李白喜歡曆史,可惜曆史是高考不考科目,也就是說全班就他一個人在曆史老師在講台上講的唾沫橫飛的時候沒有趴到課桌上睡覺的家夥,很讓曆史老師有成就感,可惜由於曆史老師不知道是哪個領導的關係進的學校,講課也隻會照著課本“照本宣科”,不過還是讓他明白曆史書裏的人物是寫在書裏給人看的,真實程度就看考試都不考就明白裏麵注水有多深了。李白一直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家裏人認為讀書還是有用的那就繼續讀,不過是把讀書的場地從普通高中挪到小城裏的職業高中,很可惜把這個想法和他媽一說,就被他媽用職高學生的人流、墮胎、打群架的恐怖話語打擊的自信全無。)想不讀吧!?結果隻能是被他老爸、老媽又一頓暴揍之後讓他明白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高考成績是屬於比慘不忍睹要稍好的地步,結果卻遇上了高考擴招。混入一所三流專科學校,等他兩年以後的九月從學校畢業出來卻發現街上推銷白酒的都是前兩屆的學姐。李白感覺很迷茫,在社會上廝混了三個半月,幹過發小廣告的、賣水果的、賣菜的,沒見混出什麼大好前途,而兜裏的錢在吃完一頓盒飯以後終於進化的幹幹淨淨。在總結了一下這幾個月除了在偉大城管鍛煉下練出了火眼金睛和跑的比兔子更快的速度以外,唯一的收獲就是餓急眼了隻要不是吃了下去馬上就見馬克思的食物以外,什麼東西都可以放進那個永遠不滿足的胃。在下一頓不知在哪裏的時候,李白同誌看到街道上看到幾個政府工作人員正在拉出一張橫幅上書幾個大字“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李白淚流滿麵,終於找到吃飯不花錢的地方了。
李白悄悄的回家偷拿了戶口本,以一種光榮的心態到武裝部報了名。不幸的是在放戶口本回原來它應該呆的地方的時候,被老爸、老媽發現了,在從小形成的暴力陰影下很快的就做出了“坦白從寬
爭取寬大”的正確對策交代了一切,結果是再一次的暴力回憶。不過在老媽嘮嘮叨叨的眼淚中連吃了一個星期的高蛋白食物,送進武裝部進行征兵初選。